四方草

目录

1 拼音

sì fāng cǎo

2 英文参考

longleaf rabdosia ste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茜草科植物四叶薇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方草

四方草为中药名,出自《江西草药》,为《江西草药》记载的四叶草之别名[1]

3.1 别名

风车草、四方草、四叶七、蛇舌癀[1]

3.2 来源及产地

茜草科植物四叶薇Galium bungei steudel的全草[1]。广布我国各地,常见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1]

3.3 性味

甘,平[1]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1]

①治尿路感染,赤白带下,痢疾;近用于脑脊髓膜炎,脓毒性败血症,癌症[1]。煎服:15~30g[1]

②治咳血[1]。捣烂取汁,冷开水和服[1]

③捣敷治痈疽,蛇头疔[1]

4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方草

四方草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江苏省植物药材志》记载的半枝莲之别名[1]

4.1 别名

金挖耳、并头草、四方草、牙刷草[2]

4.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on的全草[2]。产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地[2]

4.3 性味

微苦,凉[2]

4.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抗癌[2]

1.治痈疽,疔肿,毒蛇咬伤[2]。内服并捣敷[2]

2.治肺脓疡,阑尾炎,吐血,衄血,血痢,血淋,肾炎水肿,肝炎,肝硬化腹水[2]

3.近用治肺癌,胃肠道癌,子宫颈癌[2]。煎服:15~30g(鲜品加倍)[2]

4.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2]

4.6 化学成分

本品含高山黄芩素、高山黄芩苷、红花素、异红花素、半枝莲素(Scuterulin)等[2]

4.7 药理作用

浸剂经乙醚提取的结晶对动物有利尿作用,高山黄芩素苷能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病后瘫痪有较好疗效[2]。本品亦具有抗肿瘤作用[2]

5 玄参科植物母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方草

四方草为中药名,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母草之别名[2]

5.1 别名

四方草、四方拳草、水辣椒[3]

5.2 来源及产地

玄参科植物母草Lindemia crustacea (L.) F.Muell.的全草[3]。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3]

5.3 性味

苦、微辛,凉[3]

5.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3]

1.治感冒,痢疾,肠炎,消化不良,急性肝炎,肾炎水肿,白带[3]。煎服:30~60g[3]

2.治痈疮疔毒,蛇咬伤[3]。捣敷[3]

5.5 化学成分

全草含苦味质[3]

6 唇形科植物长叶香茶菜的全草·《中华本草》·四方草

6.1 拼音名

Sì Fānɡ Cǎo

6.2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长叶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Plectranthus stracheyi Benth.ex Hook.f.;Isodon stracheyi(Benth.ex Hook.f.)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6.3 原形态

长叶香茶菜,多年生草本,茎高40-60cm。常具铺匐茎,上升,基部以上四棱形,具浅槽,被粟色串珠状具节的短柔毛鳞秕状短毛。叶对生;叶柄短,有时近无柄;叶片狭披针形,长2.4-7.5cm,宽0.6-2.1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自中部以上具疏或密的锯齿,上面脉上被鳞秕 状短硬毛,下面满布紫褐色腺点,脉上被鳞秕状短硬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4-30cm,由聚伞花序组成;下部的苞叶叶状,向上渐变小而呈苞片状;苞片卵形,披针形或线形;花萼小,钟形,花时长约2mm,明显10脉,被褐色腺点,脉上被鳞秕状短毛或近无毛,萼齿5,略短于萼筒,二唇形,后3齿小,前3齿较大,均为卵形,果时花萼长约3mm,略俯垂,下唇明显较上唇长;花冠粉红色或白色,长6-7mm,冠筒直,向上增宽,冠檐上疏被红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具紫色斑点,长仅为冠筒长之半,具4圆裂,裂片卵形,极外反,下唇与冠筒近等长,狭卵形,伸展,扁平;雄蕊及花柱长长地伸出。小坚果极小,卵形,略扁。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6.4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或林下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6.5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6,7-去氢总状土木香醌(6,7-dehydroroyle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长叶香茶菜甲素(16-acetoxy-7α-methoxyroyleanone)。

6.6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水肿;中暑;跌打瘀痛;乳疮

6.7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6.8 摘录

《中华本草》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