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千金》卷十三引徐嗣伯方
2.1 方名
薯蓣汤
2.2 组成
薯蓣4两,人参4两,麦门冬4两,前胡8分,芍药8分,生地黄8分,枳实3分,远志3分,生姜3分,茯苓6分,半夏5分,甘草1分,黄芩1分,竹叶1分,茯神6分,秫米3合。
2.3 主治
心中惊悸,而四肢缓,头面热,心胸痰满,头目眩冒,如欲摇动者。
2.4 薯蓣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取江水,高举手扬390下,量取3斗煮米,减1斗,纳半夏,复减9升,去滓,下药煮取4升,分4服。无江水处,以千里东流水代之。
3 《三因》卷七
3.1 方名
薯蓣汤
3.2 组成
薯蓣4两,人参4两,麦门冬(去心)4两,前胡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2两,枳壳(麸炒,去瓤)3分,远志(去心,姜汁制炒)3分,白茯苓1两半,茯神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1两1分,甘草半两(炙),黄耆1两(炙)。
3.3 主治
七情致脏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随气上厥,伏留阳经,心中忪悸,四肢缓弱,翕然面热,头目眩晕,如欲摇动。
3.4 薯蓣汤的用法用量
用千里流水1盏半,加生姜7片,秫米1撮,煎7分,去滓,食前服。
3.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古籍中的薯蓣汤
- 《婴儿论》:辨下焦病脉证并治第八
。大便滑泄。胸腹雷鸣。脉沉弦。此为脾冷所致也。薯蓣汤主之。薯蓣汤方薯蓣(一钱)茯苓(一钱)白术(五...
- 《普济方》:[卷一百二诸风门]风惊悸(附论)
麦门冬(各八分去心)银箔(二百生姜(二分至三十薯蓣汤(出千金方)治心中惊悸而四肢缓,头面热,心胸痰...
-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
橘皮附子(各二两)生姜半夏桂心细辛(各四两一作薯蓣汤治七情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随气上厥。...
- 《本草思辨录》:[卷三]杏仁
治头面上风,治头中风痒白屑各方中,皆有杏仁。又薯蓣汤、薯蓣丸,亦皆有杏仁。其所治之证,皆有头目眩冒...
- 《本草征要》:[第四卷附录](二)谈中药的变通使用
考虑北地使用之故。(2)水类──《千金方》风眩薯蓣汤,用江水,注云∶“秦中无江水处,以千里东流水代...
- 更多古籍中的薯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