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治疗

目录

1 拼音

shū xuè zhì liáo

2 注解

3 洗涤红细胞

3.1 适应症

洗涤红细胞特别适用于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严重输血变态反应史患者。该制品因去除了极大部分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可防止或减少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引起的发热性输血反应或变态反应,减少肝炎病毒的传播。

3.2 方法及内容

洗涤红细胞只含少量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含量极少,制品中残留的血浆蛋白含量约为原总蛋白的1%以下。

3.3 注意事项

洗涤红细胞应在制备当日尽快使用。

4 冰冻红细胞

4.1 适应症

冰冻红细胞主要应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自身输血患者、从事辐射工作人员、战备贮存等。

4.2 方法及内容

冰冻红细胞是将新鲜全血经离心分离出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使用红细胞冰冻保护剂保存于-70~-80℃或 -140℃,临床使用时经复温、洗涤去除保护剂,制成红细胞悬液。

4.3 注意事项

冰冻红细胞经复温、洗涤后应尽快输注。

5 年轻红细胞

5.1 适应症

输用年轻红细胞可明显延长输血间隔时间,其适应证为需长期反复输血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贫血等。

5.2 用品及准备

年轻红细胞主要由年龄较轻的红细胞 (包括网织红细胞)组成。年轻红细胞可用新鲜全血离心分离或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所得。

6 血小板制品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 L,循环系统中的血小板约1/3贮存在脾脏内。正常人血小板的体内存活时间为8~11d (51Cr标记测定),半存活期为3.7~4.0d (111In标记测定)。

6.1 血小板制品分类

1.富血小板血浆  血液采集后6h内,利用离心法或快速沉降法(使用红细胞沉降剂)收集所得。

1U富血小板血浆体积为100±10ml,含血小板>2.0×1010

2.血小板悬液  血小板悬液亦称为浓缩血小板,利用手工法或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制备。

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悬液1U容积为30~70ml,含血小板≥(2-3)×1010。单采法制备的血小板悬液体积为150±10ml,含血小板(2~5)×1011。血小板悬液制备后应在 22℃±2℃环境下静置1~2h后,轻轻摇动血袋,使成均匀一致悬液方可输注或保存(22℃±2℃振荡)。

3.少白细胞血小板  将血小板悬液经操作处理(离心分离、滤过)去除所含的白细胞后制备而成。

6.2 适应症

1.血小板减少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辐射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化学毒物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造血系统疾病伴发血小板减少症:各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瘤等;脾功能亢进、弥慢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尿毒综合征。

2.血小板功能异常

(1)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贮存池病、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血小板型血管性假血友病等。

(2)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功能缺陷;其他如尿毒症、肝脏疾病和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3.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主要用于大手术、体外循环、严重创伤、低温麻醉等时,以预防出血。

4.大量输血  特别是输用大量库存血液者。

6.3 方法及内容

输注剂量

血小板剂量(G)=(期望血小板水平-现血小板水平)/L×血容量(L)÷0.67

此公式是理论上的计算,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血小板的提升数:

1.对同种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

2.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可比正常人对血小板多破坏30%,血小板输血后上升比例也缓慢;

3.发热、感染可使血小板消耗增加,上升的反应差;DIC或消耗性凝血障碍也使血小板上升反应差。

上述情况时,临床使用剂量应增加,其剂量应视病情状况在理论值的基础上增加30%~200%。

6.4 注意事项

1.选择有针对性的适应证,不要滥用。

2.选择ABO、Rh及HLA血型相配合的(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制备)血小板。

3.最好输用单个献血员的血小板,单个献血员比多个献血员(手工法制备)之血小板引起同种免疫发生率低或发生慢,无效性延迟及程度轻。

4.输注前要了解患者输注时的血小板数或血小板功能、血容量及一般情况;过去输血情况及是否接受过血小板输血等。

5.对无血小板无效性、无其他疾病可引起血小板的消耗时,可输注血小板1U/10kg体重或4U/m2体表面积,约在输注后1h可提升血小板数50×109/L。

6.对有同种免疫、脾脏肿大、发热、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其血小板开始输注量均需加大。

7.输注血小板时应该用170/μm过滤网,过小的过滤网虽然可以除去白细胞,但也可以使血小板明显减少。

8.输注速率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输注速率越快越好,以达到止血高峰。

9.输注间隔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每1~2d输注1次,直至达到血小板数上升,起到止血效果时即止。

10.有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史患者,应选择少白细胞血小板制剂,或使用带有白细胞滤过器的输血器,避免或减轻发热反应。有变态反应史患者,可在输注前将血小板洗涤。

11.血小板输血前后要计数输入的血小板总量、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计算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率(CCl),可确定以后血小板输血所需剂量与输注的频率。

血小板CCI=(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数

血小板CCI是一个瞬时值,如输注后立即(0h)、1h(或min),公式中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即指输后某一个时刻的血小板计数。正常无血小板破坏加速因素,输血后24h CCI比输血后1h时的值少10%-20%。

7 全血

全血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全血。

我国将200ml全血定为1U(单位)。由于献血员个体差异、贮存时间长短的不同,每个“单位”全血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差别存在一个“许可”的范围。全血性质主要取决于抗凝剂或保存液的种类以及贮存时间长短。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2,3-DPG、ATP、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含量减少,功能逐渐丧失,而一些有害成分 (血氨、游离血红蛋白、血钾等)将逐渐增加,其变化速度与抗凝剂或保存液的种类关系较大。

7.1 全血的种类

1.新鲜全血  新鲜全血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血液采集后24h以内的全血称为新鲜全血,其各种有效成分存活率在70%以上。

2.保存全血  将血液采入含有保存液容器后尽快放入4℃±2℃冰箱或冷室(库)内,即为保存全血。保存期根据保存液的种类而定。

保存全血容量为标示量±10%,红细胞比容≥30%,pH 6.6~6.9,血浆血红蛋白<>

7.2 适应症

1.大出血  如急性失血、产后出血、大手术等。

2.体外循环。

3.换血  新生儿溶血病、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药物性溶血性疾病。

4.血液病  全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7.3 禁忌症

1.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2.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

3.由于以前的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凝集素或抗体的贫血患者。

4.对血浆蛋白已致敏,例如缺乏IgA而已产生抗IgA的患者,或对血浆内某种反应原敏感的患者。

5.预期需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例如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

7.4 注意事项

1.全血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可以使受血者产生特异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发生输血反应。

2.全血中含有血浆,可出现发热、荨麻疹等变态反应。

3.血容量正常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或儿童等患者,输全血应防止出现血循环超负荷。

4.严重大出血患者应注意新鲜全血、保存全血以及有关成分的配合使用,维持血液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5.血液自输血科领取后,在室温中放置时间不得超过30min。输血初期10~15min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6.输注血液时如发生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迅速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医师会诊处理。

7.输注血液时一般不必加温血液,快速大量输血时可用37℃水浴加温。

8.输注血液时严禁向血液中加入任何药物。

9.输血完毕,负责医师应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8 少浆血

8.1 适应症

1.大出血:如急性失血、产后出血、大手术等。

2.体外循环。

3.换血:新生儿溶血病、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药物性溶血性疾病。

4.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5.围手术期输血。

6.胃肠道慢性失血性贫血、心脏病性或慢性肾病性贫血等用于不需要恢复血容量的贫血,尤其对不能耐受血容量改变的患者为首选制品。

8.2 方法

从全血中移除一部分血浆,仍保留相当一部分血浆的血,其红细胞比容50%~60%。

1U少浆血体积为180ml±10%,红细胞比容50%~60%。

8.3 注意事项

除含血浆量较少以外,其余同全血输注。

9 浓缩红细胞

9.1 适应症

1.大出血:如急性失血、产后出血、大手术等。

2.体外循环。

3.换血:新生儿溶血病、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药物性溶血性疾病。

4.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5.围手术期输血。

6.胃肠道慢性失血性贫血、心脏病性或慢性肾病性贫血等用于不需要恢复血容量的贫血,尤其对不能耐受血容量改变的患者为首选制品。

9.2 方法及内容

从全血中移除大部分血浆、保留少部分血浆的血,其红细胞比容70%-80%。

1U浓缩红细胞体积为110±llml,红细胞比容70%~80%。

9.3 注意事项

除含血浆量较少以外,其余同全血输注。

10 红细胞悬液

11 红细胞悬液

11.1 适应症

1.出血:急性失血、产后出血等,一般对失血量在20%以内患者,可单独输用红细胞悬液;超过20%时,则配合其他成分输血。

2.各类贫血:特别适用于输用血浆时发生变态反应患者。

3.体外循环。

4.围手术期红细胞比容低下者。

11.2 方法

红细胞悬液亦称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液,是将全血离心并移除大部分(90%以上)血浆后用代血浆(大多含羟乙基淀粉和葡萄糖)或晶体盐保存液,代替移出的血浆制备成红细胞悬液。

1U红细胞悬液体积为200±20ml,红细胞比容40%~50%。

11.3 注意事项

除含血浆量较少以外,其余同全血输注。

12 少白细胞血液及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12.1 适应症

少白细胞血液及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主要应用于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长期反复使用输血治疗的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透析以及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等。

12.2 方法及内容

少白细胞血液是将全血经过去除白细胞操作处理(如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吸附法、沉降法等)所得;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将全血经过去除血浆和白细胞操作处理后,用晶体盐溶液重悬红细胞制备所得。

12.3 注意事项

1.少白细胞血液及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体积、红细胞比容等基本与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相同,使用时应防止出现血液循环超负荷。

2.使用床旁白细胞滤器,对全血或红细胞悬液进行滤过处理,能达到去除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此方法更为安全、方便、有效。

3.其他注意点见全血及红细胞悬液。

13 血浆

13.1 适应症

1.严重肝脏疾病可以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特别是FⅡ、F Ⅶ、F Ⅸ、F Ⅹ,有些肝病患者还有纤维蛋白原、其他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需根据病情输注新鲜液体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普通液体或普通冰冻血浆或/和血小板。

2.心脏直视手术、急慢性胰腺炎手术、烧伤、严重创伤等。

3.凝血因子缺乏。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种类,选择不同的血浆输用。但甲、乙型血友病患者最好先选用FⅦ、FⅨ浓缩剂,在缺乏这些制品时可使用FFP、FP。继发性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如DIC可选择输注FFP。

4.血浆置换。

5.香豆素药物作用的逆转。

6.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使用FFP或FP均可,如有AT-Ⅲ浓缩制品使用更佳。

13.2 血浆种类

1.新鲜液体血浆。

2.普通液体血浆。

3.新鲜冰冻血浆(FFP)。

4.普通冰冻血浆(FP)。

5.其他血浆:去冷沉淀血浆、去血小板血浆、含特异性抗体血浆等。

13.3 注意事项

1.输注血浆须选择ABO血型相同或相配合的血浆,最好经抗体筛选后选择无特异性抗体血浆供临床使用。

2.必须使用输血器输注血浆。

3.一般情况下,输注血浆的速度应不超过10ml/min,特殊情况可适当提高输注速度。

4.血浆输注时,应密切注意血容量的变化,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避免血循环超负荷,严格控制输注速度。

5.血浆输注初期(10~15min)或30~50ml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6.FFP、FP均是经37℃水或微波加热融化后供临床使用,融化后的血浆不得复冻。血浆自输血科领取后,在室温环境中放置不得超过30min,更应杜绝放入病区4℃±2℃冰箱中保存。

7.FFP、FP均是经37℃水浴或微波融化,水浴融化时应轻轻地摇动血袋,直至血浆完全融化为止。FFP、FP不应在室温下放置使其自然溶化。

14 冷沉淀

14.1 适应症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尿毒症、DIC、重症创伤、手术后出血等。

3.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DIC、重度感染、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

4.不易愈合的创面:下肢溃疡(局部涂敷)、胃十二指肠溃疡(内窥镜导入局部注射、喷涂)、角膜溃疡(滴眼)等。

14.2 量剂

1.血友病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用量  手术病人或有严重出血灶者应将FⅧ水平提高到50%,一般患者可将FⅧ水平维持在30%。对出血未止的患者每12h追加输注1次,剂量为首次的1/2。

用量计算方法:①经典方法:剂量(U)= (期望值-现有值)×血浆容量(ml);②简易计算法:将血浆现有FⅧ:C值视为0,每输注 4U/kg体重可使血浆FⅧ活性水平提高10%。

2.FN 水平低下患者的冷沉淀用量    (1)大剂量法:一般每次15mg/kg体重,即一般成人1次需输注15袋冷沉淀。 (2)维持法:给予5-7mg/kg体重。即一般成人每次输注冷沉淀5-7袋。

14.3 注意事项

1.冷沉淀于37℃水浴(不能超过37℃)进行快速融化,融化后必须在4h内输注完毕。

2.冷沉淀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3.必须使用输血器输注。

4.冷沉淀以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为佳,尤其对婴幼儿应掌握ABO同型输注。

5.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阻塞针头。如若病情许可,每袋可用少量生理盐水(10~15ml)稀释后经输血器静脉输注。

6.有时可发生变态反应,如荨麻疹、发热、头痛及背痛等。大量应用血型不相同 (容)的冷沉淀常发生溶血性反应(输注ABO血型相同或相容的冷沉淀可避免),其程度与剂量有关;有部分患者因反复输注冷沉淀而产生特异性抗FⅧ抗体,致使治疗困难或无效。

7.输注前口服苯海拉明25mg或静注氢化考的松50mg,可预防冷沉淀的变态反应。

14.4 备注

冷沉淀中含有FⅦ、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以及其他共同沉淀物(有各种免疫球蛋白、抗 A、抗B、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变性蛋白等)。每袋(1U)冷沉淀含有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

因子Ⅷ凝血活性>80U,von Willebrand因子>60U,纤维蛋白稳定因子>80U,纤维蛋白原≥150mg,纤维结合蛋白>60mg。

注:1U=1ml新鲜混合血浆中的FⅦ凝血活性 。

15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15.1 适应症

1.自身外周血造血千细胞移植(APB-SCT)

(1)血液系统肿瘤: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慢性白血病、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等。

(2)实体肿瘤:横纹肌肉瘤、胶质细胞肉瘤、神经内分泌瘤、神经上皮癌、黑色素肉瘤、乳腺癌、肾胚母细胞瘤、睾丸癌等。

APBSCT的适应证和治疗对象主要取决于:①肿瘤对放化疗是否敏感;②血液中肿瘤细胞的污染程度。一般认为实体肿瘤患者在第1个完全缓解期血液中少有或没有肿瘤细胞,宜于行APBSCT。

2.同种异体外周血造血千细胞移植 (Allo-PBSCT)    Allo-PBSCT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类血液系统肿瘤。

15.2 分类

1.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2.同种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16 照射处理血液及成分

16.1 适应症

(1)骨髓、脏器移植。

(2)有非溶血性输血性发热反应史的患者。

(3)有输血后GVHD史的患者。

(4)大剂量化疗、放疗的患者。

以上患者需要输血时,选择经照射处理的血液及其成分,各种成分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见相应内容。

16.2 照射目的

将血液及其成分经放射线照射处理,以灭活血液及其成分中淋巴细胞和病毒,阻止输血GVHD的发生,减少输血性传染病的发生。

16.3 照射方法

1.将血液及其成分置于直线加速器、60Co或血液辐照仪的照射野。

2.按相应设备的操作手册要求进行照射,剂量为15~30Gy。

3.照射时血液及成分的保存袋不得附有金属物件。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