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狭窄段切除与膀胱吻合术

目录

1 拼音

shū niào guǎn xiá zhǎi duàn qiē chú yǔ páng guāng wěn hé shù

2 英文参考

resection of ureteral strictural segment and reanastomosis with the bladder

3 手术名称

输尿管狭窄段切除与膀胱吻合术

4 分类

泌尿外科/肾脏手术/肾结核病的手术治疗/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手术治疗

5 ICD编码

56.4101

6 概述

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对侧肾积水,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吴阶平提出,以后又经他人补充,使其发病机制以及手术治疗原则和方法得以完善。此种后期并发症约占肾结核病人的16%。阐明此理论后,以往一些晚期病人获得了积极治疗。一侧肾结核对侧肾、输尿管积水可由以下几种病理改变所引起:

1.输尿管口狭窄  严重的结核性膀胱炎溃疡愈合、瘢痕化而致壁内段狭窄。

2.输尿管下段狭窄  由于结核菌尿不断向对侧输尿管反流,或经管鞘间的淋巴浸润,使输尿管下段形成结核性狭窄。此狭窄段一般都在末端5cm以内。

3.结核性挛缩膀胱的内压经常处于高压状态,致使对侧输尿管口扩张-反流,形成反流性肾、输尿管积水。

4.输尿管末端狭窄及关闭不全  在形成输尿管末端瘢痕性狭窄的同时,也破坏了壁内段的生理性关闭功能,成为此型肾、输尿管积水的共同病因。

对侧肾积水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根据肾盂、输尿管造影(包括肾穿刺顺行造影)所显示的肾盏无结核性破坏,全段输尿管呈纡曲、扩张等,即可与对侧结核性狭窄、脓肾相鉴别。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疗原则。如尿毒症重者,可先行肾和输尿管造口或外置加抗痨治疗及结核肾切除,待病情好转后再行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如肾积水、尿毒症不重者,亦可先行治疗结核肾,待病情好转,尿路结核性感染基本清除后,再根据病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对侧肾积水。

7 适应症

输尿管狭窄段切除与膀胱吻合术适用于:

1.病变为结核静止期的瘢痕性狭窄,长度不超过5cm。

2.膀胱壁内段或开口部狭窄,经膀胱内切开、扩张,支架管引流等处理无效者。

8 术前准备

抗痨治疗。

9 麻醉和体位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腰麻。仰卧位,臀部垫起抬高。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下段狭窄部以髂部腹膜外径路斜切口(即Gibson切口)或下腹部腹直肌旁切口,均可得到良好的暴露。此处以下腹部斜切口腹膜外径路描述。切口始自距髂嵴内上3cm处,向下斜行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直达耻骨联合处(图7.2.5.6.1-1)。

10.2 2.切开腹壁

顺切口方向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在腹横筋膜上作一小切口,即可见腹膜外脂肪(图7.2.5.6.1-2)。

10.3 3.显露输尿管

用手指向上下推开腹膜使与腹横筋膜分离,然后扩大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口使与切口等长。此时用纱布将腹膜向上推开,即可见髂血管。在腹膜后与髂血管之间根据其走行方向、外观及蠕动情况可找到扩张的输尿管,用纱布带提起输尿管(图7.2.5.6.1-3)。

10.4 4.切除病变输尿管

切除一段纤维化狭窄的输尿管,使能再与膀胱吻合。如使吻合部没有张力,则最多只能切除狭窄段4~5cm,倘若切除段输尿管稍长了一些,则需要将肾脏、输尿管游离,并向下牵引,或将膀胱顶部向上牵引、固定(图7.2.5.6.1-4)。

10.5 5.输尿管膀胱再吻合

输尿管和膀胱的吻合多采用粘膜对粘膜的术式,第1层吻合用4-0可吸收线,外翻间断褥式缝合,以免再度狭窄,第2层以丝线间断缝合壁层,完成后壁吻合后,置入输尿管支架管,经尿道引出,然后吻合前壁。手术部置橡皮管引流,缝合腹壁切口。

11 术后处理

1.输尿管支架管于术后2周拔除。

2.橡皮引流管于术后3~5d拔除。

3.应用抗生素。

12 述评

1.腹膜外感染可形成髂部脓肿,多由尿外溢或感染引流不充分所致。脓肿还可压迫输尿管或吻合口造成梗阻,应及时外科引流。

2.吻合口狭窄,如果发现早,施行扩张多能奏效,否则需再次手术加以矫正。

对侧肾积水的输尿管狭窄段,一般都较短,多采用上述术式得以纠正。但也有极少数中下段狭窄者,需采用游离回肠襻代替大段输尿管,以恢复肾盂与膀胱的通路。由于结核膀胱原已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结缔组织增殖,其柔韧性差,常无法采用膀胱壁管式(Boariflap法)重建10cm以内的狭窄。因多为一小段狭窄,经膀胱镜施行管口及末端切开扩张术,效果常不令人满意。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