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手术

目录

1 拼音

shū niào guǎn shǒu shù

2 英文参考

Operation on ureter

3 概述

输尿管是1根细长的管道,上接肾脏下连膀胱(图7.3.4.2-0-1)。输尿管疾患可以造成自身危害,如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但重要的问题是影响肾脏的功能,可能危及全身或病人生命。当今,由于科技发展,输尿管的疾患无论是原发或继发的,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有些领域发生了概念性的改变。

4 输尿管局部解剖

输尿管上端起于肾盂,下端终于膀胱三角,右侧上端高度相当于第2腰椎横突,左侧对应第1腰椎横突。输尿管全长在男性为27~30cm,女性为25~28cm。临床上输尿管可分为上、中、下3段。也可称为腰段,即自肾盂至髂血管高度;盆腔段或髂部输尿管;向下至膀胱壁,为膀胱壁段,在膀胱壁内斜行穿越壁层至输尿管开口。腰段输尿管在肾脏以下约5cm即附着于腹膜,手术中须于上翻的腹膜上寻找输尿管,在腰大肌的前面下降至盆段,此段位置较深,且为多层筋膜所包围,暴露不易,最好的标志为髂血管,输尿管跨越其上向下移行,然后沿此向下分离至病变区域。在此段输尿管之后与输精管交叉,然后进入膀胱壁。女性输尿管在髂血管之下沿卵巢动脉内侧进入盆腔,再在髂内动脉前面,卵巢动脉下面,闭孔动脉内侧走向中线,沿子宫韧带基底部,子宫动脉内侧及下面进入膀胱,在施行盆腔手术时应注意彼此关系,以免损伤(图7.3.4.2-0-2~7.3.4.2-0-6)。

输尿管的血液供应,上1/3段输尿管由肾动脉分支供应;中1/3段由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支,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子宫动脉供应;下1/3段由膀胱下动脉供应。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进入输尿管浆膜层下有广泛的交通,形成动脉网,然后散布到各层,故切断任何一段输尿管对断端局部血液供应并无大影响。但在输尿管损伤后或二次手术时,由于已发生严重粘连,剥离困难,勉强游离将造成输尿管浆膜层,甚至肌层的损伤,这将严重影响局部输尿管的血液供应,故最好避免剥离,而切除此段并将上下两断端吻合,或将近心端另寻出路,如与膀胱吻合或外置。邻近的上下供应血管在进入输尿管之前已有彼此之间的交织吻合,故在较长一段输尿管游离之前,宜尽量保留输尿管附着的脂肪组织,特别是在异体肾移植时,供肾的输尿管不可剥离净光,而应尽量远离输尿管剪断附着脂肪,保留包膜的完整,摘取此段输尿管(图7.3.4.2-0-7,7.3.4.2-0-8)。

5 输尿管手术的各种途径

对输尿管每个节段,如腰部、髂部、骨盆部以及末端输尿管选用何种手术进路,在文献中早有叙述,在近代外科手术中仍被广泛采用。决定选择进路,常是根据医生个人的经验及病变情况而定。各种常用的手术进路如(图7.3.4.2-0-9)。

很少有机会需要暴露全长输尿管,如成人的肾盂移行细胞癌,需同时切除全长输尿管,直至膀胱,小儿先天性双肾双输尿管畸形做半肾及全长输尿管切除,但这种机会并不甚多,单独处理全长输尿管更属少见。但成人或小儿在侧腹部仅作一个长切口对腹壁的肌肉、皮肤损伤太大,一般都是同时采用2个切口,腰部及下腹部斜切口。

手术中辨认正常输尿管比较容易。在腰部进路,将后腹膜向内前方推移,暴露椎骨旁沟,交感神经节比较固定,容易辨认。在此区域,特别是紧贴腹膜面可以见到蠕动的输尿管。对盆腔段的输尿管,最好的办法是找到髂血管,沿此血管向中线分离,在贴近后腹膜处很容易发现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并可见蠕动,成问题的是输尿管在此区段进行第2次手术,因严重粘连及输尿管管径细小,如要无损伤地分离输尿管将是很困难的。此外输尿管因其周围病变而被推移、牵拉或管腔极度增大,则应根据术前估计,仔细辨认,有时也比较困难,必要时将切口向上延伸,寻找正常输尿管,再沿此向上、下找寻则可找见异常的输尿管。术前经膀胱镜做输尿管插管并留置对手术中找寻输尿管是有帮助的,但临床施行此术并不多见。

5.1 (1)腰部输尿管显露法

任何肾脏手术的暴露方法都可用于上段输尿管手术进路。侧腹部斜切口,再转向横切特别适用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上段输尿管的手术。典型的腰部切口如下:病员侧卧于腰垫之上,使肋缘与髂嵴之间的间隙张开,在第12肋下缘,自肋脊角开始作切口,与第12肋平行,继续向前向下约长15~20cm,注意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及神经丛,切断部分背阔肌、腹外及腹内斜肌,妥善处理出血点,则可见腹横筋膜、腹横肌及腰背筋膜,予以切开、分离,即达腹膜后间隙。打开肾周筋膜(Gerota筋膜)即达肾下极。根据病情决定上述切口的大小及有否必要切断部分腰肋韧带。输尿管手术不需要切除部分第12肋骨。

将腹膜向前推开,在后腹膜之后,腰大肌之前或肾下极部位可见被脂肪组织包绕或附着的输尿管,一旦发现输尿管即用纱布条穿过提起,便于向上向下游离至病变部位。

输尿管中1/3段的手术途径,如(图7.3.4.2-0-10~7.3.4.2-0-12)。

在髂前上棘的上方和内侧各2cm处开始,向下沿腹外斜肌纤维方向作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暴露腹内斜肌,分开腹内斜肌,暴露腹横肌。

分开腹横肌后,将腹膜向内推开,先找到髂血管,再在血管前找到输尿管。有时输尿管粘附于腹膜上被推向内侧,沿此段输尿管向上分离可达一定高度或达肾下极以下水平。

这种手术进路显露很好,但缺点是肌肉损伤较大,术中损伤神经末梢在所难免,术后可发现肌肉松弛或切口以下局部感觉迟钝。为了减轻这种损害,可视病情尽量减少肌肉切断范围。在某些简单的手术,如单纯取石术,可沿各层肌肉纤维方向分离而不予切断,以减轻肌肉损伤,但暴露不佳,尤其是麻醉不充分,创口难以较满意地拉开。

5.2 (2)髂部及骨盆部输尿管暴露法

病员仰卧,略向病变对侧倾斜,取中等头低脚高位。切口自第12肋尖附近或髂前上棘内侧3cm处开始,向前、向下斜行,与腹股沟平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及其腱膜,下面的腹内斜肌切断少许则暴露较好。切开腹横肌筋膜即见腹膜后脂肪。扩大创口后将腹膜向前推移以手指触及髂动脉,稍加分离即可见输尿管纵跨血管,如未见输尿管,可在紧贴腹膜后面找寻,一般不难找见。将输尿管用纱布带提起,以便与临近精索内静脉或卵巢静脉分开,避免损伤血管,尤其是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应特别注意(图7.3.4.2-0-13)。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的联合腱膜,在切口下角可见腹壁下血管,如此血管对手术有碍,可以结扎。

如病变在盆腔段输尿管,可将切口自较低位开始,切口下端向下向中线横向延长,腹直肌鞘亦可部分切断,用拉钩拉开创口,充分暴露,沿输尿管向下分离。注意勿伤及精索内静脉或卵巢静脉,以手指试触病变部位,然后有目的地向下分离输尿管。此段输尿管在骨盆深处大都粘附于后腹膜之上。在精索血管之前,将膀胱向前、向内推移方可显示(图7.3.4.2-0-14)。

5.3 (3)背部切口显露法

这种切口的应用有其局限性,盆腔段输尿管手术当然不能采用这种进路,正常大小的肾脏虽可勉强经此进路处理,但暴露不佳,唯有简单的腰段输尿管手术应用这种进路比较方便,如取石术。此外,肾移植病人,如需切除其2个小肾脏,不必术中改变体位即可在背部作2个切口,1次手术即可完成。此种进路的优点是损伤甚少,术后恢复迅速,但输尿管在切口的深部,术中宜用深部S拉钩,找到输尿管后用纱布条在病变以上将输尿管向上提起,这在输尿管结石病例,可防止结石向上滑脱后难以处理。因切口内回旋余地甚小,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向上、向下延伸切口皆不易达到目的,这种手术进路,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亦有某些医院施行,但由于其缺点,并未广泛采用。

病人取俯卧位,腹部稍垫起,在脊柱棘突外侧四横指外作垂直切口,上端达第12肋,下至髂骨上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即可见腰骶肌后筋膜后层,后层与中层之间为腰骶肌,此两层筋膜较厚,中层与前层之间为腰方肌,3层筋膜向外延伸,合而为一,再向外又分为2层,包围腹横肌,腹内、腹外及背阔肌。

纵行切口如沿前中层合而为一处切开,两侧肌肉分别向两侧拉开,即达腹后腔。切口上端可及肾下极及其包围的Gerota筋膜,但未达肾门附近,如向上拉开分离创口可达后锯肌下缘,如病变位于第2~5腰椎高度,即可切开Gerota筋膜,在创口内找寻输尿管。关键是用深拉钩将腰骶肌及腰方肌向内侧牵拉,其他肌肉向外牵拉。创口内可见后腹膜及其反折,输尿管多粘附于后腹膜或Gerota筋膜之上。以上垂直切口可不分离腰骶肌纤维,但术后缝合仅1层联合筋膜,比较单薄。为此亦可将腰骶肌后层切开,分离肌纤维,将内侧肌肉向内牵拉,再切开中层及前层进入腹膜后腔,术后分别缝合后2层筋膜。缝合线可为腰骶肌挤压遮盖,创口闭合比较坚强(图7.3.4.2-0-15,7.3.4.2-0-16)。

6 输尿管手术前的术前准备

输尿管手术前的准备并无特殊,一般按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做常规准备,重要的问题是应明确术前的诊断及要做的手术方式。如果手术区以上已有扩张及尿液感染,则根据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暂时性的尿流改道,尽量减少污染的尿液通过手术区,并可使手术区的输尿管有一休息机会以有利于创口愈合。引流的方法:复杂的手术同时行肾造口术,一般的手术可行输尿管腔内支架内引流,即在输尿管切口向上插入双J管一端到达肾盂,尾端自输尿管切口向下插入至膀胱内。便于尿流经导管流入膀胱,此时导管兼有支撑作用。在此种内引流支撑同时,大多不需要再行肾造口术。在先天性畸形,如肾盂成形术后,虽此肾仅有积水扩张而无感染,亦只需置双J管即可。因目前广泛应用双J管腔内引流,大多已不用体外引流方式,而需肾造口的机会也很少。

7 输尿管手术的术后处理

输尿管手术后多有各种引流物及支撑管,术后应保证引流导管的畅通及支撑管的固定,勿使滑脱。如有肾造口引流管不起作用,无尿液引出,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应慎重调整导管深度及位置。如可能为血凝块阻塞,必要时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以少量灭菌液体冲洗,使其畅通,但如引流畅通则无需冲洗。双J管对有肾造口术的输尿管手术者,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决定拔除肾造口导管以前宜行顺行尿路造影,以观察输尿管手术效果。此种操作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尽量减少接触面,可以无菌针穿刺导管注入造影剂。若手术失败则保留肾造口导管,研究今后对策。手术成功则拔除肾造口导管,在3个月之后拔除双J管,定期复查B超和IVU,观察长期效果。

8 输尿管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漏尿,这对输尿管本身并不造成危害,但尿液积聚于创口内,容易发生输尿管周围炎症,而有输尿管狭窄的危险,故对手术本身要求缝合严密,不致漏尿。即便缝合不严密或因局部情况不易严密缝合,只要腔内和腔外充分引流创口(如用负压球导管),其并发炎症的危险也可减少至最低限度。故对输尿管手术常规放置引流物,无漏尿则早些时拔除,有漏尿则应酌情延长引流时间,只要远心端无梗阻,漏尿将可终止,然后拔除引流物。亦有个别病人虽经长期引流仍然漏尿,这就不是由于缝合不严密所致,而是手术设计或实施不当造成的。如远心端未查明原先即有狭窄、手术时未将病变完全切除、处理不当及局部严重感染、创口裂开等,此时,必须在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研究进一步处理的方案。另一种近似情况是手术区阻塞不通,这也是手术设计、操作失误引起的,必须重新考虑再手术的方法。

9 其他

对侧肾脏功能良好,而需行手术的一侧肾脏功能严重不全,则输尿管整复手术的适应证应予酌情考虑,最好行暂时性尿流转向,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如恢复甚微,则手术似无指征。如在手术前检查残留肾实质已甚菲薄,不能恢复肾功能则应考虑放弃输尿管整复手术,而行此侧肾切除术。孤立肾的输尿管病变当然应当争取整复手术,保留孤立肾,但此孤立肾肾功亦不可能恢复,则唯一可考虑的方案为替代手术,如肾移植等。

如系双侧输尿管梗阻性病变,选择手术时应先施行严重的一侧。如双侧梗阻时间、程度、肾功损害大体相等,则可采用双侧先后短期内分期手术,也可双侧一期手术。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