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水注为病证名[1]。九注之一[1]。《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肾不能通传则水气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气流散四肢,内溃五脏,令人身体虚肿,腹内鼓胀,淹滞积久,乍瘥乍甚,故谓之水注。”
参见九注:九注为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诸注候》[2]。风注、寒注、气注、生注、凉注、酒注、食注、水注、尸注等九种注病的总称[2]。
4 参考资料
治疗水注的穴位
- 后溪
陷如溪,穴在其间,故名后溪。后为方位,与前相反;水注川曰溪。前谷、后溪两穴俱承少泽之泽,犹雨露充沛,...
- 内昆仑
下降,这种效应一般可维持2~3h,个别可达数日,水肿也减轻,甚至消失,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对嗜...
- 吕细
下降,这种效应一般可维持2~3h,个别可达数日,水肿也减轻,甚至消失,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对嗜...
- 太溪
下降,这种效应一般可维持2~3h,个别可达数日,水肿也减轻,甚至消失,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对嗜...
- 水原
至膝、股内侧,胸腹部。一般直刺0.5~0.8寸。注意:水泉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胫神经、胫后动脉,引...
- 更多治疗水注的穴位
治疗水注的方剂
- 铁罐膏
休,看稀稠滴水内不散为度,用铁罐子盛,封定口。附注:方中芦灰,《准绳·疡医》作&ld...
- 万金不换丹
钱。制备方法:先将辰砂布包之,悬于砂罐内、次将4味入罐内,用河水注满,煮一昼夜,只将辰砂晒干研末。...
- 斑龙二至百补丸
0味同角和匀,入净好金华坛内,层层放实,用新汲淡水注坛中平肩,以密棱布4层封口,以新砖压之,置大锅中...
- 苍术芍药汤
,黄芩半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微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
- 白术芍药汤
:上药为粗末。上锉。功能主治:主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微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
- 更多治疗水注的方剂
治疗水注的中成药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品,依法检查(附录ⅧA),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1ml,应符合规定。无菌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
- 安魂定魄丹
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
- 二十五味儿茶丸
牛角细粉,混匀,用儿茶膏、渣驯膏、麝香细粉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色水丸;气芳香,...
- 肺安片
杏仁(去油)粉碎成细粉,过筛,备上。麻黄、马兜铃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时间2小时,第二次加...
- 桑枝膏
井水各半,熬膏至滴水成珠不散,略用熟白蜜收贮。附注:《中药成方配本》本方用法:鲜桑枝用水煎这,去滓...
- 更多治疗水注的中成药
水注相关药物
-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中障碍的症状改善。【用法与用量】每一疗程最好连续注射,参考病人年龄、病情以决定疗程长短及剂量,皮下...
-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射液。5.注射用水。用上述方法1、2或3配制的混合液须加入脂肪乳注射液后再经静脉输注,而用方法4或5...
- 口服补液盐Ⅱ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药理毒理】除补充水、钠和钾外,尚对急性腹泻有治疗作用。本品含有葡萄...
- 水杨酸钠碘化钠注射液
(4)注射时宜缓慢注入,并酌服适量碳酸氢钠及多饮水。(5)曾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及风湿性关节炎...
- 水杨酸钠碘化钠注射液
(4)注射时宜缓慢注入,并酌服适量碳酸氢钠及多饮水。(5)曾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及风湿性关节炎...
- 更多水注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水注
- 《类经》:[二卷阴阳类]四、天精地形气通于人
受水谷,故为人之海。此详言地气通于嗌也。)九窍为水注之气。(上七窍,下二窍,是为九窍。水注之气,言水...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三(卷首缺)·阴阳
。肠胃为彼六经所归,又滋百节,故为海也。)九窍为水注。(声色芳味,如水从外,流于上之七窍,注入经川,...
- 《素问识》:[卷一]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谷。古通用。汉王莽传。风迅疾。注。即谷风也。为水注之气张云。言水气之注也。如目之泪。鼻之涕。口之津...
- 《医经原旨》:[卷一]阴阳第二
盛受水谷,故为之海。此详言地气通于嗌也。)九窍为水注之气。(上七窍,下二窍,是为九窍。水注之气,言水...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一]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
生,肠胃受盛水谷,如海之大,而众流所归也。九窍为水注之气。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耳目鼻口,前后阴,...
- 更多古籍中的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