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杨酯

目录

1 拼音

shuāng shuǐ yáng zhǐ

2 英文参考

salsalate[朗道汉英字典]

Pisalci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双水杨酯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双水杨酯

3.1.2 汉语拼音

Shuangshuiyangzhi

3.1.3 英文名

Salsalate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4H10O5    258.22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2-羟基苯甲酸-2-羧基苯酯。按干燥品计算,含C14H10O5不得少于99.0%。

3.5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乙醇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3.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40~146℃。

3.6 鉴别

取本品约0.5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煮沸,显水杨酸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3.7 检查

3.7.1 氯化物

取本品1.0g,加水20ml,振摇,滤过,取续滤液4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1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5%)。

3.7.2 硫酸盐

取氯化物检查项下滤液5ml,加稀盐酸1ml与氯化钡试液3ml,不得发生浑浊。

3.7.3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1.0g,加三氯甲烷2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水杨酸约25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作为对照溶液。分别将上述两种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各用硝酸铁溶液[取硝酸铁1g,加硝酸溶液(0.1→100)溶解,并稀释成1000ml]提取4次,每次20ml,分取硝酸铁溶液,滤过,置100ml量瓶中,并用硝酸铁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53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

3.7.4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3.7.5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3.7.6 重金属

取氯化物检查项下滤液5ml,加硫化钠试液数滴,溶液应不显色。

3.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加乙醇40ml使溶解,加酚酞指示液0.2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5.82mg的C14H10O5

3.9 类别

消炎镇痛非甾体抗炎药。

3.10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3.11 制剂

双水杨酯片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双水杨酯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双水杨酯

4.2 英文名称

Salsalate

4.3 别名

双水杨酸酯;水杨酰水杨酸酯;水杨酸水杨酸酯;Salicylsalicylic Acid;Sasapyrin;Salysal;Diplosal;Nobacid;Salina

4.4 分类

神经系统药物 > 解热镇痛药 > 水杨酸类药

4.5 剂型

1.片剂:0.3g,0.5g;

2.胶囊:0.5g

4.6 双水杨酯的药理作用

双水杨酯为双分子水杨酸组成的酯,在胃内不分解,在肠内逐渐分解出两个分子水杨酸。作用参见阿司匹林。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4.7 双水杨酯的药代动力学

双水杨酯在胃内不溶解,但口服后在小肠吸收,一个分子的双水杨酯可水解成2个分子水杨酸,可达较高血液浓度,治疗血药浓度可维持16小时。水解除在小肠进行外,也在原药被吸收后进行。进一步的代谢过程同阿司匹林。

4.8 双水杨酯的适应证

1.用于风湿热、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对痛风也有较好的疗效。

2.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痛、神经痛、牙痛、月经痛、腰痛及感冒发热等。

4.9 双水杨酯的禁忌证

1.1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双水杨酯。

2.对双水杨酯及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4.10 注意事项

1.对胃几无刺激,但消化性溃疡、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慎用。

2.与抗凝剂合用可导致出血倾向。

4.11 双水杨酯的不良反应

可发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困倦、耳鸣等不良反应,但对胃刺激性小,胃肠道不适及大便隐血等明显比阿司匹林为少。

4.12 双水杨酯的用法用量

1.口服:0.3~0.9g,每天2~3次。

2.抗风湿每次0.9-1.2g,一日2-3次。

4.13 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

4.14 专家点评

作用类似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临床上不良反应小,应用较安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