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针疗法

目录

1 拼音

shǒu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Hand acupunctur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手针疗法为针刺疗法之一。即针刺手部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见下表)[1]。临床操作时,用短毫针在选定的部位上,快速进针,但不可刺伤骨膜,给予中强刺激后,留针5~15分钟,并可加用电针[1]。本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疾患的治疗,如关节扭伤,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等;对支气管哮喘,夜尿症等亦有效[1]

手针疗法是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各部位病痛的方法。为远道取穴法的应用。它是我国针灸工作者在针刺手部经穴可以治疗其它部位疾病的启发下,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于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针法。此法的主要作用在于镇痛,对于各种急性疼痛、急性扭挫伤等有较好的疗效。手针的穴位,大部分在手三阴三阳的经脉线上(如图),一般应按循经辨证进行取穴。临床应用时多选取与疾病部位相对应侧的手部相应穴位,即病在左选右手穴,病在右选左手穴,如两侧有病则选双手穴。操作时,将毫针紧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入穴位(手背腰痛点除外),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度3~5分。一般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留针3~5分钟。针刺手背腰痛点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30°角,针尖向掌面侧,从伸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5~8分。在治疗各种疼痛性疾患时,痛止后不要马上去针,应持续行针1~3分钟。必要时可延长留针时间,或采用皮下埋针法,也可加用电针。本法可用于全身各部的病症,但主要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疾患的治疗如关节扭伤,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等。

手针疗法穴位及主治表(表出自《中医大辞典》)

分部

穴名

位置

主治

升压点

在手背腕横纹中点

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压下降

腰腿点

在手背腕横纹前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及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共两点。

腰腿痛,腰扭伤

踝点

拇指桡侧掌指关节赤白肉际

踝关节痛

胸点

拇指桡侧指关节赤白肉际

胸痛,吐泻,癫痫

分部

穴名

位置

主治

背侧

眼点

拇指尺侧指关节赤白肉际

眼痛,眼病

肩点

食指桡侧掌指关节赤白肉际

肩痛

前头点

食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

前头痛,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膝关节痛

头顶点

中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

神经性头痛,头顶痛

偏头点

无名指尺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

偏头痛,胸胁痛,肝脾区痛,胆绞痛

呃逆点

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

呃逆

退热点

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

发热,目疾

会阴点

小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

会阴部痛

后头点

小指尺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

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臂痛,颊痛,呃逆

脊柱点

小指尺侧掌指关节赤白肉际

急性棘间韧带扭伤,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的腰痛,尾骨痛,耳鸣,鼻塞

坐骨神经点

手背第四掌指关节尺侧缘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疼痛

咽喉点

手背第三掌指关节尺侧缘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

颈点

手背第二掌指关节尺侧缘

落枕,颈项扭伤

腹泻点

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上1寸

腹泻

疟疾点

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

疟疾

扁桃体点(鱼际点)

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

扁桃体炎,喉炎

咳喘点

掌面,食指掌指关节尺侧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

分部

穴名

位置

主治

小儿消化不良点

掌面,中指第一指关节横纹中点

小儿消化不良

急救点

中指尖,距指甲缘2分许

急救昏迷

牙痛点

掌面,第三、四掌骨间,距掌指横纹后约1寸

牙痛

夜尿点

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

夜尿,尿频

定惊点

手掌侧大小鱼际交接处中点

高热引起惊厥

胃肠点

劳宫穴与大陵穴联线中点

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