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目录

1 拼音

shǒu tài yīn fèi jīng

2 英文参考

lung channel of hand taiyi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e Lung Channel of Hand-Taiyi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ung channel of hand-Taiyi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aiyin Lung Channel of Han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aiyin Lung Meridian of Han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一[1][2]。代号LU[2]。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2]。五行属金[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3]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懑,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3]

本经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统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外感风寒及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

4 五行

手太阴肺经五行属金[3]

5 表里经脉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3]

6 手太阴肺经属络的脏腑

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4]

7 手太阴肺经联络的器官

喉咙[4]

8 手太阴肺经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5]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5]

8.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 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从肺系, 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 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 入寸口, 上鱼, 循鱼际, 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 出其端。

[本经穴] 中府(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荥),少商(井)。

[交会穴] 手三阴经无交于他经穴。

【语译】

手太阴肺经:①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 ⑤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进入寸口 ──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部支脉:⑦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8.2 《脉书·十一脉》

[足臂本] 臂泰阴脉:循筋上廉, 以奏臑内, 之心。

[阴阳本] 臂钜阴脉:在于手掌中, 出臂内阴两骨之间, 上骨下廉, 筋之上, 出臂内阴, 入心中。

手太阴肺经

8.3 《针灸学》

[5]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见下图)。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见下图)。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径:

1.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2.还循胃口

3.上膈

4.属肺

5.从肺系横出腋下

6.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7.下肘中

8.循臂内上骨下廉

9.入寸口

10.上鱼

11.循鱼际

12.出大指之端

13.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8.4 《中医大辞典》

手太阴肺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5]

8.5 《中国针灸学词典》

手太阴肺经从中焦胃脘部开始,下行联络大肠,回上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位横行至前胸外上方,出中府、过云门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到肘中尺泽,再沿着前臂行到掌后寸口部的太渊,沿手掌大鱼际边缘的鱼际和拇指桡侧,到指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5]

8.6 《中医药学名词(2004)》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5]

9 手太阴肺经腧穴

9.1 本经腧穴

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6]

手太阴肺经腧穴

1.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2.还循胃口

3.上膈

4.属肺

5.从肺系横出腋下

6.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7.下肘中

8.循臂内上骨下廉

9.入寸口

10.上鱼

11.循鱼际

12.出大指之端

13.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9.2 特定穴

9.2.1 原穴

太渊

9.2.2 络穴

列缺

9.2.3 郄穴

孔最

9.2.4 募穴

肺募穴:中府

9.2.5 五输穴

井穴(木):少商

荥穴(火):鱼际

输穴(土):太渊

经穴(金):经渠

合穴(水):尺泽

9.2.6 八脉交会穴

列缺,通于任脉

太渊(脉会)

9.2.7 交会穴

●所属经  √交会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中府

9.3

部位:寸口之中[7]

腧穴:太渊[7]

9.4

部位:腋内动脉[7]

腧穴:中府[7]

10 手太阴肺经经脉病

手太阴肺经的主要病候为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7]

10.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语译: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气喘,咳嗽,“缺盆”中间(喉咙部)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本经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闪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本经气盛有余的实证,多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部酸痛而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颜色异常。

10.2 《脉书·十一脉》

[足臂本] 其病:心痛,心烦而噫。诸病此物者,皆是臂泰阴脉。[阴阳本] 是动则病:心滂滂如痛, 缺盆痛, 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蹶(厥)。是臂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胸痛, 肩痛, 心痛,四末痛,瘕, 为五病。

10.3 《针灸学》

手太阴肺经主要病候为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7]

10.4 《中医大辞典》

手太阴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懑,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7]

10.5 《中国针灸学词典》

手太阴肺经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的疾患、五官疾患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胸部胀满,咳嗽,气喘,呼吸短促,咽喉肿痛,心烦,小便颜色、次数发生改变,发热,汗出,肩背部痛,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7]

11 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病证

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头面、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7]

手太阴肺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中府*

咳嗽、气喘、胸痛

云门

咳嗽、气喘、胸痛

胸部:胸、肺疾患

天府

上臂

气喘、鼻衄

侠白

上臂

咳嗽

尺泽*

咳嗽、咳血、气喘、胸满,潮热、小儿惊风

孔最*

前臂

咳嗽、咳血、胸痛

列缺*

前臂

咳嗽、咽喉肿痛、头痛、口㖞

经渠

前臂

咳嗽、咽喉肿痛

太渊*

咳嗽.咽喉肿痛、无脉症

鱼际*

咳血、咽喉肿痛、发热、失音

少商*

拇指端

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昏迷、癫狂

手臂部:喉、胸、肺疾患

*:为常用腧穴

本经病候与腧穴主治的关系,据《针灸甲乙经》记载列表如下:

注:括号内字,主治症中或无。

本经病候(是动、所生病)与《针灸甲乙经》转载的《明堂孔穴》主治相比较,能找到对应关系,只是在文字上稍有出入。“肺胀”见于中府、少商;“膨膨”原形容喘咳,在尺泽下说“心膨膨痛”(《备急千金要方》作“心痛膨膨然”),则用以形容心痛;经渠下说“胸中膨膨然”,少商下又说“饮食不下膨膨然”,则形容胸膈、食道不利的症状。“缺盆痛”见于云门、太渊;“咳”“喘”在主治症中最为多见,是本经腧穴主治的重点。侠白、尺泽下有“烦满”,当与“烦心”“胸满”相似。原文“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气虚则肩背痛寒……”,在列缺等穴中也有类似记载。“汗出”指外感热证,见于中府、列缺、少商;“少气……”见于尺泽、太渊、列缺,指喘息气短证。本经各穴证治以肺为主,外应胸背,与经文相合。

12 经文互参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按:此篇分五脏虚实证。)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按:此篇分论邪在五脏及其治法。)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按:此篇分五脏六腑胀。)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论》: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按:此篇分六经五脏疟及所取经。)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按:此篇分五脏热及表里经取穴。)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然白,时咳,……短气,……暮则甚。(按:歹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按:此篇分十二经厥和厥逆。)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按:此篇分阴阳经气而死。)

1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