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廉

目录

1 拼音

shǒu shàng lián

2 英文参考

Shanglian

Upper Rhomb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ànglián LI9[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àngliá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手上廉为经穴别名[1]。出《圣济总录》。即上廉穴[1]

穴位上廉
汉语拼音Shanglian
罗马拼音Shanglien
美国英译名Upper Screen
各国代号中国LI9
日本9
法国莫兰特氏GI9
富耶氏GI9
德国DI9
英国Li9
美国LI9

上廉为经穴名(Shànglián LI9)[2]。代号LI9[3]。出《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称手上廉[3]。属手阳明大肠经[3]。上即上方,廉即边缘,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侧缘的上方,故名上廉[3]。主治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木,手臂麻木,上肢神经痛及麻痹,上肢不遂,肩周炎,网球肘,脑血管病后遗症,腹痛,肠炎,肠鸣,腹泻,小便黄赤等。

4 别名

手上廉(《圣济总录》)。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上廉,在三里下一寸…

6 穴名解

上即上方,廉即边缘,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侧缘的上方,故名上廉[3]

《说文》:“上,高也。”对下而言。廉,有侧边之义。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臂上廉”,因穴在此处,故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上廉”。[4]

7 所属部位

前臂[5]

8 上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6][7]

上廉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7]

上廉在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之[7]

上廉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上廉穴的位置

上廉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上廉穴的位置(肌肉)

上廉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取穴。

在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之[7]

侧腕屈肘位,当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穴[8]

10 穴位解剖

上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温溜(有桡动脉肌支,头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以后,入桡侧腕短伸肌,再进旋后肌,直抵桡骨后方的拇长展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后方→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8]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同下廉穴。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骨间后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8]

11 上廉穴的功效与作用

上廉有调理肠胃,通经活络的作用。

上廉有调腑气,通经络作用[8]

下廉、上廉两穴功能略同,有舒筋活络、理气通腑之功,治偏风、腹痛、尿黄、冷痹不仁等症,尤其有关大肠者效果更佳,与上、下巨虚作用相近[8]

12 主治病症

上廉主治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木,手臂麻木,上肢神经痛及麻痹,上肢不遂,肩周炎,网球肘,脑血管病后遗症,腹痛,肠炎,肠鸣,腹泻,小便黄赤等。

上廉主治头痛、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木、腹痛、肠鸣、腹泻[8]

上廉主要用于脘腹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肠炎、腹痛、腹泻、小便黄赤、头痛、眩晕、半身不遂、上肢神经痛及麻痹等[8]

上廉主治头痛,目眩,肠鸣腹痛,肩膊酸痛,手臂麻木,上肢不遂等[8]

上廉主治手臂麻木,肩膊酸痛,半身不遂;腹痛,肠鸣[8]

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网球肘,脑血管病后遗症;

其它:肠鸣腹痛。

13 配伍

上廉配天枢、足三里治肠鸣、腹痛[8]

上廉配上廉、下廉,有通利小便作用,主治小便难黄。

上廉配下廉治小便难[8]

上廉配肩髃、合谷,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上肢麻木,疼痛,痿软。

上廉配肩髃、曲池治肩、肘、臂痹痛[8]

上廉配气冲、足三里、下巨虚,治胃中热[8]

上廉配足三里、上巨虚,治便秘[8]

上廉配天井、曲池、外关、支沟、合谷,治手臂麻木[8]

14 刺灸法

15 刺法

直刺0.8~1寸[8]

一般直刺0.5~1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向下放散至手[8]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向下放散至手。

16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脑风头痛,小便难黄赤,肠鸣气走,疰痛。

《针灸聚英》: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

《针灸大成》:主小便难黄赤,肠鸣,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肠气滞,脑风头痛。

18 研究进展

在X线观察下,针刺上廉穴,可增强胃蠕动,解除胃痉挛,促进胃内滞留液排空[8]

19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7.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15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