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疔

目录

1 拼音

shǒu bèi dīng

2 英文参考

pyogenic carbuncle of back of han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ellulitis of hand dorsum[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arbuncle on the dorsum of the han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rbuncle on hand dors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orsal carbuncl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手背疔为病名[1]。出《治疗大全》。即手发背[1]

手发背(cellulitis of hand dorsum)为病名[1]。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手背发、手背毒、手疣、手背疔,俗名蜘蛛背[1]。是指生于手背部的发[2]。属手背部急性化脓性感染[2]。其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日久可损筋伤骨。

《医宗金鉴》云:“初起形如芒刺,渐感疼痛,高肿红活。”

手背疔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4 手背疔的病因病机

手背疔生于手背中渚、液门二穴[2]。属手三阳经,由风火与湿凝滞而成[2]

手背疔多因风火湿热之邪,结聚于手背部,以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化火蕴毒,外发溃烂。或因手背部外伤,感染邪毒而致。

5 手背疔的症状

手发背初起形如芒刺,渐觉疼痛,若高肿红活,掀热溃速者为痈;若漫肿坚硬,无红无热,溃迟者为疽[2]。凡溃后筋骨露者难愈[2]

6 手背疔的诊断

手背疔初起手前部漫肿无头,边界不清,色红灼热,疼痛不适,伴恶寒发热、大便黄等全身症状。

约经7~10天后,肿块中间肿胀高突,色紫红,灼热,疼痛如鸡啄,伴高热、口渴、大便结、小便黄。

若按之有波动感者,则内脓已成。

溃破时皮肤湿烂,脓水色白或黄,或夹有血水,全身症状随之而减轻。

如2~3周肿势不趋局限,溃后脓水稀薄,则为损筋伤骨之征。

7 需要与手背疔鉴别的疾病

托盘疔病变在手掌,红肿疼痛高突以掌心明显,成脓后波动也在掌中,伴手背部肿胀。

8 手背疔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治疗手背疔宜服活命饮加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升麻;有表证者羌活散汗之;有里证者内疏黄连汤清之[2]

8.1.1 热毒蕴积

8.1.1.1 湿热壅滞

手发背·湿热壅滞证(cellulitis of hand dorsum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conges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湿热壅滞,以手背漫肿,红热疼痛,化脓溃破,伴皮肤湿烂,易损筋伤骨,疮口难愈,或伴壮热恶寒,头痛骨楚,舌苔黄腻,脉数为常见症的手发背证候[2]

8.1.1.2 风热

手发背·风热证(cellulitis of hand dorsum with wind-heat pattern)是指风热内蕴,以局部肿痛焮热,发热恶寒,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手发背证候[2]

8.1.1.3 火毒蕴结

手发背·火毒蕴结证(cellulitis of hand dorsum with fire-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火毒蕴结,以手背满肿,疼痛彻骨,微红微热,肿块坚硬,溃脓较难,头身疼痛,憎寒壮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为常见症的手发背证候[2]

8.1.1.4 症状

手背部红肿热痛,皮肤湿烂;伴发热、恶寒、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8.1.1.5 辨证分析

风火湿热之邪客于手背,蕴而化热化毒;邪毒蕴积,经络不通,故有红,肿、热、痛;邪毒与正气相搏,故恶寒发热;热毒炽盛,故见口渴、便秘、尿赤等症;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蕴积之象。

8.1.1.6 治法

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8.1.1.7 方药治疗

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8.1.2 气血亏虚

手发背·气血两虚证(cellulitis of hand dorsum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肿势不趋限局,溃后脓液稀薄,伴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细为常见症的手发背证候[2]

8.1.2.1 症状

日久肿势不趋限局,脓出稀薄;头晕眼花,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8.1.2.2 辨证分析

病久或溃后,气血耗损,故肿势不易局限,脓水稀薄;头晕眼花、神疲乏力、纳差、脉细弱皆为气血虚弱之象。

8.1.2.3 治法

调补气血。

8.1.2.4 方药治疗

八珍汤加减。

8.2 外治法

外用梧桐叶、紫花地丁各等分研细末调敷,或用柿根膏外敷[2]

初起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成脓期宜切开排脓;溃后掺八二丹外盖红油膏,脓净改用生肌散或生肌白玉膏。

9 关于发

发(cellulitis)为病证名[3]。出《刘涓子鬼遗方》。是指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3]。“痈之大者名发。”说明发的病变范围较痈为大。故一般把来势迅猛而病变范围大于痈的外疡称之为发。其特点是在皮肤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有的3~5天后皮肤湿烂,随即变成褐色腐溃,或中软而不溃,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发的名称,因发病部位、病因及病情不同而命名各异[3]。如乳发、足背发、环项发等[3]

《外科精义》云:“夫五发者谓疽发于脑、背、肩、髯、鬓是也。”

生于结喉处的,称为锁喉痈;生于臀部的称为臀痈;生于手背部的,称为手发背;生于足背的,称为足发背。

发相当于西医的疖、痈并发蜂窝组织炎、急性蜂窝组织炎。

详见发条。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