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目录

1 概述

鼓槌小体,在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或分叶)核之一端(或其他部位),可见有一直径2~4μm向外伸出之突起,其头部(顶端)椭圆或更似鼓锤状,故而得名。一个细胞中通常含有一个,有时含有两个,染色与胞核一致。有人以此来鉴别男性与女性。正常成人,中性粒细胞含性染色体者,女性占5%左右,男性一般在1%以下。肿瘤或放射病患者,这种小体增多,且无性别差异。

2 别名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3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的医学检查

3.1 检查名称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3.2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 白细胞

3.3 取材

血液

3.4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的测定原理

血液在载玻片上推成均匀分布的细胞涂片,用复合染色剂使各种细胞的不同结构能区别着色,在显微镜下计数各类细胞的百分率即简称为白分。

3.5 试剂

下述瑞氏-姬姆萨复合试剂或快速染液可任选一种。

(1)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干燥清洁研钵中,另备甲醇(不含水或丙酮)500ml分数次加少量甲醇研磨,分次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匀3min,经1周后即可应用。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 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

(2)快速染液甲液:取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2.56g,水溶性伊红4g(或伊红B2.5g)加水1L,酚40ml。乙液:亚甲蓝4g,高锰酸钾2.4g,水1L,煮沸,冷后备用。

3.6 操作方法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3.7 正常值

男性:<1%,女性:>1.5%。(与鉴别胎儿性别相关,目前似乎缺少相关统一认识。)

3.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鉴别两性畸形、性染色体异常。

3.9 附注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根据Rümke等研究,白细胞分类计数的95%及99%可信限范围,可参见下表(表1)查得。例如某血片作200个白细胞分类,其中粒细胞为60%(p),其他细胞为40%(q),则出现p可能性的标准误(SEp)为,n为计数的细胞数,查表Low95%及High95%行与p60,q40列,相交处得53及67,即本例分类95%可信限最低为53%,最高为67%,同理99%可信限为51%~69%。也即对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张血片再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时,有95%的可能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范围在53%~67%,99%的可能性范围为51%~69%。超出此范围的即认为分类计数误差过大,不符质量要求,应予重视。

3.10 相关疾病

染色体异常、白细胞形态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