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 侍医
拼音:shìyī侍医侍候帝王的医生。侍医之职始设于秦代,相当于后世的御医,其职责是侍奉皇帝并直接负责皇帝的医疗保健。...
- 齐王侍医遂
拼音:qíwángshìyīsuí英文:齐王侍医遂为汉代医家。习经方,学识精博,为齐王侍医。因病,自炼五石散服之。曾问于淳于意,意诊其病中热,嘱不可服五石,否则将发痈。遂不以为然,发疽而死。...
- 唐安
拼音:tángān唐安西汉医生。临菑(今山东淄博)人。淳于意之弟子,曾为齐王侍医。...
- 义姰
拼音:yìjun1义姰汉代女医生。河东(今山西永济、运城一带)人。医术颇高。汉武帝之母王太后闻其名而召之,并封为侍医,深得其宠。...
- 刺血
拼音:cìxuè英文:刺血是指以针刺穴使之出血。《旧唐书·高宗纪下》:“上苦头重不可忍,侍医秦鹤鸣曰:刺头微出血可愈。天后帷中言曰:此可斩,欲刺血于入主首耶?”...
- 刘应泰
拼音:liúyìngtài刘应泰明代医家。其履贯不详。尝于鲁王府任侍医,故辑其秘传方剂,成《鲁府秘方》一书行世。...
- 许希
拼音:xǔxī英文:许希为宋代针灸家、医生。开封(今属河南)人。以医为业,擅长针灸。补翰林医学。仁宗患病,侍医数进药无效,希得荐而施针于“心下包络之间”,病旋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经要诀》一卷。...
- 王遂
拼音:wángsuí英文:王遂为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履贯欠详。尝任齐王侍御医。因体孱弱而自炼“五石”之药服食,后因中毒发疽而死。名医淳于意尝劝其停服未果,事见《史记·仓公传》。...
- 崔文若
拼音:cuīwénruò英文:崔文若即崔彧。崔彧为南北朝时期北魏针灸家。字文若。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精针灸之术。中山王子病,侍医王显不能疗,或针之,抽针即愈。...
- 达磨曼然巴·洛桑曲札
拼音:dámómànránbā·luòsāngqǔzhá达磨曼然巴·洛桑曲札(1638-?年)清代藏医学家。系五世达赖之侍医,其学识渊博,其曼然巴乃藏文化中医学之最高学位。其平生著述颇丰,包括《医道训诫》、《论述医典题解格言金著》、《医宗补遗词解》等。其中还有《宇陀·元丹贡布传记》一书,记叙藏医医圣宇妥·元丹贡布之生平,是藏医学中颇有影响之传记式著作。门人甚多,梅毛哇·乐桑曲佩为其门人,清代著名藏...
- 方技
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同书又记有“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216卷;经方十一家,274卷;房中八家,186卷;神仙十家,205卷。又有“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的记载。说明汉代所谓方技,主要是指医药业及其著作。此外,《后汉书》、《新唐书》、《宋史》、《明史》皆有方技传或方术传。...
- 砭
:“砭,以石刺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金属针具取代。砭石以针刺治病·砭:砭指以针刺治病。《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帝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伸、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救治·砭:砭指救治。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浪荒不走职,民瘼当谁砭。”...
- 崔彧
拼音:cuīyù英文:崔彧为南北朝时期北魏针灸家。字文若。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精针灸之术。中山王子病,侍医王显不能疗,或针之,抽针即愈。少尝诣青州,逢隐逸沙门,教以《黄帝内经素问》、《九卷》、《针灸甲乙经》,遂善医术。中山王英子略病,名医王显等不能疗,彧针之,抽针即愈,后位冀州别驾,累迁宁远将军。性仁恕,见疾苦,好与治之。广教门生,弟子赵约、郝文法等,亦有医名。子景哲、孙冏,亦以医术显。...
- 东松岗哇
拼音:dōngsōnggǎngwa英文:东松岗哇为唐代著名医学家。其汉名难以查考。约生活于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执政(754~797)时期,应聘入藏。据载,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后因赤松德赞患病,再次应邀入藏,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藏王为表彰其医术,赐名“塔西·东松岗哇,”意即“四方三界中最好的医者”。并赐给山南地区的雄、堆两座庄园。此后即定居西藏传授医术。其弟子遍及全藏。著名藏医学家宇...
- 宇陀·元丹贡布
贡布,藏族,西藏堆龙给那(今西藏堆龙德庆)人。藏医世家出身,自幼在家庭环境薰陶下成长,曾于内地入藏汉族医生东松冈哇处受业,后又多次到天竺、尼泊尔及内地游学,学问大增。藏王赤松德赞尝召其至桑鸢寺与其他侍医答辨获胜,名噪遐迩。由赤松德赞聘为其王朝保健医生。他曾研读其前代存留下来的医著《医学大典》、《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及天竺的古印度吠陀医著。经廿多载研究及实践,广泛吸收汉族医学、印度医学及大食医...
- 达磨·曼仁巴·洛桑曲扎
拼音:dámó·mànrénbā·luòsāngqǔzhā英文:达磨·曼仁巴·洛桑曲扎为清初著名藏医学家。生活于17世纪。与著名藏医学家德西·桑吉嘉措同时,曾任五世达赖的侍医。奉五世达赖之命,补充了《祖先口述》中的残缺部分。著有《医药训诫》、《金饰格言》、《药物性能独解》等多种医著。其中《金饰格言》在五世达赖喇嘛(1617~1682)执政时期,得到刻版印行。其著作尚有《宇陀·元丹贡布传记》。...
- 秦鸣鹤
拼音:qínmínghè英文:秦鸣鹤为唐代著名针灸家。履贯不详。唐高宗的侍医,妙于针术。据《谭宾录》载:“高宗患风脑头痛,目不能视,诸医不效,鸣鹤为刺百会、脑户出血,豁然痛止目明。”高宗患头风,头眩,目不能视,诏鸣鹤诊视。鸣鹤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可愈。”遂刺百会及脑户出血,获良效。...
- 周文采
拼音:zhōuwéncǎi周文采明代医学家。世业医,幼承家业。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任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之侍医。奉命选择古代方书与平日见闻及常用有效内科方剂,删繁就简,分门别类,编成《医方选要》十卷(1495年)。后又奉命集古名医外科证治方,而成《外科集验方》两卷(1498年)。此书选方精要,切于实用,后世外科医生多推崇之。...
- 医工
唐代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医工一词最早见于《内经》。西汉始设医工长,是主管医药的长官。东汉相沿不改。《百官志》曰:“王国官有礼乐长,主乐人;……医工长,主医药;……皆比四百石。”医工长之下还设有侍医、太医、尚方等医官隋唐太医署中医者名称·医工:医工为隋唐太医署中医者名称。署内设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医工参与指导医生的医疗工作。...
- 淳于意
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他。三年后仓公出师四处行医,足迹遍及山东,曾为齐国的侍御史、齐王的孙子、齐国的中御府长、郎中令、中尉、中大夫、齐王的侍医遂等诊治过疾病。当齐王刘将闾为阳虚侯是(公元前176~前164年),淳于意曾为其治愈了关节炎一类疾病,还随从将闾来过长安(今陕西西安),并为安陵(今咸阳东北)阪里的项处诊治牡疝病。淳于意像齐文王(公...
- 中国医学史年表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红蓝花、番红花、胡麻、蚕豆、葫(即蒜)、胡荽、苜蓿、胡瓜、安石榴、胡桃等。前100年张衡作《温泉赋》。记述矿泉治病。前71年此时有女医、乳医。前32年饮茶之说,约始于此时。前26年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有医经7部,经方11部。前12年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是迄今考古发掘到的包药用纸之始。1-499年1年我国第一部药物书《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此时。记载药物865种。其中已叙述了...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