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食性为养生学术语。指食物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性能[1]。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归经、主治、配伍、禁忌、用量、用法及食物的产地、采集、贮藏、加工、烹调等[2]。与“药性”理论相似[2]。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食性
-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薄荷
名】菝(音跋活)、蕃荷菜(蕃,音鄱)、吴菝(《食性》)、南薄荷(《衍义》)、金钱薄荷。时珍曰∶薄荷...
-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五草部下品之下]草之草
收】日干【用】根【质】类芋头【色】黑白【味】辛【性】寒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主】消肿毒...
-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柚
)、条(《尔雅》)、壶柑(《唐本》)、臭橙(《食性》)、朱栾。时珍曰∶柚,色油然,其状如卣,故名。...
-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鹿角菜
(《食性》)【释名】猴葵。时珍曰∶按∶沈怀远《南越志》云∶猴葵一名鹿角。盖鹿角以形名,猴葵因其性滑...
- 《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苦枣
(《食性》)【释名】蹶泄(《尔雅》。名义未详)。【集解】士良曰∶苦枣处处有之。色青而小,味苦不堪,...
- 更多古籍中的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