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子

目录

1 拼音

shí sōng zǐ

2 《中医大辞典》·石松子

石松子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1]

2.1 来源及产地

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孢子[1]。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南和长江以南各地[1]

2.2 功能主治

1.治咳嗽,石松子3g,甘草6g同煎服[1]

2.治汗疹,皮肤湿烂,与滑石粉等分研匀扑身[1]

2.3 化学成分

本品含脂肪油,本品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法氏石松碱(Fawcettine)等生物碱,香草酸,杜鹃花酸(Azelaic acid)、伸筋草醇(Clavatol)等[1]

2.4 药理作用

氯仿提取物对大鼠有雌激素样作用[1]

3 《*辞典》·石松子

3.1 出处

《现代实用中药》

3.2 拼音名

Shí Sōnɡ Zǐ

3.3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孢子。7~9月间当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热或未裂开时,剪下孢子囊穗,在防水布上晒干,击震,使抱子脱落,过筛后应用。

3.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伸筋草"条。

3.5 性状

干燥孢子微细而疏松,呈粉末状。淡黄色,质轻,无吸湿性。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比重1.062,入水时浮悬于水面,煮沸则下沉。能浮在氯仿表面,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吹入火焰中燃烧,有闪光,并闻炸响。无臭无味。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为三棱形的锥体,表面有细小六角形的蜂窝状网膜。

石松的同属植物玉柏(参见"玉柏"条)、地刷子石松(参见"过江龙"条)、高山石松、杉蔓石松等的孢子,亦作石松子用。

3.6 化学成份

石松子(孢子)约含脂肪油50%。油的主要成分为石松子油酸80~86露)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孢子中尚含纤维素(10~15%)、木聚糖(10%)、精蛋白。

3.7 药理作用

孢子口服1克/天,连续2天,可引起切除卵巢之大鼠出现动情期;其氯仿提取物也有雌激素样作用。

3.8 功能主治

①《现代实用中药》:"为撒布剂,治皮肤糜烂。"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浸酒可作强壮剂。与甘草同服,能止咳。"

3.9 附方

治小儿夏季汗疹及皮肤湿烂:石松子粉、滑石粉等分,混合研匀扑。(《现代实用中药》)

3.10 摘录

《*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