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溲

目录

1 拼音

shī sōu

2 英文参考

incontinence of ur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失溲为症状名[1]。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小便自遗之症[1]。失溲病因甚多,伤寒热病在病危时亦可见此[1]。《伤寒论后条辨》:“直视、失溲者,水亏营竭而肾气不藏也。”

参见遗溺、小便不禁、外感遗尿:

遗溺为病名[2]。即遗尿[2]。《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景岳全书·杂证谟》:“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类证治裁》卷七:“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虚,补中益气汤加五味、牡蛎;肾虚,菟丝子散;膀胱虚,固脬丸;夹寒,家韭子丸;夹热,白薇散;滑脱,秘元丹、牡蛎丸;命火衰,右归饮、巩隄丸。”《张氏医通·遗溺》:“有热客肾部而遗尿者。经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此系热证。其证发热作渴,或时闭涩,或时自遗,或阴挺不能约制。午前小剂补中益气加黑山栀,午后大剂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自效。夏月暑病遗尿者,白虎加人参汤,一服即应。有先因病淋,服利药太多,致溺不禁者,补中益气少佐熟附子。有所伤损,污血畜于胞中,亦令遗失,鹿解屑炙黄为末,和桃仁泥等分,酒调三钱。咳而遗溺,属膀胱,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小儿胎中受冷遗尿,一味补骨脂,炒研,临卧红酒调服,即不遗。”亦可用桑螵蛸散等方[2]

小便不禁为病证名,又称小便失禁[3]。指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者[3]。《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丹溪心法》卷三:“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本症属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3]。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膀胱火邪妄动者,则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逍遥丸加减[3]。此外,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症等均可见小便失禁[3]

外感遗尿为病证名[4]。见《症因脉治》卷一。指外感热病中出现的小便失禁[4]。因邪传心包,神识昏迷,故小便自遗,尿色黄赤,脉数[4]。治宜清心泻火为主,用导赤各半汤;里实而腹满便秘者,可用三化汤;外有表邪者,可用羌活防风汤;夹痰、夹滞者,可用导痰汤、枳实消滞汤[4]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