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呕·食积证

目录

1 拼音

shí ǒu ·shí jī zhèng

2 英文参考

excessive vomiting with food retention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实呕·食积证(excessive vomiting with food retention syndrome[1])是指饮食停滞胃肠,胃气上逆,以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腹痛,吐后反觉舒服,大便或溏或结,便臭如败卵,苔厚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实呕证候[1]

4 实呕·食积证的症状

实呕·食积证患者呕吐酸腐,吐出为快,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秽臭或溏薄或秘结,苔厚腻或垢,脉滑或沉实[2][3][4]

5 证候分析

积食内停,中焦阻滞,胃气上逆:饮食不节,食滞内停,中焦气机受阻,胃气挟宿食上逆,故呕吐酸腐食物。升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故大便秘结或秽臭不爽。脾胃运化失常,中焦气机受阻,故脘痞腹胀、嗳气厌食苔厚腻或垢、脉滑或沉实,为食滞内停之象。[4][4]

6 实呕·食积证的治疗

6.1 治法

实呕·食积证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4][4]

6.2 方药治疗

保和丸[备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为主方。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可以消食和胃;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连翘以清积滞中的伏热。如积滞较多,腹满便秘,可合用小承气汤[备注]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以导滞通腑,使浊气下行,则呕吐可止。若由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者,宜用竹茹汤[备注]竹茹汤(《本事方》):竹茹、半夏、干姜、甘草、生姜、大枣以清胃降逆。[4]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4]

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下脘、璇玑、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随证配穴:腹胀者,加气海。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下脘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交会穴,配璇玑能行气导滞而消宿食。足三里、内关和胃降逆。腹结除脘腹痞胀,亦治便秘。内庭为荥穴,“荥主身热”,可清泻阳明积热。

6.3.2 方二

以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为主[5]。饮食停滞者加下脘[5]。如呕吐不止,可加金津、玉液点刺出血[5]

6.4 推拿疗法

[6]

选穴:足三里、丰隆、解溪、中脘、天枢、神阙、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患者屈膝仰卧位。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沿腹部任脉从上而下往返治疗,重点在中脘穴,时间约5分钟;用掌摩法在上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治疗,时间约3分钟;点按中脘、天枢、神阙穴,每穴约2~3分钟。用指揉法在脾俞、胃俞穴治疗,以有酸胀感为度。用按揉法在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处操作3~5分钟。

6.5 饮食疗法

6.5.1 推荐食材

实呕·食积证患者建议食用山楂、麦芽、萝卜、鸡内金、茶叶、金橘等[6]

6.5.2 推荐食疗方

[6]

1.山楂饮(经验方):山楂10~15g。水煎,少量频服。

2.炒萝卜缨(《饮食疗法》):鲜萝卜缨300g,洗净切断,用油、盐调味炒熟,佐餐。

3.金橘茶(《中医大辞典》):金橘3个,压扁,放入茶杯中,沸水泡,代茶饮。

7 关于呕吐

呕吐(vomiting[6])为病证名[7]。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7]。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7]。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7]。呕吐与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7]

实呕指外邪犯胃、痰饮停滞、宿食不消及气逆火郁所致的呕吐[8]。《景岳全书·实呕证治》:“凡实邪在胃而作呕者,必有所因,必有见证。若因寒滞者,必多疼痛;因食滞者,必多胀满;因气逆者,必痛胀连于胁肋;因火郁者,必烦热燥渴,脉洪而滑;因外感者,必头身发热,脉数而紧。”治宜祛邪和胃[8]

呕吐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也均可参照辨证施治[8]

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
  3. ^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59.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2-65.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1.
  6. ^ [6]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