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乳头状瘤

目录

1 拼音

shí guǎn rǔ tóu zhuàng liú

2 英文参考

esophageal papilloma

3 疾病代码

ICD:D13.0

4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5 疾病概述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其发病率为0.01%~0.05%,男女均可发病。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作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6 疾病描述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过去一直认为EP 很罕见,往往是因为其他上消化道症状作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近年来检出率有所增加。近年国外有几宗较大病例的分析,使例数提高到100 余例。通常认为其发病率为0.01%~0.05%,男女均可发病。国外报告以男性为主,国内男女之比为1∶1.25。由于EP 有复发的可能,甚至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特别是其伴发病中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及与食管癌关系密切,使EP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7 症状体征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作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病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肿瘤,Carr 等人报道的25 例EP 中6 例出现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4例为咽喉及肺部的癌肿,其余为皮肤癌及膀胱癌。他们认为,患有EP 的病人很可能在黏膜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口和呼吸道肿瘤。因此对EP 病人应检查和随访邻近脏器是否有肿瘤。

8 疾病病因

EP 的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也有争论。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黏膜损伤 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机械操作等常引起EP。carr 等报道有2 例先前活检证实有食管炎,以后随访时发现EP。EP 在食管远1/3段多见,此处受这些病变的影响最为严重。内镜检查所致损伤、慢性食管异物嵌塞、反复用探条扩张狭窄的食管及外科手术创伤均有引起EP 的报道。很多EP病理检查均有炎症证据。

2.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 HPV 与人类鳞状上皮有高度亲和性。有人在增生的食管黏膜中发现HPV 感染的免疫组化证据。然而各家EP 的HPV 检出率很不一致,甚至有作者报告HPV 为阴性。因此HPV 与EP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3.致瘤物质的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口服特殊的化学物质如N-乙基-N-亚硝基胍可以引起EP。以互隔交链孢霉菌的食物喂饲大鼠,结果发现此菌对大鼠前胃及食管的鳞状上皮有选择性致瘤作用,其病变有胃乳头状瘤(25.6%),前胃乳头状癌(2.6%)及食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和乳头状瘤(5.1%)。在研究维生素A、维生素E 及维生素C 联合应用对预防Bap 诱发大鼠肺癌的效果时,意外发现了预防组大鼠大都出现了食管上皮乳头状样增生,发生率雄鼠为68.7%,雌鼠为91.3%。病变发生于食管的上段和中段,均未见异型增生。为什么Bap 组、维生素组、正常组皆无此现象,仅在Bap 加维生素组中出现高发生率的食管乳头状瘤样增生?说明多种物质协同作用可以致瘤。

4.遗传因素 有人认为EP 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皮肤病,Gohze 综合征可伴EP。具有不正常的核型和O-raf-1 基因缺失的病人有胃肠道的多发性息肉,包括EP。

5.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多数人认为EP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害化学物质和慢性刺激的存在附加或激活了HPV 感染,而HPV 也可作为其他因素如黏膜刺激引起病变的加重,两者起协同作用。这一观点为多数人所接受。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9 病理生理

食管乳头状瘤系一种良性无蒂肿瘤,主要来自食管黏膜,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成,内含结缔组织和血管,呈疣状、结节状、菜花状隆起,直径多在2~10cm,也有报道5~6cm(图1)。

EP 是否会恶变这是一个重要而有争论的问题。下列各点使人考虑EP 与食管癌有关:①有EP 显示细胞间变和癌性变得证据。已证实喉和生殖道的鳞状乳头状瘤与鳞状细胞癌有关。②已证实HPV6、11、16、18 型与不同类型的癌有着广泛的联系,在食管间变细胞和食管癌中也发现HPV-DNA 的证据。③动物试验证实,牛乳头状瘤病毒诱发EP,并恶性变。互隔交链孢霉菌可以诱发大鼠前胃和食管乳头状瘤,也可诱发了前胃乳头状癌。但经近期随访,几个大宗报告中没有恶性变的病例。

10 诊断检查

诊断:X 线检查配合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以鉴别棘皮病或疣状鳞癌。

其他辅助检查:食管内镜下绝大部分EP 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约0.4~0.6cm,罕有超过1cm,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EP 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血、糜烂而呈红色。与HPV 有关的EP 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11 鉴别诊断

有的EP 大体形态可误诊为棘皮病或疣状鳞癌,需由组织学进行鉴别。

12 治疗方案

因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因此应积极治疗,肿瘤小可在内镜下摘除或激光切除,肿瘤巨大需经食管局部切除或对病灶进行监测。因为有的EP 与HPV 有关,所以上述操作能否触发传播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故切除时应小心操作。伴HPV 的EP 预后是否差些,需进一步调查。

13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目前绝大多数病例通过内镜下摘除治疗,术后长期随访无复发。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5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