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

目录

1 拼音

shí guǎn

2 英文参考

oesophagus

3 注解

食管 人体器官名。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是饮食入胃的通道。

中医的咽路(esophagus)即指食管[1][2]

食管是消化管最狭窄部分,前后扁窄的长管状器官。上端约在第六颈椎体下缘处与咽相接,沿脊椎前方向下行,穿经胸腔的上纵隔和后纵隔,再经膈肌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平第十一胸椎体高度续于胃和贲门。全长约25厘米。具典型的消化管结构,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粘膜上有7~10条纵行皱襞,凸向内腔,有助于液体下流。食团经管腔时,这些皱襞由于肌层松弛而展平,内腔扩大,有助食团通过。粘膜下层较肥厚,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内有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和食管腺。肌层为内环、外纵。厚约2毫米,其间有弹力纤维,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人食管上1/3段为骨骼肌,中1/3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下1/3段完全是平滑肌。上1/3段受舌咽神经支配,其余2/3段的运动神经,主要来自颈部迷走神经。食管最下段约2~4厘米位于腹腔内,形成功能上的食管括约肌。乃一高压带,其内压比大气压约高15~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此高压带亦是胃的起始部分。静息时,胃起始处的内压仅约5毫米汞柱左右。可防止胃内食物返回食管。

食管全程有三处较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和咽的连接处,距中切牙约15厘米;第二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厘米;第三狭窄为穿经膈肌处。这些狭窄处异物容易滞留,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食管具有消化管典型四层结构,由粘膜、粘膜下膜、肌膜和外膜组成。食管空虚时,前后壁贴近,粘膜表面形成7-10条纵行皱襞,当食团通过时,肌膜松弛,皱襞平展。食管肌膜由外层纵行、骨层环行的肌纤维组成。肌膜上1/3为横纹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横纹肌和平滑肌相混杂,食管起端处环行肌纤维较厚,可起到括约肌作用。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整个食管管壁较薄,仅0.3-0.6厘米厚,容易穿孔。

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