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痰包

目录

1 拼音

shé xià tán bāo

2 英文参考

sublingual cys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舌下痰包为病名[1]。即痰包[1]。痰包为病证名[2]。又名匏舌、舌下痰包[2]。即舌下囊肿[2]。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2]。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软,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2]。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黏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2]。当以利剪剪破,排尽脓涎,局部吹冰硼散,内服清热化痰之剂[2]。用黄连温胆汤加减[2]。《外科正宗》卷四:“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黏难断,捺尽以冰硼散搽之。”治法与重舌互参[2]。重舌治法:局部红肿者,宜用消毒针,刺破放血,外用蒲黄末敷,或用黄柏,黄连液点之;局部溃烂者,用锡类散外吹[3]。内服清心泻脾之剂,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