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

目录

1 拼音

shé tǐ bù liáng xìng zhǒng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excision of benign tumors of tongur body

3 手术名称

舌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

4 别名

excision of benign tumors of tongur body

5 分类

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

6 概述

舌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用于舌部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舌部(图10.4.2.9-1~10.4.2.9-5)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也是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据临床统计,舌根部恶性肿瘤发病率较舌体部高,在舌体部舌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舌背部高,而舌尖部肿瘤发病率最低。

舌部良性肿瘤常见的有神经鞘膜瘤、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乳头状瘤、黏液表皮样瘤等,此外,还有肌瘤和囊肿等。这些肿瘤虽系良性,但有些可恶性变,有些可致畸形并影响发音、吞咽等功能。其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为宜。

7 适应症

凡舌部已经确诊的良性肿瘤和诊断不明的舌部包块均应作切除手术。对疑有恶性可能的肿块应持积极态度,为避免恶性肿瘤作二次手术,可考虑作活体组织检查,待病理明确诊断后,再根据其良恶性质,按治疗原则处理。

8 禁忌症

除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外,舌部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无特殊禁忌。对生长缓慢、又无特殊症状的肿块,允许严密观察。

9 术前准备

1.口腔洁治。

2.常规体检。

3.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4.药物敏感试验。

10 麻醉和体位

根据手术范围的大小选用局部浸润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后者更适合于舌根部肿瘤。舌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而舌根部肿瘤切除术的体位只限于仰卧位(头部居中或偏向健侧)。

11 手术步骤

11.1 1.切口

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而异。舌黏膜表浅的肿瘤,如乳头状瘤、刺激性纤维瘤等,往往体积不大,但可有蒂,需要与深层组织一并切除,可取与舌体长轴一致的纵梭形切口(图10.4.2.9-6)。对生长在肌肉中有包膜的良性肿瘤,如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和肌瘤等,可取与舌体长轴一致的直切口或梭形切口。而对于生长在舌体部、无包膜、界限不清的深在肿瘤,则应根据其侵及的范围,设计不同的切口,如梭形、V形等,但大都需要进行全层切除的舌体部分切除术。舌根部肿瘤的切除关键是手术进路问题,根据选择设计的不同进路,需要增加相应的切口,才能达到目的。通过手术进路充分显露了位于舌根部的肿瘤,再根据肿瘤形状、性质,采取适宜的切口,达到切除肿瘤之目的。

11.2 2.切除肿瘤

常规消毒后以手指或在舌体部缝穿一粗丝线,将舌牵出口外(以手指牵拉时应裹以纱布),按设计的切口切开,或连同深层肌肉组织一并切除肿瘤;或沿肿瘤包膜分离,完整切除肿瘤;或连同舌全层组织作舌部分切除。均应根据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和肿瘤特性选择。对全层切除舌体组织者应注意缝扎切断的舌动脉。

淋巴管瘤呈弥漫性生长,对其局限者可全部切除,而对侵及整个舌体者(称巨舌症)应作周密设计,切除部分肿瘤并保留舌体形态。

11.3 3.缝合

切除病变组织后,彻底止血,拉拢分层缝合(图10.4.2.9-7)。

12 术中注意要点

1.舌部组织血流供给丰富,手术时常出血较多,为减少出血,可在术侧舌根部以大圆针和粗丝线作暂时缝扎,(应垫以纱布块)以暂时阻断舌动脉供血,待缝合完毕后拆除。

2.舌部组织较脆嫩,缝合时宜用大针粗线,且进针点应离创缘距离较常规稍远(一般约0.5~1cm),并打三叠结。

3.术中应彻底止血,严密缝合,肌层缝合不必过多,黏膜层缝合则不能过浅而应达到一定的深度。为防止因肿胀而致缝线切割舌组织造成的缝线松脱、伤口裂开,应先作褥式缝合,后加以间断缝合,一般不置引流。止血不彻底,术后可继发出血,且舌体水肿明显。舌体全层切除者,应分舌背、肌层、舌腹三层缝合才较牢靠。

4.切口设计时,应考虑病变的切除和缝合后的舌体形态,并尽量保持舌体有一定长度,以免过短,影响咀嚼和发音。

13 术后处理

舌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保持口腔和伤口清洁,避免食物堆积。

2.应用止痛剂、抗生素类药物和激素。

3.术后10d拆除缝线。

4.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呼吸道梗阻。

14 并发症

14.1 1.伤口出血

此因止血和缝合不当所致,对出血较多者,应重新打开伤口进行止血并正确缝合。

14.2 2.伤口裂开

缝合近针点与切口距离过近,术后舌组织水肿,致使缝线切割组织,缝线松脱,应重新缝合。小范围的裂开可换药,促其二期愈合。

14.3 3.呼吸障碍

切除组织范围大而广者,止血又不彻底,术后可发生舌体肿胀、水肿,以致影响呼吸,除术后应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外,应严密观察,必要时采取气管切开等紧急措施。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