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ēn zhù
2 英文参考
Shēnzhù GV12[中国针灸学词典]
shēnzhù[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身柱 | ||
汉语拼音 | Shenzhu | ||
罗马拼音 | Shenchu | ||
美国英译名 | Pillar of Body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V12 | |
日本 | 12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G11 | |
富耶氏 | IVG11 | ||
德国 | LG11 | ||
英国 | Gv12 | ||
美国 | Go12 |
身柱为经穴名(Shēnzhù GV12,DU1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1]。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4 身柱穴的别名
智利毛(《针灸学》南京)),知利气(《针灸学》南京)),知利介(《针灸学》南京))。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6 穴名解
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
身,《说文》:“身,躬也。”柱,指支持之楹柱。穴处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巅顶,下通背腰,平齐两肩,两胛骨之间,如肩胛荷重的撑柱,居冲要之地,而有梁柱之用也,故名身柱。[2]
7 所属部位
胸椎[3]
8 身柱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身柱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4]。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5]。
身柱穴在督脉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身柱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于后正中线与两肩胛冈高点连线之交点处,当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身柱穴[7]。
10 身柱穴穴位解剖
身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三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1]。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8]。
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5]。
11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
身柱穴具有宣肺清热、宁神镇咳的功效。
身柱穴内应肺脏,位于两肺俞之间,故可宣肺降逆、止咳平喘而治疗咳喘[9]。《玉龙歌》:“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身柱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身柱穴又可以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用于身热头痛等[9]。
身柱穴有扶正祛邪、镇静安神之功。本穴所治,因脑力不足而眩晕,因中气不足而喘息,因心神衰弱而癫痫,因大气下陷而脱肛,均属正气先虚,则督阳之气升举无力,以致产生腰脊肩背诸痛。宜取本穴以兴奋之,使督气得充,正立直行,功同柢柱,诸症可愈矣。其能治风者,何也?本穴旁傍风门,与人体内热生风有关。故所治多属摇摆眩晕火极而生之风。若以治外侵之风,及湿滞作痛之疾,非其所宜。[2]
12 身柱穴主治病证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及胸脊强痛[1]。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10]。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惊厥,癫狂,痫证,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身热头痛;疔疮发背[6]。
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1]。
身柱穴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5]。
腰脊强痛,喘息,身热,癫狂,小儿风痫,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斜刺0.5~1寸,针刺时有酸胀感,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向全身发散[6]。
13.2 灸法
14 身柱穴的配伍
身柱穴配大椎、风门治百日咳[1]。
身柱配陶道、肺俞、膏肓俞,有补阳育阴的作用,主治虚损五劳七伤。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治癫疾[6]。
身柱配大椎、肺俞、风门,治咳嗽[6]。
15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有刺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7]。
常按揉捶击身柱穴,可保健强身[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身热狂走,谵语见鬼,瘛疭,身柱主之。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癫疾瘛疭,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
《针灸大成》: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疭,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
17 身柱穴研究进展
17.1 镇痛作用
有研究艾灸大鼠的“身柱”,能提高大鼠的甩尾阈,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重复上述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艾灸“身柱”能提高大鼠甩尾阈,切除肾上腺后这种作用消失,从而推测艾灸的效应(提高大鼠甩尾阈)与肾上腺的作用有密切关系。[9]
灸身柱穴后,能延长因疼痛而引起甩尾的时间。灸前平均为6.2秒,灸半小时内平均7.5秒。
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
有研究艾灸百会、身柱后约24 s开始,α波出现显著增强的波幅,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后期变慢,对照组施灸(合谷)时,α波增强很少。[9]
现代研究报道,灸治有失眠症状的精神病患者的身柱、百会24秒后,脑电图显示a波出现显著增强,波幅增高,持续时间长,δ波略有减少。[2]
17.3 治疗疟疾
取身柱穴,在疟疾发作前1.5小时左右点刺出备。
17.4 治疗毛囊炎
取身柱穴挑治,每周1次或隔周1次。
18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3.
-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3]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1.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5-356.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5.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5-356.
- ^ [10]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6.
- ^ [11]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352.
古籍中的身柱
- 《推拿抉微》:[第三集·治疗法]集成神火歌
平三点凶危止。(阴交在肚脐下半寸,用火三。)脊中身柱至长强,肺俞阳陵承山当。(身柱在脊骨三节下,从进...
- 《神灸经纶》:[卷之三]身部证治
谷鸡胸中府膻中灵道足三里腰背重痛腰俞大肠俞膀胱俞身柱昆仑灸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拄地量至脐中用...
-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四]癫痫螈(小儿螈)
螈。承筋、主螈脚酸。(千)曲池、少泽、主螈癫疾。身柱、主癫疾螈。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言见鬼。(明上下...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六]气府论
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脊椎之间有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
- 《普济方·针灸》:[卷九针灸门]癫痫螈
泽曲池治癫疾螈。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穴身柱治痫。穴商丘治痫发螈。狂走。穴攒行小海后顶强间治...
- 更多古籍中的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