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èn yán ·shī zhuó yū ji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penis carcinoma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dampness- turbidity and sta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肾岩·湿浊瘀结证(penis carcinoma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dampness- turbidity and stasis)是指湿浊瘀结,以阴茎龟头或冠状沟出现丘疹或菜花状结节,逐渐增大,痒痛不休,溃后渗流血水,有的可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畏寒,乏力,小便不畅,尿道涩痛,舌质暗红,舌苔白微腻,脉沉弦为常见症的肾岩证候[1]。
4 症状
肾岩·湿浊瘀结证患者阴茎、冠状沟附近有丘疹、结节、疣状肿物,逐渐肿大,溃后渗流滋水或血水,或有痛痒;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滑。
5 辨证分析
忧郁思虑,肝脾两伤,肝气郁结,痰浊内生,肝郁痰凝,结聚阴茎,故阴茎冠状沟附近有丘疹、结节、疣状肿物;聚久化热,热毒伤及血络,故肿块溃后渗流滋水或血水;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滑为肝郁痰凝之象。
6 治法
7 方药治疗
肾岩·湿浊瘀结证可用散肿溃坚汤加减治疗。
8 关于肾岩
肾岩(penis carcinoma)为病名[2]。又名肾岩翻花(《疡科心得集》)。是指好发于阴茎冠状沟及外尿道口边缘的岩[1]。以阴茎头部表面有丘疹、结节、疣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为主要表现[2][3]。
《疡科心得集》谓:“夫肾岩翻花者,……初起马口之内,生肉一粒,如竖肉之状,坚硬而痒,即有脂水,延至一二年或五六载时,觉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竖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已成也。”
详见肾岩条。
9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7.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古籍中的肾岩·湿浊瘀结证
- 《马培之医案》:肾岩
肾岩乃疡科恶候,鲜有收功。经治以来,翻花肿硬虽见松轻,究未可恃也。仍宗前法进步。红枣藕怀山药当归黄柏...
-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四]外疡门
节饮,以致音哑龈腐,蔓延及唇,此沿牙毒也。虽非牙岩之比,然亦不易收功。甘露饮去甘草、天冬,加赤苓、...
- 《疡科心得集》:[卷下]辨肾岩翻花绝证论
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竖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已成也。渐至龟头破烂,凸出凹进,痛楚难胜,甚或鲜...
- 《疡科心得集》:例言
膈是也。疡科中亦有四绝证,谓失荣、舌疳、乳岩、肾岩翻花是也。此外诸证,明其阴阳寒热,知其气血标本,俱...
- 更多古籍中的肾岩·湿浊瘀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