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30:21)[共167字]
摘要: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病证名。亦名肾虚经乱。经行先后定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早婚多育,房事过度,或年老天癸将尽等,均可致肾气亏虚,肾虚则封藏施泄失职,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而出现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较多,大便不实等。治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肉桂、附子、补骨脂;或用定经汤。......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病证名。亦名肾虚经乱。经行先后定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早婚多育,房事过度,或年老天癸将尽等,均可致肾气亏虚,肾虚则封藏施泄失职,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而出现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较多,大便不实等。治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肉桂、附子、补骨脂;或用定经汤。作者:
- 经行先后无定期
经行先后无定期 病名。亦名经行或前或后、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常、经血不定等。指月经来潮周期不定,或提前,或错后,很不规律。多因肝郁、肾虚、脾虚、血瘀所致。肝郁、肾虚可详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脾虚者症见经行或先或后,经色淡红、量多,面色萎黄,神倦乏力,或面浮身肿,头晕心悸便溏等,治宜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若血瘀者,症见经来或先期或错后,量乍多乍少,色紫黯有
- 肾虚经乱
肾虚经乱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
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 病名。见《中医妇科学讲义》。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肝司血海而主疏泄,喜条达。若愤怒伤肝,精神抑郁,使肝气逆乱,血海蓄溢失常而经期先后不定。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稠粘,行而不畅,抑郁不乐,时欲叹息,胸乳胀痛不舒。治宜舒肝解郁,方用逍遥散、柴胡舒肝汤等。作者:
- 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病证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虚血少,统摄无力,以致冲任失调,而见经期先后不定,经血色淡,或混有粘液,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等。作者:
- 第四节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其分型有肾虚、脾虚和肝郁。一、肾虚少年肾气未充,更年期肾气渐衰,或
- 《傅青主女科歌括》:[女科上卷调经]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曰肝气郁而肾气不应,未必至于如此。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方用定经汤。菟丝子(
- 经水先后无定期
经水先后无定期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月经或前或后
月经或前或后 病证名。出《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曰肝气郁而肾气不应,未必至於如此。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
- 何谓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不按正常周期来潮,时或提前,时或延后在7天以上,且连续三个月经周期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等。如仅提前或错后3~5天,不作“月经先后无定期”论。本病主要是由于气血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而致,多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作者:不明
- 如何用简便方药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
2)简便验方: ①香附18克,丹参、麦芽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②益母草30克,红花1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瘀者)。 ③枸杞子15克,旱莲草10克,巴戟天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肾虚者)。 ④解郁调经药枕:柴胡300克,香附250克,乌药200克,合欢花150克,川芎100克,木香50克。诸药烘干后研为粗末,装入枕芯即成(适用于因情志不遂致病者)。 (3)饮食疗法: ①香
- 痛经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地出现小腹疼痛。一般于经前一二天,或行经第一天疼痛明显,行经第二、三天逐渐减轻以至消失。亦有延续至经净,或经净后才发生腹痛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阴、肛门坠痛。疼痛性质有绞痛、刺痛、灼痛、挚痛,隐痛,坠痛。严重时伴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西医学指出,痛经患者,一般妇科检查都无器质性病变,可见子宫颈口或子宫
- 妇科名老中医治痛经经验
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地出现小腹疼痛。一般于经前一二天,或行经第一天疼痛明显,行经第二、三天逐渐减轻以至消失。亦有延续至经净,或经净后才发生腹痛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阴、肛门坠痛。疼痛性质有绞痛、刺痛、灼痛、挚痛,隐痛,坠痛。严重时伴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西医学指出,痛经患者,一般妇科检查都无器质性病变,可见子宫颈口或子宫
- 经水先后无定期
经水先后无定期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辨治有章法
月经不按周期而来,或一月两至,或逾月不来,提前或退后均超过5—7天以上,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同时尚伴有经量、经色、经质的改变及全身症状称为月经后先后无定期。 中医认为,本病以肾虚、肝郁两者为主,脾虚血瘀较为少见。治疗宜补虚泻实,不可过用香燥或滋腻之品。 肾虚证: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多,色淡红、质偏稀,伴头昏,腰酸,小便频数,夜寐欠佳,舌质淡红或干裂,舌苔少,脉细数或沉弱
- 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的医案
健脾益肾,统摄冲任,调治3次,服药28帖周期已准,后予健壮补力膏常服,以资巩固。案2、周××,28岁,已婚。17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无定,20~40天一转,经量偏多,曾经中药调治,经量减至正常。26岁结婚,婚后即孕,于42天时因故人流。初诊:1991年6月5日。经行无定期,经量中等,无痛经。经期伴小腹坠胀,腰肢酸软,经前后易感冒。末次月经5月6日,今临期未转。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较正常略小。舌质偏
- 诊断月经病时怎样进行问诊?
为患。此时期月经病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经行合并症的发生率更高。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少,易致阴阳失调,而出现月经期、质、色、量的改变。 (2)问月经之期、质、色、量、味:月经病主要表现在月经之期、质、色、量、味的异常,有仔细询问探究的必要。如经行先期、量多、色深红、质浓稠或夹有血块,有臭味者,多属血热;若经行先期、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腥臭气者,多属气虚。如经行后期、量少、色
- 经行或前或后
经行或前或后 病名。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经乱
经乱 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经乱
经乱 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经乱
经乱 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作者:
- 脾的功能失常可致哪些月经病?
,水液代谢和统血方面的障碍。脾之为病有虚有实,虚证多由阳虚、气虚所致,实证多由寒湿、湿热所造成。 (1)脾气不足:饮食失节,思虑劳倦,或久病伤气,均可导致脾气不足。脾气虚弱,运化无力,精微不布,机体失养,临床常见经行食欲不振、经行胃脘胀满、经行自汗、经行倦怠、经行腹泻等。若脾虚日久,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可致脾气下陷的病变。脾虚气陷,清阳不升,下固无权,在临床上除有一般脾气虚的症状外,还常伴有经
- 肾虚经行后期
肾虚经行后期 病证名。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婚育早,分娩次数多,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补肾养阴调经,方用固阴煎加肉桂;或用六味地黄丸等。作者:
- 《灵枢识》:[卷二]经脉第十
马云。凡内经全书之经络。皆自此而推之耳。禁脉马云。按当作禁服。本经第四十八禁服篇云。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则此篇数语。乃出于禁服篇也。张志同。营其所行张云。言经络之营行也。简案、营与制对言。疑非营行之义。营、度也。见玉篇。当以此释之。先成精张云。精者人之水也。万物之生。其初皆水。故易曰。天一生水。道家曰。水是三戈之母。精为元气之根。本神篇曰。故生之来谓之精。
- 血气失调可致哪些月经病?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然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滞甚则成瘀;气热则血亦热,气虚血亦虚,气寒血必寒等。气与血不仅在月经的正常潮汛当中起重要作用,血气失调也是导致月经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兹分述如下: (1)气病:气既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又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升降出入为基本运动形式,不断地流行全身,推动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的实施。如果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气的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痛经
趁痛散治经行恶寒身痛,脉浮细涩者。附子(一两,炮)防风(一两)白芍(一两半,酒炒)当归(二两)虎骨(一两)白芷(一两)白术(一两半,炒)茯苓(一两)续断(一两)本(一两)甘草(五钱)为散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煎服三钱。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附子扶阳以御外寒,白芍建中以实卫气,当归养血以通冲脉,白芍敛阴以滋任脉,虎骨追风,续断续筋雄络,本散太阳之邪,白芷散阳明之邪,防风散
-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
-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蓄溢无常而成本病。 (2)肾虚:肾主封藏。若肾气不足,或房劳损伤,产育过多,久病失养等,以致肾气封藏失职,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前后不定。 (3)脾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摄血。若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节,或思虑过度,使脾气受损。脾虚化源不足,血海过期不满,则可致月经延后;若统摄失职,血溢妄行,血海不及期而满,则可致月经提前。时而生化不足,时而统摄失常,则出现月经先后无定期。
- 傅萍主任周期法治疗经行咯血经验
经行咯血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为主证者。西医认为多数是由子宫内膜异位于肺所致,疑与子宫内膜血行播散种植有关。傅萍主任医师为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证40余年,医术精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擅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临诊治疗顽疾,审因辨证,投药精确,颇得良效。临证中经行咯血者较少见,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择要介绍其治疗经验,以
- 肝的功能失常可致哪些月经病?
临床常见经行心烦易怒、经行失眠多梦、经行胁肋胀痛、经行呕吐吞酸、经期过长、经量过多乃至崩中漏下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经脉不利,不能助脾运化,临床常见经行精神抑郁、经行胸胁胀闷、经行乳房痛、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闭经等。 (4)肝火炽盛: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过食辛烈与肥甘厚味,久蕴化火,均可导致肝火炽盛。肝火炽盛,上攻头目,内扰心神,消灼阴津,甚则迫血妄行,临床常见经行耳聋耳鸣、经行心烦易怒
- 噪声与局部振动联合作用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3组研究对象来自同一公司的研磨及包装车间,其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工休轮班、劳动强度及不良嗜好(烟酒)等条件构成可比性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作业环境监测结果噪声接触组作业场所噪声强度Leq(连续等效A声级)为(90±2.9)dB(A),噪声与振动复合接触组的噪声强度为(91±3.0)dB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卷上]经络第二
【灵】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脘。)下络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还循胃口。(胃之上脘。)上膈(人心下有膈膜。遮隔浊气。不使上熏心肺。)属肺。从肺系(即喉咙。)横出腋下。(肩下胁上曰腋。)下循内。(肩肘之间为。音柔。)行少阴心主。(心。心包。
- 《医学纲目》:[卷之一·阴阳脏腑部]阴阳
神乃自生。(《六节脏象论》)〔《灵》〕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在脉中,卫在脉外。荣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荣卫生会篇》)。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荣气。(《卫气篇》)〔《素》〕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 第十四节 肿瘤科病历
。于今日出院。共住院19天。 出院诊断①左乳癌(T2N1M0)②龋病;③足癣,双侧, 1.口服化疗:喃氟啶0.2g,tid; 2.门服辅助药:利血生20mg,tid;DNA40mg,tid; 3.门诊定期复查血像,每2周一次。 4.建议放射治疗; 5.左上肢功能锻炼,一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6.定期门诊随访,3~6月一次; 7.门诊治疗足癣; 8.休息叁个月。王德成/罗一哲作者:
-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6例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10月,笔者对26例小腿中下段、足跟、跟底、踝部、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或逆行转位修复。 结果26例皮瓣中25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过1~4年随访,皮瓣愈合良好,质地优良耐用。术中测量26例成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的发出部位在外踝尖上5~7cm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在小腿中部穿过深筋膜进
- 经行乳房胀痛中医药治疗概况
用柴胡疏肝散或奔豚汤或蒺麦散(白蒺藜、八月札、麦芽、青皮、橘核、橘络、蒲公英)。②肝郁血虚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③肝脾气滞型:治法为健脾理气,解郁通络,方用越鞠丸加减。④肝郁肾虚型:治法为益肾养肝,解郁调经,方用益肾解郁汤加减(熟地、山药、柴胡、当归、白芍、鹿角片、淫羊藿、菟丝子、续断、香附、八月札、玫瑰花)。⑤气滞痰结血瘀型: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化痰调经,方用血府逐瘀
- 论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内容主要见于《灵枢·经脉》、《素问·骨空论》、《灵枢·逆顺肥瘦》等篇。现将二者的循行规律及为病特点分别论述如下。 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
- 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鉴别
ldquo;水肿者……治者补命门之火,使下焦之真气得行,始能传化;滋肾中之水,使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故惟薛立斋加减金匮肾气汤,无有出其右者矣。肾为先天生气之源,峻补命门则元气复,而后天胃气生之有本,土旺能生金,且水安火息,肺气舒矣。是方实三经悉顾者也。后人用之必须重剂,始能注下,或汤药不顺,为丸服之,但桂、附须重,勿拘古方分量,相体而裁之,乃为善用。作者:张明雪
- 《针灸问对》:卷之上
。虚者。无气也。○针解曰。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寒温谓经脉阴阳之气。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言其冥昧不可即而知也。不可即知。故若无。慧然神悟。故若有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言气之虚实。补写之先后也。察其气之以下与常存也。)为虚与实。(针解曰。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言补则秘然若有得。写则恍然若有失也。○针解曰。若得失者。离其法也。妄为补写。离乱大经。误补实者。转令若得。误写虚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下利者。太阳阳明合病。经中之邪热甚。胃气弱不化谷不厘清。杂迸而走注。所以谓之必也。但以葛根汤。散经中之寒邪。而以不治治利也。〔程〕合病之证。凡太阳之头痛恶寒等证。与阳明之喘渴胸满等证。同时均发。无有先后也。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并病亦如是看。仍须兼脉法断之。明理论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
- 肾虚证
肾虚证 证名。因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肾虚,……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载肾虚证见腰背酸痛,小便滑利,脐腹痛,耳鸣,四肢逆冷,骨枯髓寒,足胫力劣,不能久立。《本草经疏》载肾虚十八证,有肾虚腰痛,属精气虚;骨乏无力,属阴精不足,肾主骨故也;骨蒸潮热,属精血虚极;五心烦热,属真阴不足;梦遗泄精,属肾虚有火,热伤血分;伤精白浊,属房劳过度,
- 第十章 经络及针灸--第一节 经络腧穴总论
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 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与脏腑连属,有表里相配,其循环自肺经开始至肝经止,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各经均有专定的腧穴奇经八脉意义-不直接连属脏腑,无表里相配,故称奇经作用-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以调节十二经气血特点-任督两脉随十二经组成循环的通路,并在专定的腧穴,其他六脉不随十二经循环,腧穴都依附于十二经脉十二经别意义-正经旁出的支脉作用-加强表
-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卫生行政许可被依法撤销、撤回、或者卫生行政许可证件被依法吊销的;(五)因不可抗力导致卫生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卫生行政许可的其它情形。第五十九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其负责实施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进行评价,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卫生行政许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六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
- 人体正中神经内部显微结构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建的方法进行了神经束交错变化特征的研究。但是这些以结构研究为目的的三维构建仍然缺乏临床的实用性。2006年MeekMF[6]等采用磁共振DTI技术来重建在体正中神经,但其只能显示正中神经主干的走形,无法更进一步显示正中神经内部结构的显微图像。本研究基于正中神经连续冰冻组织切片的二维图像信息,制备成正中神经从其起始处到腕部连续的染色前、后神经断面的二维图像信息数据库,并根据该数据库实现了一个具备神
- 经水愆期
经水愆期 病名。见《女科指掌·调经门》:”愆期是指失期、过期。故经水愆期即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行后期。详上两同名条。作者:
-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卫生行政许可被依法撤销、撤回、或者卫生行政许可证件被依法吊销的;(五)因不可抗力导致卫生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卫生行政许可的其它情形。第五十九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其负责实施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进行评价,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卫生行政许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六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
- 《难经古义》:卷之下
肺独在鬲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荣周于外。故令心肺在鬲上也。按此篇所述。五脏同辈等列。而心肺独在鬲上。脾肝肾三脏。皆在鬲下。上焉则清阳之处。下焉则浊阴之地。此乃心肺独似有贵焉。夫心者生化荣血。肺者营运卫气。一身气血。率皆赖于二脏之运化。则其所职最重。故心肺之所贵者无他。唯在血与气耳。素问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所谓父母者。指气血言。则此篇主意
- 《回生集》:[卷上内症门]治肾虚腰痛方(其痛悠悠缓缓即是肾虚)
杜仲酒浸炙干,捣罗为末,无灰酒调下。《回生集》清陈杰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三藏府经络先后第一]黄疸病第十六
腹满「身」〔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按】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当改之。黄疸病,「小便不利者,」茵陈五苓散主之。【按】黄疸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者」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着落,当补之。《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金匮要略浅注》:[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法。当从于何处求之。以下十二句。是述中工之误。以为补)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以)此(为)治肝补脾之要妙也。(然则上工治)肝虚(之病)则用此(酸甘焦苦之药。按调补助益之妙。)法(若治肝)实(之病)则不在(治肝虚之例可)用之。经曰、(无)虚虚。(无)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余脏。他脏也。实者防其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