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神仙感应丸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35:12)[共229字]
摘要:《济阴纲目》卷十四方名神仙感应丸组成神曲(炒)3钱,人参1钱,枳壳(麸炒,去瓤)1钱,赤石脂2钱,熟地2钱,白术2钱。主治产后因食荤味早而作泻痢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米饮调下。2-3服立止。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如不因食荤者,不可服。各家论述食荤早而致泄者,脾胃必薄,故用参、术。而神曲为化食之用,枳壳佐之,赤石脂固之,是矣。而熟地何为也?大抵肾者胃之关也,产后肾虚不能固,故用之欤。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神仙感应散”。......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二十节 痢疾
不禁,余血作痛,兼块,属寒滑者。 桂心,干姜[各等分]。 上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以血泻而用姜桂,人所难信而谓寒滑不禁,又所当遵,夫学道爱人,用方者宜体认之) 以上二方,治寒滑。 【神仙感应丸】治产后固无积痢,多有因食荤味早,亦作泻痢者,百无一生,非此方不能,救之,三二服立止,不然荏苒日月,致不救也,如不因食荤者不可服。(此方以神仙感应为名,必非虚语,然以为食荤早而致泄者,脾胃必薄,
- 《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产后门·下]痢疾
前泄泻。一方治产后血泻不禁,余血作痛,兼块,属寒滑者。桂心干姜(各等分)上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以血泻而用姜桂,人所难信,而谓寒滑不禁,又所当遵。夫学道爱人,用方者宜体认之)以上二方治寒滑。神仙感应丸治产后固无积痢,多有因食荤味早,亦作泻痢者,百无一生,非此方不能救之,三二服立止,不然荏苒日月,致不救也,如不因食荤者不可服。神曲(炒,三钱)人参枳壳(麸炒,去穣,各一钱)赤石脂熟地白术(各二钱
- 感应丸五四
方剂组成南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两半.干姜炮,一两.巴霜,七十粒.百草霜,二两.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研主治功效治宿食积滞腹痛,胸膈痞闷,疼痛吐泻作者见解右先将前四味为末,后入三味同研匀,外用好黄蜡六两溶化,以绢滤净,更用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其蜡自浮,听用.凡春夏修合,先用香油一两,铫内熬今香熟,次下酒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药成剂,分作小锭,油纸裹放,旋丸服之.若
-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五产后诸疾门]下痢
不拘多少。净洗。烂煮。饱食佳一方用子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一钱。粥饮调下。治产后痢。无不瘥。用刘寄奴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产后积多。因食荤太早。作泻。谓之新产痢。腹痛不止。有死无生。惟神仙感应丸救之。庶治产后产前痢。上用败龟一枚。米醋捣为末。米饮调下。砂丸治一切积滞。化气消食。补益真气。产后逐败血。补虚。至善。砂(拣通无石者别研如粉)天雄(用无灰酒煮五七百沸候干去皮)金铃子(去皮核)当
-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积聚症块
丸(出宣明论)治产后寒热晕闷。血食块硬。疼痛不止。朱砂(半入药半为衣)生干地黄(炮)没药乳香肉苁蓉肉桂延胡索姜黄砂(各半两)斑蝥(一分)海马(半钱)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酸枣大。每服一丸。煎当归神仙感应丸(见和剂方)治产后饮食所伤。上药亦可旋丸如绿豆大。姜汤吞下七丸。食后服。治产后恶血行少。腹中成块。痛不可胜忍。(出护命方)鳖甲(一两砂化醋炙黄为丸)官桂牛膝川芎当归牡丹皮(去心)延胡索槟榔楝子(
- 神仙
神仙 ①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久视、神通广大的异人。《史记·封禅书》:“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 ②古代书目分类名称之一。西汉时将方技书《医药卫生一类书籍》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神仙类主要是讲求长生之道的书籍,计10家二百零五卷。《汉书·艺文志》卷三十:“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惕怵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
- 《神仙传》
《神仙传》 书名。晋·葛洪撰。十卷。书中收录了古代传说中的84位仙人的事迹。虽事多怪诞,但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作者:
- 《神仙传》
《神仙传》 书名。晋·葛洪撰。十卷。书中收录了古代传说中的84位仙人的事迹。虽事多怪诞,但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作者:
- 用神仙粥可治疗感冒发热
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导致的,其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周身不适。我国民间对用神仙粥治疗感冒有这样一句谚语:“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其具体方法是:取葱白30克,姜片3克,糯米50克煮粥,粥熟后加入食醋半汤匙,趁热食之。每日一剂,服后盖被捂汗,以微微汗出为宜。经临床验证,一般感冒患者服用1~3剂即可痊愈。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人体正气不足,风邪
- 神仙解语丹语中风失语
失语为中风主证之一,近世研究中风涉及失语的治疗不多见。我治中风後舌强不语,外无六经之形状,内无便溺阻隔者,应用神仙解语丹颇多应手。此方出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此方妙在羌活入督脉而疏肝气,贯通百脉。本篇书中有谓有“能治贼风失音不语,身痒,手足不遂,口面蜗斜”,也有称其为“治中风不语,头旋目赤要药”。菖蒲引药入心,盖言为心声,此药能直达清窍,皆富奥旨。原方载主治风入心脾、言语蹇涩,舌强不伸,涎唾溢盛及
-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俗语本义 狗肉的美味令人垂涎,就是神仙也挡不住它的诱惑。后比喻美味佳肴能使人放弃原则,做出不该做的事来。 流行示例 余松岩《接官记》:“‘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一些人就是通过吃吃喝喝、吹吹拍拍,要物有物,要官有官。 医学意义 狗肉味道香郁,营养丰富,是理想的瘦肉型食品。视狗肉为美味,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前,狗肉是天子、诸候祭祀宗庙的上等供
- 科学神仙伉俪最新Science文章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在果蝇幼虫视觉神经系统中的新发现,并提出了神经细胞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的两个关键因素:cAMP途径,以及另一之前未知的新分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詹裕农(Yuh-Nung Jan)叶公杼(Lily Yeh Jan)夫妻,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通道和神经发育等方面,不仅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并且从他们实验室中
- 科学神仙眷侣最新Cell文章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宋红军(HongjunSong,音译)和明国丽(Guo-LiMing,音译)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早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相恋了,现在在事业上两人又相辅相成,共同在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近期他们共同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对DISC蛋白的一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DISC蛋白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是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对象了,2007年也是发表在Cell
- 神仙汤加减治疗盘肠气痛
【关键词】神仙汤加减 盘肠气痛 盘肠气痛首见于《婴童百问》,多为寒邪风冷搏于肠间所致。盘肠气痛又称“吊肠气痛、“盘肠钓痛、“盘肠内吊,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疾病,婴幼儿多见。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称为婴儿肠绞痛。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2006年1~5月的门诊患儿;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7~90天
- 《瘴疟指南》:[卷下温中方]感应丸
治疟初起。先服以去冷积。及治饮食生冷。硬物停积不化。心下坚满。胸膈痞闷。两胁胀痛。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后重迟涩。下痢赤白。脓血相兼。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大便或秘或泄。不拘新久。积冷并皆治之。南木香(一两五钱去芦)丁香(一两五钱)干姜(一两炮)肉豆蔻(去皮捶碎去油二十粒)百草霜(二两研细末)巴豆(去心去油净七十粒)杏仁(去皮去尖四十粒研烂如膏)上将前四味为末。同草霜。杏仁研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一谷气治法]感应丸(太乙神明再造)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不能传化,心下坚满,两胁膨胀,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霍乱吐泻,或复迟涩,久利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久病形羸,面黄口淡,不能饮食。肉豆蔻川姜(炮)百草霜(各二两)木香(一两半)荜澄茄京三棱(炮,各一两)巴豆(一百粒,去皮心,别研)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别研)酒蜡(四两)油(一两)丁香(一两)上除巴豆、杏仁外,并为细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匀,先将油煎蜡令熔化,倾在药末内,和成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六〔绍兴续添方〕]感应丸
治证并方见一切气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祖剂》:[卷之二感应丸]万病紫菀丸
即温白丸加羌活独活防风余药分两不同紫菀吴茱萸浓朴各一两半菖蒲柴胡桔梗桂枝干姜黄连(各八钱)蜀椒巴豆人参(各五钱)川乌(八钱)共为末入巴豆匀炼蜜丸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七丸食后临卧生姜汤下治与切风患万病如神惟有孕者忌服所下诸戎《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退思集类方歌注》:[退思集类方歌注备急丸类]〔附〕感应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冷积泻痢之良方。木香(二两半)肉豆蔻(二十个)丁香(一两半)干姜(炮一两)百草霜(细研二两)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别研极烂如膏)巴豆(七十粒去心皮膜研如脂出油)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共和合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黄蜡六两溶化,重绢滤去渣,以好酒一升于砂锅内煮数沸,候酒冷蜡浮,取蜡秤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入铫熬熟,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和前药末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绍兴续添方〕]感应丸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转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月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悉治之。大病不痊愈。此药温无毒,并不燥热,不损胃气,亦不吐泻,止
- 《祖剂》:[卷之二感应丸]温白丸
用川乌(去皮脐二两半)紫菀去苗叶及土菖蒲去须九节者佳柴胡洗净去芦头浓朴去粗生姜制桔梗去黑皮芦头吴茱萸用汤洗七次焙皂荚去弦子炒茯苓去皮干姜炮黄连去皮人参去芦头巴豆去油心膜出油研炒桂去粗皮蜀椒去目炒半两各为末入巴豆令匀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后临卧服三丸生姜汤下渐加至五六丸治五积六聚十种水病八种痞塞九种心疼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及妇人一切诸疾连年累月形瘦困惫但服此药无不除愈易老治五积肺积息贲加人参紫菀心积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感应丸
新旧冷积并妙,虽有巴豆,不令人泻积消痢止。南木香南豆蔻丁香(各一两五钱)姜(炮,一两)百草霜(一两)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研去油)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前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与巴豆、杏仁另研,七味同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砂锅内煮蜡数沸,倾出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四两,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热,次下蜡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药末,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九丸
- 《祖剂》:[卷之二]感应丸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又治妊娠伤寒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悉治之大病不过三服便见痊愈此药温无毒并不燥热不损胃气亦不吐泻止是磨化积聚消逐疗饮食所伤快三焦滞气旋丸如绿豆大每服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者细研二两)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细出尽
- 《祖剂》:[卷之二感应丸]神应丸
即感应丸但用丁香木香(各一钱)干姜(炮)百草霜(各五钱)四味各为末和匀重罗细肉豆蔻(三钱)杏仁(五钱)巴豆(五钱炒去油)微存性同研为泥将前末入泥中先备蜡二两醋煮去垢溶化入油半两勾同入泥与细末中研匀及数百回后至浆可搓作挺蜡纸封裹每挺可重一钱旋丸服治冷冻饮料注泻者立止海藏所法也医垒知此方乃古方也惟此为真局方高殿前家亦草味药症但言巴豆得大者良予法为神应《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卢氏异方感应丸
与和剂方大不同,但用,修制须如法,分两最要匀停,只是暖化,不不动脏腑,其功用妙处在用蜡之多,切不可减。常服健脾进食,永无寒热积滞以渐,自然无疾,遇酒食醉饱,尤宜多服,神效不可述。黄蜡(真者十两)巴豆(百粒,去皮,研为粉,用纸数重裹捶,油透再易纸,至油尽成香(皮(汤洗,去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乳香外,余并为细末,却同前四味拌和研匀。先将上项黄蜡十两,于银、石器内熔化作汁,用重绵滤去滓,以无灰好酒
- 《医方论》:[卷三祛寒之剂]感应丸
木香肉豆蔻丁香一两五钱干姜(炮)百草霜一两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巴豆七十粒(去心、皮、膜、油)巴豆、杏仁另研,同前药末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化,重绢滤去渣,好酒一升,于砂锅内煮数沸,候酒冷蜡浮,用清油一两,铫内熬熟,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和前药末乘热拌匀,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制方之法,极有巧思,然走者太走,而涩者太涩,偏师陷阵,终不如堂堂正正之为得也。誉之者叹为虽有巴豆,服之不泻,
- 《成方切用》:[卷六下祛寒门]感应丸
治新旧冷积泻痢等证。木香肉豆蔻丁香(两半)干姜(炮)百草霜(一两)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巴豆(两,溶化,重取蜡四两,肉蔻逐冷消食,下气和中。丁香暖胃助阳,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诸气,和脾疏肝。杏仁降气非不令人泻,其积自然消化。李时珍曰∶一妇年六十余,溏泻五载,犯生冷油腻肉食即作痛。服升涩药,泻反甚,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积冷凝滞,法当以热下之。用腊匮巴豆丸五十《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 《祖剂》:[卷之二感应丸]蓍婆万应丸
用牛黄射香犀角朱砂雄黄黄连芫花人参茯苓大戟干姜肉桂当归芎芍药甘遂黄豆桔梗前胡紫菀蒲黄防风葶苈川椒桑皮禹余粮(各一两)蜈蚣(二十八节)去头足炒芫十八枚)糯米同炒黄色去头足翅石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共为末入研药匀炼蜜丸如小豆大疗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注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虫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病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痹风一切等病此药以三丸为一剂服药不过三剂万病悉除故称万应丸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令乳母服两小豆大亦以吐
- 《医方集解》:[祛寒之剂第十]感应丸
治新旧冷积泻痢等证。木香肉豆蔻丁香(两半)干姜(炮)百草霜(一两)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黄蜡六两溶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此手足阳明药也。肉蔻逐冷消食,下气和中;丁香暖胃助阳。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诸气和脾舒肝;杏仁降气散寒,润燥消积;炮姜能逐痼冷而散痞通关;巴豆善破沉寒而夺门宣滞,寒积深痼,非此莫攻;百草霜和中温散,亦能消积治痢,为佐也(《医贯》曰∶此方神妙不可言,虽有巴豆,不令人泻,其积自然消化
- 《脾胃论》:[卷下]感应丸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饮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唾,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并悉治之。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皆治之。干姜(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统论
论曰。嵇康之论养生曰。世或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又曰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天妄,此皆两失,康之大意,以谓神仙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岁,下数百年,可有之耳,夫以康论养生则善矣,而独以神仙为不可学何哉,黄帝之论天真,混元之言道德,皆以虚无为宗,恬为本,至于黄庭内景,金碧参同,其为养生引年之道,皆一道也,而独以神仙为不可学,则非也,昔黄帝问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辟谷
论曰∶人以胃气为本,水谷所以致养,山林之士,乃有休粮辟谷者,其说悉本神农之书,究其性味,非养气而轻身,则必坚重而却老,神仙之术,有出乎此,理或然也。真人辟谷∶云母丸方云母粉大豆黄白茯苓(去黑皮)松脂(炼)巨胜(汤脱皮蒸)蜡(炼各一斤)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十两)上七味,捣研五味为末,炼松脂并蜡蜜和剂,初服如弹丸大,温酒下,日再服。辟谷,丹砂丸方丹砂(研水飞过)白蜡(各一斤)上二味,先细切白蜡,铜器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草木药上
神仙服饵草木,必取其柯叶坚固,形质不变,若松柏茯苓之类,其意盖以延年益寿为本,至于其他,非具五行之秀,则必备四气之和,其意深矣,千金谓服饵大法,必先去三虫,三虫既去,次服草药,草药得力,次服木药,木药得力,次服石药,精粗相代。由粗以至精,其序不可紊也。采松脂方上常于立夏日,代松横枝东西者,围二三尺,长一丈许者,倒地,以器盛,一头就下,日内曝之,其脂自流出,三四遍取以和药,此脂特与生雄黄相宜,若坚硬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服草木药下
入铁臼杵为末,以木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纱袋盛,挂通风处,每日空心酒下十丸,至十五丸,半年加至二十丸,一年后加至二十五丸。张果先生服杏仁方杏仁安五脏,补筋骨,添血髓,益精神,强记明目,消痰癖,久服神仙,昔王子晋丁令威服生杏仁,皆致神仙,盖生者气力全,熟则减半,又其性不与诸药相妨,唯忌不淘者白粳米甜水粥,食之少有不安,须臾即可,若客行逢此粥,但放冷,任食少多无妨,按本草性温平味苦,久即美,服之三年
- 《饮膳正要》:[卷第二神仙服食]服松节酒
《神仙传》∶治百节疼痛,久风虚,脚痹痛。松节酿酒,服之神验。《饮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 《饮膳正要》:[卷第二神仙服食]服胡麻
《神仙服食》∶胡麻,食之能除一切痼疾,久服长生,肥健人,延年不老。《饮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松叶法方
神仙服松叶。令人不老。身生绿毛。益气轻身。还年变白。久服绝谷不饥渴。可致神仙方。上取松叶。不以多少。细切如粟。更研令细。每日食前。以酒调下二钱。四时皆服。然初服又方。上取大松叶。四季以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方采之。阴干。捣细罗为散。每日食前。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桂法
神仙饵桂水令身轻健方。桂心(三斤捣罗为末)葱涕(三升)上二味相和。纳青竹筒中盛。于甑上蒸之。三日三夜即止。候冷取出。每服半合。以酒相和神仙服桂煎法。桂心(三斤捣罗为末)甘竹沥(一升)上二味相和。于铜器中。汤上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一丸。以温酒下。二日二丸千里。《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地黄法
神仙服地黄。延年不老方。上取地黄净洗。随多少。捣绞取汁。煎令小稠纳白蜜更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无比服地黄延年法。生地黄(不限多少肥者阴干)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服。百日颜如桃花。肥地黄成神仙法。生地黄(五十斤捣绞取汁)上于银铛内。以慢火煎之。减半。入白蜜二升。青州枣肉一斗。相和。搅令得所。为丸如弹臭物神仙服地黄实。延年益寿方。地黄实(不限多少)上常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茯苓法方
神仙服茯苓法方。白茯苓(五斤去黑皮)上捣罗为末。以熟绢袋盛。于三斗米下蒸之。以炊熟为度。曝干又蒸。如此三遍。取牛乳二光悦神仙服茯苓法方。上茯苓十斤。去皮。酒浸十五日。漉出。曝干。细锉。捣罗为末。每服三钱。以水调下。日神仙茯苓膏。若欲绝食。顿服令饱。即得绝之。久服轻身明目。不老复壮。发白更黑。齿落白茯苓(二十斤蒸曝七遍)松脂(十斤炼成者)松子(五斤取仁)柏子仁(五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炼了蜜二十斤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去三尸九虫法
神仙去九虫方。一曰蛔虫状如KT。长四寸。令人腹鸣。二曰长虫亦名蛔虫。长一尺。令人心痛。三曰白虫长一寸。生子孙转大。或长至至四五尺。亦能杀人。四曰肉虫如烂李。令人烦满。五曰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六曰胃虫如虾蟆。令人呕吐。不喜。七曰膈虫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虫生肉。令人腹鸣。九曰蛲虫至微细。状如菜子。群虫之至也。令人劳剧。多则为人癞病。亦为人痈疽疮疥癣蚤虱。宜服贯众丸方。贯众(一两主蛔虫)僵蚕(一两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漆法
神仙饵漆方。好漆(一斗)白蜜(一斗)白米粉(三斗)上件药。都盛一铜瓮子中。釜内汤上煮之。以桑薪烧之不着手。药成。宿不食。旦服二两。又方。漆(二升)蔓菁子末(三升)好酒(一升)川大黄(六两锉碎微炒捣罗为末)上件药相和。微火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以水服三十丸。三十日诸虫皆随《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大麻子法
神仙服大麻子。补益驻颜色。变鬓发。延年不老方。大麻子(三升酒浸一宿九蒸九曝去壳)崖蜜(五升)牛膝煎(三升)菟丝子(五升酒浸一宿上件药。先捣菟丝子为末。熬麻子令香。以柏木杵臼捣为膏。即和前件药等作团。纳入臼中服。《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芍药法
神仙服芍药绝谷方。安期生云。炼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水四捣罗辟《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提气法歌
提气临时最有功,祛除顽痹与诸风,分明漏泄神仙诀,留此玄微在世中。 又曰:转针千遭,其病自消。作者:
- 月客
月客 名词。出《神仙服食经》。即月经。详该条。作者:
- 耳聋
耳聋久矣不闻言,那怕成灾三五年,鼠胆寻来倾耳内,真如顷刻遇神仙。作者:孙思邈
- 汤火烧
汤火浇烧不可当,肉皮溃烂痛非常,鸡清好酒来淋洗,信是神仙海上方。作者:孙思邈
- 鼻中出血
鼻中衄血涌如泉,乱发烧灰有甚难,竹管吹将鼻内去,时间恰似遇神仙。作者:孙思邈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桃胶法
神仙饵桃胶法方。桃胶(二十斤以绢袋盛纳栎木灰汁一石中煮三五沸住火即出袋子高高悬候冷即更煮之如此三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酒下二十丸。若欲断谷。日三服。一百日内。百病愈。一年不食。气力强盛。三百日夜视有光。暗室得明。身光如月。行及奔马。《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百花法
神仙饵百花法。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百花阴干。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调捣神仙服百花方。桃花(三月三日采)蒺藜花(七月七日采)甘菊(九月九日采)枸杞叶(春采)枸杞花(夏上件药。并阴干。分两等。捣细罗为散。每服三(二)钱。以水调下。日三服。百日自知其效《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