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湿汤

目录

1 拼音

shèn shī tāng

2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渗湿汤

2.1 处方

白术(三钱) 干姜(炮 一钱) 白芍药(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人参(一钱) 桂枝(不见火.半钱) 甘草(炙.半钱)

2.2 功能主治

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2.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2.4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渗湿汤

3.1 别名

七味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3.2 处方

苍术 白术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干姜(爁)各60克 橘红 丁香各7.5克

3.3 制法

上药哎咀。

3.4 功能主治

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

3.5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3.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4 《扁鹊心书》卷下:渗湿汤

4.1 处方

厚朴60克 丁香 甘草 附子各30克 砂仁 干姜 肉果(面裹煨透)高良姜各24克

4.2 制法

上药锉碎。

4.3 功能主治

温胃除湿。治脾胃虚寒,四肢困倦,骨节酸疼,头晕鼻塞,恶风,多虚汗,痰饮不清,胸满气促,心腹胀闷,两胁刺痛,霍乱吐泻。

4.4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4.5 摘录

《扁鹊心书》卷下

5 《丹台玉案》卷二:渗湿汤

5.1 处方

丁香 苍术 白术 姜黄 茯苓 甘草 陈皮各等分

5.2 功能主治

治湿伤脾胃,下部虚肿,大便泄泻,小便不利。

5.3 用法用量

上药加大枣2枚,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服。

5.4 摘录

《丹台玉案》卷二

6 《脉症正宗》卷一

6.1 方名

渗湿汤

6.2 组成

黄耆1钱,白术1钱,茵陈8分,苍术8分,官桂8分,木通8分,半夏8分,车前8分。

6.3 主治

内湿。

6.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普济方》卷一一八引《十便良方》

7.1 方名

渗湿汤

7.2 组成

苍术4两,陈皮4两(去白),官桂4两,缩砂仁4两,厚朴4两,附子4两,干姜4两,甘草2两。

7.3 主治

风虚湿冷,头项拘急,肢体疼倦,或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或内积阴寒,腹胁胀满,饮食不进,便利无度;或风湿相搏,自汗短气,筋脉抽掣。

7.4 用法用量

上为饮子。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10铢服,不拘时候。

8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8.1 方名

渗湿汤

8.2 别名

七味渗湿汤

8.3 组成

苍术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茯苓2两(去皮),干姜(爁)2两,橘红1分,丁香1分。

8.4 主治

因坐卧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出衣衾冷湿,久久得之,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或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腰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者。

8.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食前温服。

8.6 附注

七味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玉案》无干姜,有姜黄。

9 《女科百问》卷上

9.1 方名

渗湿汤

9.2 组成

白术1两半,苍术半两(炒),厚朴1两,肉桂1两,丁香1两,干姜1两,陈皮1两,细辛1两,白茯苓1两,肉豆蔻半两,砂仁2两,附子8钱(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9.3 主治

妇人湿胜濡泄,经水反断者。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1盏,食前热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0 《济生》卷三

10.1 方名

渗湿汤

10.2 组成

白术2两,人参半两,干姜半两(炮),白芍药半两,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白茯苓(半两去皮),桂枝半两(不见火),甘草(炙)半两。

10.3 主治

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腿膝浮肿,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1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胜湿汤”。

11 《回春》卷二

11.1 方名

渗湿汤

11.2 组成

苍术1钱半(米泔制),白术1钱半(去芦),茯苓1钱半,陈皮1钱,泽泻1钱,猪苓1钱,香附7分,抚芎7分,砂仁7分,厚朴(去皮)7分,甘草3分。

11.3 主治

一切湿症。

11.4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灯草1团,水煎服。

11.5 加减

脾虚发肿满,气急喘嗽,去白术。甘草,加腹皮、枳壳、木香、苏子、桑皮、萝卜子;面白浮肿,去抚芎、泽泻、厚朴、香附,加山药、炒芍药、倍苍术;泻不止,加肉豆蔻、诃子、乌梅、干姜;呕哕,去厚朴、香附、抚芎,加炒山药、乌梅、炒米,甚不止,加煨干姜;湿症身体重痛,手足麻木酸软肿痛,或枯细痿弱,筋脉拘挛,去香附、抚芎、厚朴、猪苓、泽泻、加当归、生地、芍药、木香、乳香、薄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风。

11.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2 《金鉴》卷三十九

12.1 方名

渗湿汤

12.2 组成

胃苓汤加香附、抚芎、砂仁、黄连。

12.3 主治

湿热生痰昏冒。

13 《普济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

13.1 方名

渗湿汤

13.2 组成

苍术1两(制),干姜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陈皮1两,甘草1两。

13.3 主治

阴肿痛。

1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水煎,空心服。

14 《扁鹊心书·神方》

14.1 方名

渗湿汤

14.2 组成

厚朴2两,丁香1两,甘草1两,附子1两,砂仁8钱,干姜8钱,肉果8钱(面裹,煨透),高良姜8钱。

14.3 功效

暖脾胃,辟风寒,祛瘴疫,除风湿。

14.4 主治

脾胃虚寒,四肢困倦,骨节酸疼,头晕鼻塞,恶风,多虚汗,痰饮不清,胸满气促,心腹胀闷,两胁刺痛,霍乱吐泻。

14.5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服。

14.6 制备方法

上锉碎。

15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15.1 方名

渗湿汤

15.2 组成

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苍术、陈皮、黄连、山栀、秦艽、防己、葛根。

15.3 主治

腰重。

16 《马培之医案》

16.1 方名

渗湿汤

16.2 组成

苍术1钱半,当归2钱,川牛膝1钱半,苡仁4钱,萆薢2钱,甘草8分,黄柏1钱半,泽泻1钱半,五加皮1钱半,苦参1钱半,大胡麻3钱。

16.3 主治

麻风,下部发斑,或踝跗肿胀,指掌起泡,漏蹄。

17 《镐京直指》

17.1 方名

渗湿汤

17.2 组成

银胡1钱5分,薄荷1钱,制厚朴1钱,杏仁泥2钱,淡豆豉2钱,赤苓3钱,秦艽1钱5分,广郁金2钱,白蔻仁8分(冲),丝通草1钱5分。

17.3 主治

湿邪在表,中脘不舒,溲便黄赤,午后蒸热,舌白而滑,或灰滑微黄,邪留膜原,脉浮而滞,或弦滞而数。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