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痈

目录

1 拼音

shèn náng yōng

2 英文参考

scrotal absces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crotal absces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crotal absces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arbuncle of scrot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肾囊痈为病名[1]。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囊痈[1]

囊痈(scrotal abscess[2])为病名[3]。出《外科理例》卷三。又名肾囊痈[3]。是指发生于阴囊部位的痈[4]。为急性化脓性疾病。以阴囊红肿疼痛,寒热交作为主要表现[4]。继则皮紧光亮,形如瓢状,痛剧。

《外科大成》:“夫囊痈者,阴囊红肿热痛也。”

肾囊痈相当于西医的阴囊脓肿和阴囊蜂窝织炎[4]

4 肾囊痈的病因病机

肾囊痈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所致[4]

肾囊痈多由久着汗湿衣裤,或坐卧湿地,外感湿毒浸淫浸渍;或因囊痒搔抓,外伤染毒;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恣啖生冷,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湿热下注于肝肾之络,使阴囊部湿热毒邪凝结,气血壅滞,乃成痈肿。

5 肾囊痈的症状

症见阴囊红肿热痛。并见有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阴囊红肿热痛[4]。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4]

6 肾囊痈的诊断

初起阴囊部出现红肿、灼热,压痛明显,腹股沟导核肿大。阴囊肿胀进展较快,甚则肿大如瓢,坠胀疼痛。属阴囊蜂窝织炎者,阴囊弥漫性红肿,以水肿为显著,不一定化脓。属阴囊脓肿者,阴囊红肿较局限、隆起,可伴有发热畏寒或轻度寒战,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治疗后热退痛止,肿胀能较快消退;若身热不退,肿痛不减,便欲成脓。

7 需要与肾囊痈相鉴别的疾病

7.1 子痈

子痈患者睾丸或附睾肿硬,疼痛剧烈,早期阴囊肿胀不明显,当病变穿破睾丸白膜后,炎症才向阴囊扩散。囊痈初期即出现阴囊红肿灼热,炎症一般不波及睾丸。

7.2 脱囊

脱囊多有阴囊皮肤外伤史。阴囊由红肿而迅速变为紫黑腐烂,甚至睾丸暴露,病程进展快,易发生内陷,病情危重,是一种发于阴囊的特发性坏疽性疾病,临床少见。

7.3 水疝

水疝患者阴囊肿大,但肤色不红,肤温不热,柔软,有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水疝较大时有坠胀感,但疼痛不明显,无全身恶寒发热证候。

8 肾囊痈的治疗

初起治宜清利湿热,可服清肝利湿汤;已成脓或脓已溃者,宜滋阴托脓,服滋阴内托散[4]。外敷如意金黄散[4]

8.1 辨证治疗

8.1.1 湿热下注

囊痈·湿热下注证(scrot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阴囊红肿焮热,坠胀疼痛,拒按,酿脓时局部胀痛、跳痛,指压有应指感,伴发热,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舌质红,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紧数为常见症的囊痈证候[4]

8.1.1.1 症状

阴囊红肿掀热,坠胀疼痛,拒按,腹股沟暑核肿痛,酿脓时局部胀痛、跳痛,阴囊有局灶隆起,指压有波动感;可伴有发热,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紧数。

8.1.1.2 辨证分析

肝经湿热下注阴囊,蕴阻经络,气血不畅,故阴囊红肿掀热,坠胀疼痛,拒按;肝经循股阴,故腹股沟饕核肿痛;热盛肉腐,故局部酿脓,而见阴囊局灶隆起,指压有波动感;热为阳邪,易伤津液,故见全身发热,口干喜冷饮;湿热扰及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紧数为湿热下注之象。

8.1.1.3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8.1.1.4 方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已成脓者,加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托毒排脓。

8.1.2 肝肾阴虚

囊痈·肝肾阴虚证(scrotal abscess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囊痈脓肿溃后,热退痛定,伴口干,盗汗,倦怠,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少,舌根腻,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囊痈证候[4]

8.2 外治法

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5]。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5]

未成脓者,用玉露散、金黄散或双柏散凉水凋糊冷敷。若红肿范围较大者,用三黄汤(大黄、黄柏、黄芩)煎汤作冷湿敷,频换敷料,保持冷湿,有利于消炎退肿止痛。已成脓者,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切口选择以最接近脓肿灶并有利于引流为原则。宜卧刀直切,注意避免损伤鞘膜与睾丸,引流一般以乳胶片或半边胶管为常用。

9 肾囊痈患者日常保健

1.及时正确处理阴囊部外伤,注意保持阴囊部的清洁及干燥。

2.将阴囊用阴囊带托起,适当提高,减轻疼痛。对已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通畅。

3.忌食鱼腥、辛辣炙博等食物。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3.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3.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