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目录

1 拼音

shén jīng shuāi ruò

2 英文参考

neurastheni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neurasthenia

nervous breakdown

nervous debility[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西医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口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或脑的器质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1]

“神经衰弱”一词为美国精神科医生Beard(1869)所创用。神经衰弱是以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为主要特征,伴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的一种神经症。

在15岁-59岁居民中,我国神经衰弱患病率1.3%(1982)。国外少见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报告。多数病人缓慢起病,病程波动。如及时消除病因并给予适当治疗,大多可在半年-2年内缓解。一般认为,起病较急,病前诱因明显、病程较短、治疗适当、无异常人格素质特征者预后较好。

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系统活动过度紧张,脑力劳动的时间过长,不注意劳逸结合等。情感创伤、生活挫折、工作生活安排的杂乱无序以及居住环境的长期喧闹等,也可致本证发生。该症亦与某些个性特点如性格不开朗、胆怯、多虑、自卑、依赖性强等有一定关联。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为兴奋性增高(易激动、易烦躁、易伤感、回忆联相增多,怕光、怕声、怕冷、怕热,常有躯体不适感、头部紧箍感);衰弱性增高(疲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嗜睡、但睡后仍不解乏,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多梦易醒);有的病人可有植物性神经机能紊乱的表现,出现心慌、多汗、厌食、腹胀、月经失调等症状。本症起病大多徐缓,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

心理治疗

是医治神经衰弱的最主要和最基本方法,它重在强调病人在防治本病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必要时可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安眠药等。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以及太极拳、气功等,对防治神经衰弱颇有好处。

3.1 疾病别名

神经衰弱症

3.2 疾病代码

ICD:F48.0

3.3 疾病分类

精神科

3.4 症状体征

原来神经衰弱的意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过分易衰弱和过分易兴奋状态,伴有继发症状”(Muller《神经衰弱手册》,1893)。现在基本上也同意这种观点。许多教科书上不过把症状描述得更详细些。如Kind 认为: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是各方面能力下降和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增强。心理水平上易疲乏,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弱,带恐怖性质的焦虑。对声、光或躯体各部分有病态的易感性,如心脏虚弱及各种性功能障碍。1985 年在我国神经症座谈会上确定的神经衰弱定义指出,本症患者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有学者认为神经衰弱者的疲乏是有选择性的,即对有兴趣的情绪体验不易疲乏,而对无兴趣或潜意识中有抵触情绪者则容易疲乏,这是其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3.4.1 衰弱症状

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着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叁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3.4.2 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对声光敏感。

3.4.3 情绪症状

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则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的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约1/4 的患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例如,患者可因心悸、脉快而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或因腹胀,厌食而担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这种疑病心理,可加重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另有约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以Hamilton 抑郁量表评分,常在10 分以下。可有自责,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图。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

3.4.4 紧张性疼痛

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3.4.5 睡眠障碍

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还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成眠,表现为睡眠节律的紊乱。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了,缺乏真实的睡眠感。这类患者为失眠而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患者对睡眠的焦虑心境。

3.4.6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较常见的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这类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但可成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诉,使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掩盖起来。

3.5 疾病病因

从Beard 开始,神经衰弱就被看做是可由素质、躯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整体性疾病。

1.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

2.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负性情感体验,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我国在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病因曾进行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颅脑创伤和躯体疾病等也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4.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种较多见的原因。学习和工作不适应,家庭纠纷,婚姻、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内心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又如亲人突然死亡,家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

5.生活忙乱无序,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也为神经衰弱的易发因素。

3.6 病理生理

1.生理素质和个性特点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其个性特征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易紧张者容易罹患此病。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弱化。内抑制过程减弱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相对增高,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强而迅速的反应,从而使神经细胞的能量大量消耗。临床上,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容易兴奋,又易于疲劳。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功能弱化,其调节和控制皮质下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减弱,从而出现各种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

2.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时对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Beard 设想由中枢神经细胞去磷酸化作用(dephosphorization)致神经衰弱的发病。

3.没有人格缺陷的人,在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同样可以发病。Dejerine 和Gauckler(1913)认为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过度紧张,特别是过度紧张引起的不愉快情绪,是神经衰弱的原因。Laughlin(1967)则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疲劳状态,由过多的心理冲突引起。精神分析学派则认为神经衰弱起因于性本能的受挫,攻击性受抑制,与无意识依存需要(dependency needs)作斗争、阻抑受到强化,以及未得到解决的其他婴儿期冲突等。

3.7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要点:①发病常由于长期精神过度紧张。②病前情绪不稳、缺乏自制力,易于兴奋或易于疲劳者。③精神症状如睡眠障碍、记忆减退、情绪不稳、易疲劳;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昏、头重;舌、指、眼睑震颤;心悸脉数、多汗、阳痿、频繁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等。上述两组症状可混合出现。④发病缓慢,病情波动,病程迁延,延续数年以上,预后一般良好。⑤应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2]

3.8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患者有显着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但无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可以解释这类症状发生的原因;加上本病常有的易兴奋又易疲劳(兴奋性衰弱),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这4 类症状中的任何两项;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了不良影响;疗程在3 个月以上;排除了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和精神病的可能,便可诊断为神经衰弱。或者依据下列临床表现:

1.衰弱症状 如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和学习不能持久,效率减低。

2.兴奋症状 工作或学习时用脑均可引起精神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但并不表现言语行动增多。

3.情绪症状 易烦恼、易激惹,也可表现在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或精力不足时焦虑、苦恼,但并无广泛的焦虑或原因不明的心境低落。

4.紧张性疼痛 如紧张性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 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后仍有疲乏感。至少具上述5 项症状中的3 项,且无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可以解释这类症状发生的原因,并需经一定时间的观察(如2~3 个月)或病程在3 个月以上,即可诊断神经衰弱。

实验室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合并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并发症的阳性结果。

其他辅助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

3.9 鉴别诊断

需要与神经衰弱鉴别的疾病有:

1.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 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颅内占位病变、颅内感染、颅脑损伤后;各种急、慢性工业中毒;以及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如肺结核、溃疡病、慢性肝炎、鼻窦炎、甲状腺及肾上腺疾病等。如果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上述疾病之后,则应诊断为上述相应的脑或躯体疾病。

2.重性精神病 神经衰弱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早期、病程中和缓解期。这类患者早期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不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不积极要求治疗,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存在,可资鉴别。

3.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恶劣心境、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等。如果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制诊断原则,不再诊断为神经衰弱,而诊断为各种相应的疾病。

这里需特别提到适应不良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远离家乡、亲人,学习方法与中学不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特别在寄宿制学生中,对集体生活感到很不习惯,发生类似神经衰弱症状群,其实都是适应不良。以往对适应不良认识不足,颇多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有些患者到处求医、服药,但效果不佳,而经心理治疗,短程心理分析,疗效显着。

4.疲劳反应 正常人在脑力或体力过度劳累之后,常会产生疲劳反应,出现头痛、头昏、嗜睡、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烦躁、易怒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历时短暂,引起疲劳的因素消除后,经过充分休息,即可迅速恢复常态;一般并不引起患者过分烦恼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果工作负担已减轻,适当休息之后,上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时轻时重,迁延不愈,达3 个月以上者,则应诊断为神经衰弱。在流行学调查时,除要求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外,病程必须持续达3 个月以上,对排除其他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5.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这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建议使用于一类病因未明,以慢性疲劳为特征的综合病征的名称。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下:

主要标准:①新近起病的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6 个月;②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

次要标准:包括广泛的头痛,肌痛,关节痛,发热,咽痛,淋巴结痛,肌无力,活动后持久的疲劳,神经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突然发生的疲劳等。(要求至少有其中8 项症状)。客观标准:包括低热(口表37.6~38.0℃或肛表37.9~38.8℃),非渗出性咽炎,颈前或腋下淋巴结长大、触痛。这类疾病被疑为Epstein-Barr 病毒感染或免疫异常。由于有低热、咽痛及淋巴结长大等客观体征,因而与神经衰弱有别。

由于神经衰弱的许多症状,颇多与焦虑障碍或抑郁性神经症或隐匿型抑郁症相似,在临床上应首先排除抑郁与焦虑性障碍,并从症状演变、治疗效果来判断,避免把神经衰弱当作“垃圾箱”。还要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颅脑外伤后综合征、适应不良及过度疲劳区别。过度疲劳引起疲乏无力、头昏脑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经休息后即可恢复。

3.10 治疗方案

多数患者自认为“衰弱”,于是力求进补,但疗效不佳。我们从选择性疲劳这个特征出发,主张用心理治疗,主要调整情绪,力争心态平衡加之体育锻炼、理疗,有时可收到一定的疗效。

3.10.1 心理治疗

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集体心理治疗:以10~20 名患者为一组,由医生向患者系统讲解有关神经衰弱的医学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诊断和治疗。让患者对本病有充分了解,从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消除疑病心理,减轻焦虑和烦恼,打破恶性循环。详细讲解本病的治疗方法,要求患者主动配合,充分发挥治疗的作用。如果有已经治愈的患者参加讨论,现身说法,效果更佳。

(2)小组治疗:以5~6 名患者为一组,医生引导患者分析各自的病情,从而达到相互启发,消除疑虑,明确各自努力的方向。如果有已经治愈的患者参加讨论,现身说法,效果更佳。

(3)个别心理治疗:在集体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针对个别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辅导,启发和帮助患者寻求解决疑难、摆脱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4)森田疗法:主张顺应自然,是治疗神经衰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注意养成起居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恢复。

(5)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解释、疏导,使病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转移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增加自信心。

(6)行为治疗:自我放松训练,对于紧张症状明显,伴疼痛不适等症状的病人可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配合生物反馈治疗。

3.10.2 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物:常用苯二氮类,可选用:地西泮(安定)2.5~5.0mg,氯氮卓(利眠宁)10~20mg,艾司唑仑(舒乐安定)1~2mg,羟嗪(安泰乐)25~50mg,阿普唑仑0.4~0.8mg,劳拉西泮(氯羟安定)1~2mg 等,3 次/d,连服1~2 周。可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紧张和睡眠障碍。

(2)镇静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明显者,可选用:叁唑仑0.25~0.5mg,硝西泮5~10mg,艾司唑仑1~2mg,或氯硝西泮2~4mg,每晚睡前服,连服1~2 周。为了避免产生药物依赖,这类药物不宜使用时间太长;或几种药物交替或间断使用。

(3)β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紧张、心悸、震颤、多汗等症状明显者,可试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3 次/d,可有一定效果。

(4)叁环类药物:焦虑和抑郁情绪混合存在,且有早醒者,可选用多塞平(多虑平)或阿米替林,25~50mg,睡前服,1 次/d;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延长睡眠时间。多选用副作用较少的第二代抗抑郁药如SSRI 类药物,以低剂量为宜。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引起患者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应尽量避免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

3.10.3 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对衰弱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以及焦虑、消瘦的患者,有强壮和改善营养状况,增进整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可每天早晨空腹肌注胰岛素4~20 单位,出现明显低血糖反应,3~4h 后,再口服50%蔗糖液,或静注50%葡萄糖液50~60ml,结束治疗。每周治疗6 次,30~40 次为一疗程。

3.10.4 医疗体育和理疗

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体力劳动,对改善患者的躯体状况有良好的效果。配合气功、太极拳、瑜伽等民间健身术,水疗以及其他物理疗法,有一定辅助疗效。目前,在临床亦有应用。保健气功、头昏、紧张性疼痛等症状可进行脑功能保健治疗、电磁疗法、光电子治疗等物理治疗。

3.10.5 生物反馈疗法和音乐疗法

对减轻焦虑和紧张性疼痛,消除疲劳性症状,有良好作用,可配合以上治疗进行。

3.10.6 生活安排

应养成起居有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紧张,对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是必要的。长期休息,生活缺乏目标,对健康的恢复不利。

3.10.7 综合疗法

1958 年北京医科大学精神病学教研组等单位,以心理治疗为主导,结合药物和物理治疗,创用了综合疗法。以4 周为一疗程,共治疗神经衰弱2000 例,基本痊愈者达60%以上;数年后随访,疗效稳定者在87%以上。其后这一疗法在国内被广泛采用,也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治疗神经衰弱较好的方法。

3.11 预后及预防

预后:大多起病缓慢,可追溯到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也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起病,不能发现明显外界原因者。病程持续,或时轻时重。如果及时给予适当治疗,大多数病例可在半年至2 年内缓解。病程超过2 年的慢性病例,或合并人格障碍者,则预后欠佳。

预防:目前,许多精神疾病的病因未臻详明。多年来,专业工作者根据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对许多精神疾病不断地细致观察,形成了一些朴素的观念。认识到许多精神疾病是人类个体与社会或自然环境互相作用产生的反常结果。在相当不少的情况下,虽然外在条件相似,但疾病发生则可截然不同,提示个体特性在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人们为防止发生这一类疾病,倡导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能够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这就是:①培育机体整体,包括脑功能的发育,并扶植其经常处于健康状态,使人的体魄健壮,精神饱满;②培养个性健康发展并加强锻炼,使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相统一。应养成起居有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

3.12 流行病学

1982 年我国12 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在15~59 岁居民中,神经衰弱的患病率13.03‰,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58.7%,居各种神经症的首位。天津市区(1981~1982)调查,本病的患病率为9.1‰,占神经症全部病例的68.0%。女性患病率(15.78‰)显着高于男性(2.30‰)。起病年龄大多在青壮年时期,以15~39 岁较多见。起病常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个性基础。发病多缓慢,病程常迁延,或呈时轻时重的波动性。在各类型神经疾病中,神经衰弱患病率最高,据天津市调查占全部神经疾病的68%,男高于女,以青壮年居多。本病的国外流行病学资料缺如。

3.13 特别提示

3.13.1 禁忌食物

1.烟草  其表现开始为兴奋作用,随后便是抑制作用,久而久之会引起失眠、乏力、思想混乱,进而导致神经衰弱。因此,神经衰弱者当忌之。

2.辛辣食物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经衰弱者,慎勿多食。此外神经衰弱者还应忌食浓茶、烈性白酒、肉桂、辣椒、槟榔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13.2 宜食食物

1.肝气郁结型  此类患者可选用具有清肝泻火、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菠菜、油菜、荠菜、冬瓜、竹笋、苦瓜、鲜藕、芹菜、黄花菜、小麦、桑葚、梨、桃、葵花子、绿豆、龙眼、鸡蛋、羊肉、鸭肉、乌骨鸡、蜂蜜等。

2.气血两虚型  此类患者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黄豆及制品、大麦、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奶类、人参、鲤鱼、桂鱼、猪肝、猪肚、牛肉、羊心、兔肉、鸽蛋等。

3.心肾不交型  此类患者可选用滋阴清热、通交心肾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百合、酸枣仁、枸杞子、银耳、鹅肉、猪肺、猪胰、冬瓜、苦瓜、茄子、鲫鱼等。

3.13.3 心理治疗

闭目养神,思想集中,回想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事物,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可使头脑冷静、全身放松,易于入睡。

此外,如果早晨坚持慢跑或散步15分钟,晚饭后散步15分钟,也可减少神经衰弱的症状。

3.13.4 家庭治疗

1.改善环境,减少刺激  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紧张刺激。要避免长期紧张而繁重的工作,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2.学会放松自己  感到疲乏和心烦时,可以暂时放下工作,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甚至可以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

3.布置舒适的睡眠环境  改善卧室的摆设,尽量使卧室舒适,无压迫感;买个舒适的床;穿宽松的睡衣;确保卧室的温度适度。

4.放松身心  躺在床上时应尽量放松自己,避免过分压迫自己;深呼吸、伸展肌肉可能有帮助;渐进式松弛法对失眠很有帮助。

5.参加运动  定期运动改善精力,有助于对抗神经衰弱;运动能消耗一些紧张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还可以让肌肉放松,运动是对付压力的最好缓解剂。

6.按摩肌肉  大部分人在处于压力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通常颈背肌肉及上半部背肌是受害肌肉,找到后用手掌按压它们。

7.泡热水澡  热水可消除压力和放松肌肉。当我们紧张与焦虑时,流到四肢末梢的血液减少。热水可使身体恢复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放松。

8.对症治疗  消除发生疾病的原因才能避免复发。要劳逸结合,生命要有规律、有节制。避免和减轻精神压力,有意识地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4 中医

神经衰弱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是由某些精神因素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全身性疾病[3]。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疲劳[4]。患者常自我感觉身体有多种不适,且部位常不固定,但检查后很少有病患[4]。本病多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思想负担过重,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紊乱而导致[4]。多起病于青壮年时期[4]。中医无此病名,本病类似祖国医学中的“百合病”,此外心悸、怔忡、惊悸、郁证、不寐(失眠)、健忘、虚亏、头痛、遗精等,亦包括本病的某些症状[4][4]

可艾灸配合内服中药或拔罐治疗[4]

4.1 神经衰弱的症状

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涉及脏腑多,症状多而复杂,一般以头痛脑涨,头晕目眩,多梦失眠,耳鸣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烦躁易怒,肌肉酸痛,神疲乏力,全身不适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等[4]

以兴奋占优势的症状,包括头痛、眼花、头晕、脑胀、耳鸣、失眠、多梦、怕吵、怕光、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易伤感、控制情绪能力差、胸闷、心慌、气短、腹胀、多汗等[4]

以抑制为主的症状,包括头痛、眼花、疲乏、无精打采、手足发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等[4]

4.2 神经衰弱的辨证治疗

神经衰弱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心脾两虚、阴虚阳亢、脾肾阳虚等证[4]

4.2.1 心脾两虚

4.2.1.1 症状

头晕头痛,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失眠,不思饮食,口淡乏味,面色苍白,身体困倦,记忆力减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4.2.1.2 艾灸治疗

选穴:百会、脾俞、肾俞、足三里、内关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平时可经常施灸保健。

4.2.2 阴虚阳亢

4.2.2.1 症状

头痛脑涨,头晕目眩,多梦失眠,耳鸣健忘,烦躁易怒,可伴有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男子可见遗精、滑精、阳痿、早泄,女子可见月经不调、不孕、性欲减退,舌红苔薄或无苔,脉弦细数。

4.2.2.2 艾灸治疗

选穴:太溪、三阴交、神门、涌泉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平时可经常施灸保健。

4.2.3 脾肾阳虚

4.2.3.1 症状

头晕头痛,畏寒,腹胀便溏,食欲差,嗜睡,肌肉酸痛,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遗精阳痿,记忆力减退,舌胖大苔滑,脉沉细。

4.2.3.2 艾灸治疗

选穴:关元、命门、脾俞、百会、涌泉

灸法:艾炷隔姜灸,将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生姜片,然后在生姜片上扎出10个以上分布均匀的小孔,上置如黄豆大小艾炷,点燃艾炷,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长期施灸。

4.2.4 其他证

[4]

取穴:神门、内关、足三里、安眠穴。

配穴:肝气郁结者加阳陵泉、行间、太冲穴;痰火上扰者加风池、合谷、丰隆、太阳穴;心脾两虚者加大陵、三阴交、心俞、脾俞穴;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脾俞、太溪、三阴交穴;肾气虚亏者加命门、肾俞、气海、关元穴。

灸法:每次选用主、配穴共4~5个,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5分钟;也可用艾炷无瘢痕灸法,每穴灸3~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3 神经衰弱的其他疗法

4.3.1 针灸治疗

取穴:取风府、风池、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4]

刺法:先让病人取坐位,针刺风府、风池,深约1寸,用提插捻转手法约1分钟后取针。再让病人取仰卧位,针刺太阳、内关、三阴交、神门,直刺或斜刺0.5~1.0寸,捻转约1分钟,留针40分钟以上,此时病人如出现睡眠状态或有睡意出现,可酌情延长留针时间。[4]

注意如果症状复杂,应该首先针对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进行治疗,则其余诸症可随之缓解[4]。如以失眠为主症者,应先使睡眠改善[4]

另外,头针、耳针、梅花针、皮下埋针等法,治疗本病效亦佳,可配合应用。[4]

4.3.2 推拿疗法

以下方法对烦躁易怒、神疲乏力、睡眠障碍有效[5]

①用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百会1分钟。

②用拇指和食指拿捏风池30次,力度适中。

③用拇指指腹按揉劳宫3分钟,力度适中。

④用拇指和食指揉捏神门3分钟,力度适中。

4.3.3 对症治疗

神经衰弱者常伴有心神不宁、遗精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5]

4.3.3.1 心神不宁

选穴:合谷、太冲

灸法:艾条回旋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

4.3.3.2 遗精

选穴:志室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

4.3.3.3 其他

[5]

取穴:内关、风池穴。

配穴:情绪不稳,烦躁易怒,闷闷不乐,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消化不良,腹胀,大便不爽者加中脘、肝俞、行间穴;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唾液少,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者加心俞、肾俞、肝俞、太溪穴;身体手足怕冷,少腹不温,腰膝酸软冷痛,小便清而且量多,阳痿者加命门、关元、三阴交穴。

灸法:采用艾条悬灸法,每日1~2次,7~10天为1个疗程。

4.4 日常保健

大脑是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容易疲劳的器官。长时间用脑,不注意休息,可引起脑涨、反应迟钝、思维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逐步减弱,脑力逐渐减退,进入老年,脑力减退更明显。所以平时应保持充足睡眠时间,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多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脑部的供氧能力,参与社交活动,放松心情,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避免思虑过度。[5]

清淡饮食,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5]

4.5 医案

吕某,男,20岁,学生。素患有神经衰弱,自诉:初中开始至就诊时头痛失眠、乏力,常困扰其生活及学习。曾服用谷维素、多虑平,只能暂时控制症状,易反复。经询问患者平素思虑过度,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就诊时伴有头晕头痛,心慌闷,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苔薄白等表现。证属心脾两虚。治法:百会、内关、心俞、脾俞、天枢针灸并用,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2周,并要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失眠症状较前大为减轻,食欲较好,偶有头痛,继续治疗1月佘,症状逐渐消失,嘱其自灸内关、天枢、足三里,随访半年无严重失眠等症状。[5]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Z].2009-03-1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0.
  3. ^ [3]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林琳,战雅莲,李红珠编.灸疗治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 ^ [5]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