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圣愈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兰室秘藏·疮疡门》方之圣愈汤
3.1 处方
生地黄 熟地黄 川芎 人参各0.9克 当归身 黄耆各1.5克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3 功能主治
《兰室秘藏·疮疡门》方之圣愈汤功能补气养血[1]。主治诸恶疮出血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1]。
功在补气养血。主治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其质清稀,少腹有空坠感,心慌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
3.4 圣愈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不拘时服。
3.5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属于气血两虚。方中人参、黄耆补气,当归身、生熟地黄、川芎补血滋阴。配合成方,有补气养血之功。气旺则血自生,血旺则气有所附。喻嘉言论本方说:"按失血过多,久疮溃脓不止,虽曰阴虚,实未有不兼阳虚者,合用人参,黄耆,允为良法。凡阴虚证大率宜仿此。"临床常用于出血过多,·血虚而气亦虚,以烦热,烦渴,睡卧不宁,心慌气促,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等为辨证要点。《医宗金鉴·医方论">删补名医方论》所载圣愈汤,即四物汤加人参、黄耆,治一切失血过多,阴亏气弱,烦热作渴,睡卧不宁者。
3.6 摘录
《兰室秘藏·疮疡门》方
4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圣愈汤
4.1 组成
四物汤加柴胡、人参、黄耆。
4.2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圣愈汤主治疮疡溃后血虚内热,心烦气少者。
4.3 圣愈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脉因证治》卷下方之圣愈汤
5.1 组成
四物汤加参、耆。
5.2 功能主治
《脉因证治》卷下方圣愈汤主治出血太多。一切失血过多,阴亏气弱,烦热作渴,睡卧不宁。
5.3 圣愈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各家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引柯琴:此方取参、耆配四物,以治阴虚血脱等证。盖阴阳互为其根,阴虚则阳无所附,所以烦热燥渴;气血相为表里,血脱则气无所归,所以睡卧不宁。然阴虚无骤补之法,计在培阴以藏阳,血脱有生血之机,必先补气,此阳生阴长,血随气行之理也。
6 《一见知医》卷四方之圣愈汤
6.1 组成
人参、黄耆。
6.2 功能主治
7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圣愈汤
- 《医宗金鉴》:[卷四胎前诸证门]胎不安小产堕胎证治
加味圣愈汤 加味佛手散 十圣散 加味芎藭汤 益母丸21.胎伤腹痛血未下,圣愈汤加杜续砂,下血腹痛佛...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三胎前诸证门]胎不安、小产、堕胎证治
加味圣愈汤加味佛手散十圣散加味芎汤益母丸胎伤腹痛血未下,圣愈汤加杜续砂。下血腹痛佛手散,胶艾杜续术...
- 《保婴撮要》:[卷十八]痘疮生痈毒之症
,亦用隔蒜灸。若溃而发热口干,肢体倦怠,用东垣圣愈汤。脓水淋漓,不时发热,用四君、参、。若因乳母肝...
- 《保婴撮要》:[卷十五]出血不止
又用八珍汤而愈。一女子臂患疮出血,余谓血虚,用圣愈汤而愈。后因怒,复作如前,先用圣愈汤,又用加味逍...
-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溃疡]发热
而热者,血虚也,宜补血,(四物汤,人参养荣汤,圣愈汤。)午前热,补气为主,(四君子汤,黄六一汤。)...
- 更多古籍中的圣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