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级》卷七组成升麻、玄参、甘草、石膏、桔梗。主治发斑咽痛。
详见百科词条:升玄清胃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0:04:41 共30字 ]
古籍中的升玄清胃饮如下: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口舌]口舌论列方
龙胆泻肝汤(寒六二)理中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竹叶石膏汤(寒六)五花散(和一八二)导赤散(寒一二二)升麻黄连汤(因百十七)玄参散(因百一)泻心汤(寒二七)细辛黄柏散(因一二三)三黄丸(攻六八)清胃饮(寒五六)白蚕黄柏散(因一二四)冰玉散(新因四六)凉膈散(攻十九,痘八三)《千金》口臭方(因一三三)冰白散(新因四七)黄柏散(因五十五)金花煎(因百十二)《圣惠》口齿方(因一三四)圣金散(因百十一...
-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四天集·杂证谟秘结]秘结论列方
)凉膈散(攻十九)大营煎(新补十四)补中益气汤(补三十)理中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当归地黄饮(新补二十)温胃饮(新热五)归脾汤(补三二)加味归脾汤(补三三)左归饮(新补二)右归饮(新补三)加味清胃饮(寒五五)左归丸(新补四)五福饮(新补六)人参固本丸(补百六)济川煎(新补二一)豕膏(新因二九)《元戎》四物汤(攻二六)六味丸(补百二十)八味丸(补一二一)丹溪补阴丸(寒百六十)麻仁丸(攻九二)玉...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齿牙]齿牙论列方
清胃饮(寒五六)清胃散(寒五四)补中益气汤(补三十)抽薪饮(新寒三)冰玉散(新因四六、四七)羌活附子汤(散五九)太清饮(新寒十三)三仙散(因一五四)六君子汤(补五)绿豆饮(新寒十四)藜芦散(因一五一)瑞竹堂方(因一四九)归脾汤(补三二)三香散(新因四九)韭子汤(因一四八)麝矾散(因一五五)六味丸(补百二十)玉女煎(新寒十二)丁香散(因一四二)八味丸(补一二一)镇阴煎(新热十三)姜黄散(因一六四)...
-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血证论列方
天王补心丹(补百八)抽薪饮(新寒三)徙薪饮(新寒四)人参固本丸(补百六)七正散(寒百十六)五淋散(寒百十七)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凉膈散(攻十九)三黄丸(攻六八)生地黄饮子(寒八四)茜根散(寒八五)清胃饮(寒五六)加味逍遥散(补九三)清胃散(寒五四)二术煎(新和十二)苓术菟丝丸(新固五)玉关丸(新固八)玉锁丹(固二一)金樱膏(补百一)金锁思仙丹(固十九)枳壳汤(寒百)香梅丸(固五八)王荆公妙香散(...
-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下列方]寒
茹汤(十九)淡竹茹(三四两)煎汁,服一二碗。三黄解毒汤(二十)黄芩(炒)黄连(炒)黄柏(炒)栀子凉膈滋阴丸(二十一)生地蒌仁枳实(炒)大力子加味竹叶汤(二十二)生地白芍地骨皮竹叶茯苓人参浮小麦芦根清胃饮(二十三)葛根芦根人参麦冬(去心)知母竹茹栀子葱白黄芩汤(二十四)黄芩白芍甘草(炙)大枣犀角地黄汤(二十五)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加味清胃散(二十六)生地当归川连连翘青皮(炒炭)甘草炒术清肺饮(二十七)...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齿牙]论治(共六条)
一、阳明热壅牙痛,宜清胃散、清胃饮之类主之。若火之甚者,宜抽薪饮、太清饮之类主之,皆所以清其源也。若肾阴本虚,胃火复盛,上实下虚,而为热渴肿痛者,玉女煎为最妙。一、牙痛外敷之药,惟辛温可以散热,宜细辛煎、丁香散、姜黄散、赴筵散之类主之,然惟二辛煎、三香散为尤妙。一、虫牙蛀空疼痛,宜《瑞竹堂方》韭子汤、巴豆丸、藜芦散,皆可择而用之。一、牙缝出血不止,无非胃火所致,宜以前清胃等药主之。亦有阴虚于下,...
- 《保婴撮要》:[卷二十]痘疮裂出血
汤而痊。同时患是痘而用杂药者,俱致不救。凉膈散治上焦实热,烦渴面赤,咽燥喉痛,便溺赤涩,狂言谵语,睡卧不安。大黄朴硝甘草连翘山栀黄芩薄荷叶(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少许,煎竹叶蜜汤调,乳母同服。加味清胃饮(方见痘痈)加味逍遥散(方见痘潮热)犀角地黄汤(方见顶陷心烦)加味小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山栀、地黄,方见痘身疼)八珍汤(方见顶陷灰白)圣济归脾汤(方见痘痈)《保婴撮要》明薛铠公元1368-1644...
- 《针灸神书》:[卷二·琼瑶神书地部]男女耳聋之证一百六十五法
耳聋之证要升阳,或痛升阳即使鸣,或痛气下升阴上,连下升阴气自通。《针灸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