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犀散

目录

1 拼音

shēng xī sǎn

2 概述

生犀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四首。

3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生犀散

3.1 别名

生犀汤

3.2 组成

犀角二钱,地骨皮、赤芍药、柴胡、葛根各一两,炙甘草五钱[1]

生犀2钱(锉末),地骨皮(自采佳)1两,赤芍药1两,柴胡根1两,干葛(锉)1两,甘草(炙)5钱。

3.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1]

3.4 功效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生犀散主治心经虚热,白睛淡红[1]

功在镇肝,除心热。主治小儿阴虚,血分有热,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形体羸瘦,口干颊赤者。

3.5 用法用量

每服一至二钱,水煎,食后服[1]

每服1-2钱,水1盏,煎至7分,食后温服。

3.6 各家论述

《小儿药证直诀释义》:此方以犀角为主,凉血清心;地骨皮退其虚热;赤芍柔肝敛阴;又加干葛、柴胡散外来之邪;甘草和中解毒。对血分热毒兼有阴虚而又夹外邪者颇为适宜。

3.7 附注

生犀汤(《普济方》卷四○○)。

4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之生犀散

4.1 组成

皂角刺不拘量[1]

皂角针不计多少(粗大色紫者)。

4.2 制备方法

置瓶中,盐泥封固,炭火烧存性,放冷,取出研末[1]

上藏瓶中,盐泥固济,炭火烧过存性,放冷,碾出为末。

4.3 功效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之生犀散主治痈疽欲溃者[1]

托里排脓。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暑季陈米饮调下[1]

每服1钱,薄酒微温调下;暑月用陈米饮下。

4.5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皂角针气味辛咸温,入手太阴、阳明、足厥阴,此方因发背未能有脓,用之托里排脓;薄酒调送,欲药性之直入患处也。暑月不用酒者,恐犯古人所云疮家不可发汗之意。

4.6 附注

本方方名,《证治准绳·疡医》引作“托里排脓生犀散”。

5 《袖珍小儿》卷四方之生犀散

5.1 别名

生犀饮

5.2 组成

地骨皮、秦艽、人参、羚羊角、大黄、麦门冬(去心)、枳壳、柴胡、茯苓、赤芍药、桑白皮、鳖甲(炙)各等分。

5.3 制备方法

上锉散。

5.4 功能主治

《袖珍小儿》卷四方之生犀散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渴,日夜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后余热不解,或伤寒病痉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亦治疳劳。

5.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入青蒿少许,水煎服。

5.6 附注

生犀饮(《婴童百问》卷六)。

6 《世医得效方》卷八方之生犀散

6.1 别名

生犀角散、正料生犀散

6.2 组成

犀角(镑)、地骨皮(去骨)、秦艽(去芦)、麦门冬(去心)、枳壳(煨,去瓤)、大黄(煨)、柴胡(去须)、茯苓(去皮)、赤芍药、桑白皮(去赤)、黄耆(去芦,蜜炙)、人参(去芦)、鳖甲(醋炙)、知母各等分。

6.3 制备方法

上锉散。

6.4 功能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八方之生犀散主治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及大病愈后,余毒不解;小儿疳病,热似骨蒸者;及久病后或虚后,时复来作潮热者;疟疾亦用。

6.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陈青蒿1根煎;桃枝亦可。

6.6 运用

有痰,加半夏;热轻,去大黄,加黄芩。

6.7 附注

生犀角散(《普济方》卷二三六)、正料生犀散(《济阳纲目》卷六十五)。

7 《小儿药证直决·附方》之生犀散

7.1 组成

生犀(凡盛物者,皆经蒸煮,不甚用,须生者为佳)不拘多少。

7.2 功效主治

《小儿药证直决·附方》之生犀散功在消毒气,解内热。主治疮疹不快,吐血衄血。

7.3 用法用量

上药于涩器物中,用新水磨浓汁,乳食后,微温饮1茶脚许。

7.4 各家论述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此热甚而痘不能透,火焰上涌,致为血溢,故以清心泄热为主。聚珍本谓消毒气,固亦指痘疹热毒言之,其意可通。

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犀散

8.1 组成

生犀角1两,麻黄1两,石膏3两,羌活1两,当归2两,人参1两,甘草5钱,葛根1两,赤芍1两。

8.2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3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犀散主治孕妇卒中风不语,脉浮数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去滓,入姜汁1匙,温服。

8.5 各家论述

妊娠风热,闭遏经气不通,故卒然仆倒,不能言语,胎孕其何以能安?生犀角清心胃之火;石膏清阳明之火;麻黄开发肌表以散邪;羌活疏通经络以逐邪;人参扶元补气,善通血脉;当归养血益营,能荣经脉。葛根升阳散热;赤芍泻火利营;甘草缓中以泻火也。为散,水煎入姜汁,以散豁痰涎,务使风火两除,则经气清和而神机开发,痰涎自化,胎孕必得所养,何忧卒中风之不能言语哉!

9 《医部全录》卷四五一方之生犀散

9.1 组成

犀角屑1钱,鳖甲(酥炙)1钱,柴胡1钱,知母1钱,地骨皮1钱,胡黄连1钱,大黄半钱,桃枝半钱。

9.2 制备方法

上锉散。

9.3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四五一方之生犀散主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10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生犀散

10.1 组成

犀角2两(镑屑,生用)。桔梗2两(生用)。

10.2 制备方法

上2味,捣罗为散。

10.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生犀散主治吐血似鹅鸭肝,昼夜不止。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暖酒调下。

11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之生犀散

11.1 组成

升麻2两,郁金半两,大黄1两,甘草1两。

11.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之生犀散主治一切积毒伏热,吐血衄血,呕咳咯血,伤寒杂病下血。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12 《普济方》卷二一一方之生犀散

12.1 组成

生犀角屑2两,黄柏2两,黄连2两,苦参2两。

12.2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2.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一一方之生犀散主治脓血痢,无问伤冷伤热。

12.4 用法用量

以糯米煮作饮,每日空腹服1服,下日再服。

13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卫生家宝》之生犀散

13.1 组成

五灵脂1两,猪牙皂角1两(灰炒黄色),芫花1两(醋浸,炒焦)。

13.2 制备方法

上为末。次用巴豆60粒,连壳研如膏,用小钱挑药40钱,入巴豆内,一处再碾万百碾,令极匀,用醋糊为丸,如粟米大。

13.3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卫生家宝》之生犀散功在镇心安神。主治惊积潮热,及五心积热,及惊吐,或伤乳食,眠睡不静。

13.4 用法用量

周岁4粒,食后、临卧薄荷汤下,日2服。惊吐,丁香汤下,或淡醋汤下;咳嗽,皂角干煨软,捶,泡汤下;白痢,甘草姜汤下;潮热,薄荷磨刀水下,惊热,亦用此汤下;磨积及癖块,温水下。

1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生犀散

14.1 处方

大黄(蒸.切.焙)、鳖甲(汤煮.去裙澜.醋涂.炙黄)、麦门冬(去心)、黄蓍、秦艽(去苗并土)、羚羊角(镑)、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药、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

14.2 炮制

上各等分,捣为粗末。

14.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生犀散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馀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

14.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儿小即分为二服。

14.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生犀散

15.1 别名

羚羊角汤

15.2 组成

大黄(蒸,切,焙)、鳖甲(汤煮,去裙襕,醋涂炙黄)、麦门冬(去心)、黄耆、秦艽(去苗并土)、羚羊角(镑)、桑白皮(锉)、人参、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药、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

15.3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生犀散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

15.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入青蒿少许,煎至6分,去滓温服。儿小即分为2服。

15.6 附注

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16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生犀散

16.1 组成

大黄半两(湿纸裹煨,令熟),山栀子半两(微炒),甘草(炙)1两,当归(去芦头)1两,连翘1两,防风(去芦头)1两,生犀角2钱半(镑)。

16.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3 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生犀散主治一切风热,毒气攻注,遍体生疮。

1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温酒调下;或因饮酒时,每饮1杯,入药半钱。

1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