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型脑炎

目录

1 拼音

shèng lù yì sī xíng nǎo yán

2 英文参考

Saint Louis encephalitis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圣路易脑炎

5 疾病代码

ICD:A83.3

6 疾病分类

感染科

7 疾病概述

圣路易斯型脑炎(St Louis encephalitis)是由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人类普遍易感,以农业人员、移民工人及其家属成员发病居多,儿童发病较少。显性发病以亚临床感染之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潜伏期4~21 天,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肌痛,数天后即完全恢复。仅有少数患者(多见于小儿和40 岁以上患者)出现脑炎症状和体征。

8 疾病描述

圣路易斯型脑炎(St Louis encephalitis)是由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9 症状体征

潜伏期4~21 天,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肌痛,数天后即完全恢复。仅有少数患者(多见于小儿和40 岁以上患者)出现脑炎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留有较轻的后遗症。高龄是病死的高危因素。成人脑炎病死率10%~25%。

10 疾病病因

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科B 组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0~50nm,有表面突起的囊膜和一个浓集的核心,在pH6.0~7.9 范围内可凝集鸡和鸭的红细胞。耐寒不耐热,在50%甘油内、4℃冰箱中可保存2 个月以上。

11 病理生理

被受感染节肢动物叮咬之后,病毒在局部组织及局部淋巴结复制。病毒血症的发生与持续取决于神经系统外局部组织内病毒复制的阶段,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故而出现临床表现较大差异。肉眼所见大脑充血水种,并有广泛的神经细胞变性,脑组织多处有出血灶。显微镜检查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套”。有的胶质细胞增生和多形核白细胞堆积形成结节。病灶主要见于大脑基底节,脑干灰质和白质,也可侵犯小脑和脊髓。

12 诊断检查

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以补体结合、血清抑制试验及ELISA 法检测血中抗体,第一周出现阳性,第二、叁周抗体效价明显升高者支持诊断。死后脑组织分离病毒或脑组织冷冻切片,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到病毒而确诊。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及核左移。

其他辅助检查:用ELISA 法在血清与脑脊液中检出IgM 抗体,可作出早期诊断。

13 鉴别诊断

在美洲本病须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斯型脑炎、单纯疱疹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14 治疗方案

尚无特殊治疗,采取支持、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15 并发症

并发细菌感染。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高龄是病死的高危因素。成人脑炎病死率10%~25%。

预防:灭蚊、防蚊及控制蚊虫孳生是本病主要的预防措施。对鸟类和蚊虫抗体的检测,有预测本病流行的价值,以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现今尚无疫苗。

17 流行病学

野鸟和家畜(鸽子和麻雀)为主要携带病毒者,以跗斑库蚊、尖音库蚊、黑须库蚊和鸡刺皮螨等吸血传播。人类普遍易感,以农业人员、移民工人及其家属成员发病居多,儿童发病较少。显性发病以亚临床感染之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本病流行于北美洲,主要在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以及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佛罗里达等地。主要流行于21℃等温线以南地区及发生于6 月份。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