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目录

1 拼音

shēng jiāng

2 英文参考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朗道汉英字典]

common ginger rhiz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resh ging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生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新鲜根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resh ginger(《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及产地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鲜根茎[2]。除东北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2]

7 性味归经

辛,微温[2]。入肺、胃、脾经[2]

8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消痰下气,温中止呕[2]

1.治感冒风寒,胃寒呕吐,痰饮咳喘,胀满泄泻[2]

2.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禽、兽肉毒[2]。煎服:3~9g,或捣汁饮[2]

3.外用治寒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冻疮,毒蛇咬伤[2]

9 运用

姜叶:捣汁饮治肉食不消,成为癥积[2]

10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主成分为姜醇、姜烯、莰烯、龙脑等[2]。还含辣味成分姜辣素,系一群具类似结构的物质的混合物[2]

11 药理作用

姜辣素刺激消化道黏膜,增进食欲,帮助消化[2]。浸膏对硫酸铜引起的狗呕吐有止吐作用,姜汁亦有效[2]。生姜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升高血压,促进发汗[2]。能抑制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杀灭阴道滴虫和抑制大鼠的蛋清性关节炎[2]。本品还具抑瘤、抗氧化、抗凝血作用[2]

12 生姜药典标准

12.1 品名

生姜

Sheng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

12.2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jj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12.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苁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12.4 鉴别

取本品碎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 检查

12.5.1 总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K)。

12.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2.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甲醇一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一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2.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6-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2.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碎末约0.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锤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2.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8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6-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0.050%。

12.7 生姜饮片

12.7.1 炮制

12.7.1.1 生姜

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可见指状分枝。切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12.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2.7.1.2 姜皮

取净生姜,削取外皮。

12.7.2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12.7.3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12.7.4 用法与用量

3~10g。

12.7.5 贮藏

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12.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0.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