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唇

目录

1 拼音

shěn chún

2 英文参考

lip canc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沈唇为病名[1]。又名茧唇(《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紧唇(《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1]。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疮”。沈,汁也(《说文》)[1]。沈唇泛指有渗出的唇部湿疮[1]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

茧唇(lip cancer[2])为病名[3]。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是指生于口唇部位,以初起下唇为无痛性局限性硬结,或似乳头、蕈状突出,溃烂后翻花如杨梅为主要表现的的恶性肿瘤[3]

《疮疡经验全书》:若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故名曰茧唇也。”

《外科正宗》:“初起如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

茧唇相当于西医的唇癌[3],为口腔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4 沈唇的病因病机

茧唇多由思虑伤脾,心火内炽,脾胃积热;或水亏火旺,火毒蕴结唇部所致[3]

茧唇是由于心思太过,忧虑过度,心阴耗损,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或过食煎炒炙博,醇酒厚味,脾胃受伤,积热酿痰,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或肾阴亏损,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而致。

5 沈唇的症状

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逐渐增大,坚硬疼痛,白皮皱裂,形如蚕茧;或翻花如杨梅、如灵芝、如蕈状不一,溃破后时流血水,溃面高低不平,常覆有痂皮;后期可出现口干咽燥,形体消瘦等全身症状[3]

6 沈唇的诊断

茧唇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大多数发生于下唇的唇红缘部位,少数发生于下唇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发病与长期吸烟,尤其使用烟嘴及烟斗有关。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等病变长期不愈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初起时,以唇部出现可排除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的无痛性肿块或溃疡为特征。

局部表现有3种情况:

①唇部结块如豆,逐渐增大,肿而坚硬,形如茧壳,继而溃破;

②唇部起圆形肿物,似乳头、蕈状突出,进一步溃烂似翻花,时流血水;

③唇部溃疡,周围呈堤状,底部发硬,肉似翻花。

以上三者均可累及颌下而出现坚硬肿块。

7 沈唇的治疗

治疗茧唇,早期宜润燥生津,内服清凉甘露饮,若唇燥、便秘,宜通便泄热,内服凉膈散;若阴虚火旺,内服沙参麦冬饮或加减八味丸。外治用蟾酥锭磨醋调敷;或用蟾酥饼贴之,再用红灵丹油膏涂在布上盖之[3]

7.1 辨证治疗

7.1.1 心脾火毒

茧唇·心脾火毒证(lip cancer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in heart and spleen)是指心脾火毒,以下唇部肿胀坚硬,结多层痂皮,形如春茧,溃烂后渗流血水,疼痛较剧,张口困难,伴口渴,尿黄,心烦,失眠,舌质红,舌苔黄,脉细而数为常见症的茧唇证候[4]

7.1.1.1 症状

唇肿高突坚硬,或溃烂疼痛;伴口渴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7.1.1.2 辨证分析

心思太过,忧虑过度,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故唇肿高突坚硬,疼痛;热盛肉腐,故溃烂;火易伤津,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故尿赤;舌红、苔黄、脉数均为有热之象。

7.1.1.3 治法

清火解毒,养阴生津。

7.1.1.4 方药治疗

清凉甘露饮加减。

7.1.2 脾胃实热

茧唇·脾胃实热证(lip cancer with pattern of excessive heat  in spleen and stomach),脾胃实热,以唇部肿块增大迅速,口唇红肿燥裂,灼热疼痛,伴面赤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而短少,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茧唇证候[4]

7.1.2.1 症状

口唇肿块突起,唇口燥裂,灼热疼痛;伴面赤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1.2.2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脾胃受伤,积热移脾,火盛生痰,痰随火生,留注于唇,故口唇肿块突起坚硬,唇口燥裂,灼热疼痛;火为阳性,其性炎上,故面赤;热盛伤津,故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实热之见症。

7.1.2.3 治法

通腑泄热,化痰解毒。

7.1.2.4 方药治疗

凉膈散加减。

7.1.3 阴虚火旺/相火上炎

茧唇·阴虚火旺证(lip cancer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肿块溃烂呈菜花状,疮面色紫暗不鲜,时流血水,痛如火燎,伴倦怠乏力,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质红,舌苔无,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茧唇证候[4]

7.1.3.1 症状

口唇溃烂,痛如火燎,色紫暗,时流血水;伴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7.1.3.2 辨证分析

肾水亏损,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故口唇溃烂;火毒蕴结,经络阻塞,故痛如火燎;肾水亏乏,虚火内生,故见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7.1.3.3 治法

滋阴降火。

7.1.3.4 方药治疗

知柏地黄汤加减。

7.2 外治法

不能手术治疗者,可于肿块溃烂时外敷皮癌净,1天或隔天1次,待疮面焦痂四周翘起,推之活动时即停药。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早期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

8 沈唇患者日常保健

1.及早治疗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

2.戒烟,避免使用烟嘴、烟斗。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3.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