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穴位 | 阴郄 | ||
汉语拼音 | Yingxi | ||
罗马拼音 | Yinhsi | ||
美国英译名 | Yin Tortuosity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HT6 | |
日本 | 6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C6 | |
富耶氏 | |||
德国 | H6 | ||
英国 | H6 | ||
美国 | He6 |
阴郄为经穴名[2](Yīnxì[3]HT6)。出《备急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名手少阴郄[4]。属手少阴心经[2]。阴郄是手少阴心经的郄穴[2][3]。阴为阳之对,郄即孔隙,此穴为手少阴经之郄穴,故名阴郄[2]。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4 少阴郄的别名
手少阴郄(《针灸甲乙经》),少阴郄(《外台秘要》)。
5 出处
6 特异性
阴郄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
7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郄即孔隙,此穴为手少阴经之郄穴,故名阴郄[2]。
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之脉。郄同隙,有孔窍、空隙之义,隙为狭长之罅隙,俗称裂缝。此穴在神门穴之上5分,为少阴脉气所深集之孔隙是气血聚会的空隙之处。故曰阴郄,或称手少阴郄。[5]
8 所属部位
前臂[6]
9 阴郄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3][7]。
阴郄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处[4]。
阴郄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缘。仰掌取穴[2]。
阴郄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
阴郄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
阴郄穴的位置
阴郄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
阴郄穴的位置(肌肉)
阴郄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处取穴。
阴郄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缘,仰掌取穴[2]。
仰掌,于尺侧腕屈肌肌腱桡侧缘,神门上0.5寸,横平尺骨头的下缘(头部)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
阴郄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桡侧缘。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皮薄,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在皮下筋膜内除皮神经外,尚有起于手背静脉尺侧部的贵要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可达尺神经和尺动、静脉之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尺神经[2]。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之间→指深屈肌[7]。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分支分布,并有尺神经、尺动脉的本干经过[7]。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4]。
12 阴郄穴的功效与作用
心主血脉、主神明,郄穴又善止血、止痛,故阴郄穴可治疗心痛、神志病、血证[8]。
汗为心之液,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而骨蒸盗汗,取阴郄穴养阴清热以治之[8]。
阴郄有行气活血、养阴安神的作用。治失音、振寒、盗汗、胸满,宜泻而通之。《标幽赋》谓:“一泻阴郄,止盗汗。”《百症赋》:“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5]
13 主治病症
阴郄穴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阴郄穴主治心痛、惊恐、心悸,吐血、衄血、失语、骨蒸盗汗[7]。
阴郄主要用于心肺及阴虚疾患等:如头痛、眩晕、心痛、惊悸怔忡、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衄血、失音、胃脘痛、霍乱等[2]。
现代又多用阴郄治疗神经衰弱、肺结核、胃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局部软组织损伤等[2]。
阴郄主治心痛,惊悸,盗汗,衄血,失音等[4]。
阴郄穴主治心痛,心悸;头痛,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吐血,衄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骨蒸盗汗,胃脘痛,霍乱吐泻,惊恐,胸中热[8]。
其它:胃出血,心绞痛,肺结核,子宫内膜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4][8]。局部有酸胀感,并可循经下行至环指和小指,或循经上行至前臂、肘窝,上臂内侧,有患者针感还可传向胸部[8]。
注意:针刺时避开尺尺侧动、静脉。
14.2 灸法
艾炷灸1~3壮,艾条灸10~15分钟。
15 配伍
阴郄穴配后溪治盗汗[2]。
阴郄配心俞、神道,有通阳行气,宁心定悸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神经衰弱。
阴郄配后溪,治盗汗[8]。
阴郄配后溪、三阴交,有清虚热,敛阴液的作用,主治阴虚盗汗,骨蒸劳热。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凄凄寒嗽,吐血,逆气,惊,心痛,手少阴郄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失喑不能言,洒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乱,胸中满,衄血,惊恐。
《针灸大成》:主鼻衄吐血,洒淅畏寒,厥逆气惊,心痛霍乱,胸中满。
17 研究进展
17.1 治疗肺结核盗汗
针刺用补法,有痠麻感到达掌侧和指根便出针,出针后艾炷灸3~5壮。
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
针刺阴郄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趋向规则化。
17.3 对心脏的影响
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PT,造成家兔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然后分组针刺“阴郄”、“内关”,观察心电图的恢复情况,PPT注射后10 min,“阴郄”、“内关”二组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相比,即有显著差异,而心电图完全恢复时间与对照组亦有显著差异,而“阴郄”、“内关”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本穴可用于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且与内关相当。[8]
17.4 调整膀胱张力的作用
有报道针刺阴郄穴,当膀胱处于紧张时,可使膀胱张力下降;膀胱松弛时,可使张力上升。[8]
18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2.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8.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1.
-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6]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8.
- ^ [7]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7.
-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9.
古籍中的少阴郄
-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少阴病]但欲寐嗜卧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卫气寤则行阳,寐则行阴而寐也。必从足少阴始,故少阴病但欲寐。)少阴病,...
- 《中寒论辩证广注》:[卷中]辩太阴少阴厥阴病中寒脉证并治法
寒中三阴。为真阴证。然惟太阴中寒。其证不似阳。若少阴中寒。则见心烦而渴。咽痛。干呕。面色赤反发热。欲...
-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七]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
仲景曰。脉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庞氏云。宜...
- 《伤寒论注》:[卷四]少阴脉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三阳以少阳为枢,三阴以少阴为枢。弦为木象,浮而弦细者,阳之少也∶微为水...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九]辩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此系仲景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少阴病热困极之状也。少阴者。肾经也。肾为水藏。主寒。...
- 更多古籍中的少阴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