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少阳痉为病证名,指少阳病出现痉证者[1]。《证治准绳·杂病》:“若一目或左右斜视,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痉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身之侧属少阳,口眼斜,手足牵引,两胁拘急,半身不遂,皆少阳痉也。”
参见痉:痉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又称痓[2]。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2]。《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实二证。实证多因风、寒、湿、痰、火邪壅滞经络而成[2]。虚证多因过汗,失血,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2]。《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盖病有太阳风寒不解,重感寒湿而成痉者,亦有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阴阳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此痉病标本虚实之异,不可不辨也。”实证治以祛邪为主,可兼扶正[2]。虚证以益气养血为主,兼予息风[2]。痉有刚痉、柔痉、阳痉、阴痉、三阳痉、三阴痉、风痉、风寒痉、风痰痉、痰火痉、湿热痉、热甚发痉、血虚发痉、虚痉等[2]。
4 参考资料
治疗少阳痉的方剂
- 龙车散
茯苓5钱,车前子3钱,龙胆草5分。功能主治:少阳痉病,感湿热之气,又感风邪,颈项强直,一目或左右视,...
- 小柴胡加防风汤
7两半,甘草7两半,防风1两,大枣3个。主治:少阳风痉,汗下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
- 犀羚竹石汤
。风湿时毒,先犯少阳阳明,续被暴寒而发,乃三阳合病,状类伤寒,胸膈赤肿热痛,呓语痉厥,暴注下迫者。...
- 薏术定痉汤
1钱,甘草1钱,天花粉1钱,神曲2钱。主治:太阴痉病。感湿热之气,复感风邪,发热腹痛,肌肉颤动,四肢...
- 羚羊镇痉汤
镇痉。治温病高热不退,热极动风而致颈项强直,四肢痉挛抽搐。用法用量:水煎服。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粒...
- 更多治疗少阳痉的方剂
治疗少阳痉的穴位
- 手少阳三焦经
经素问·厥论》: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按:此篇分手足六经厥或厥逆。)《黄...
- 耳和髎
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耳和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耳和髎穴在耳前的位置耳和髎穴在耳前的...
- 翳风
灸甲乙经》: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穴名解:翳即遮蔽,风即风邪,此穴当耳垂后方...
- 耳后陷者中
灸甲乙经》: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穴名解:翳即遮蔽,风即风邪,此穴当耳垂后方...
- 肩解
消肿的功效。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
- 更多治疗少阳痉的穴位
治疗少阳痉的中成药
- 僵蛹片
片的主要成份:僵蛹。僵蛹片的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解痉。用于癫痫,卒中偏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僵蛹片...
- 银杏叶口服液
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促进学习记忆功能。3.解痉该药有对抗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在体、离体支气管痉挛...
- 玉真散胶囊
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L)。功能与主治:祛风,解痉,止痛。用于破伤风;外治跌扑损伤。用法与用量:口...
- 导肠粒
的病人也有效。导肠粒的禁忌证:肠梗肠梗阻及胃肠道痉挛者禁用。注意事项:勿与收敛剂或止泻剂如地芬诺酯...
- 消喘膏
附录19页)。功能与主治:止咳祛痰,降气降湿,解痉平喘。用于哮喘,喘息型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 更多治疗少阳痉的中成药
少阳痉相关药物
- 地巴唑片
用,使外周阻力降低而使血压下降。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药代动力学】【适应症】轻度高血压、脑血管...
- 水杨酸毒扁豆碱眼膏
部点眼能缩小瞳孔,降低眼压,收缩睫状肌而引起调节痉挛等。作用较毛果芸香碱强而持久,但刺激性较大。又...
- 水杨酸毒扁豆碱眼膏
部点眼能缩小瞳孔,降低眼压,收缩睫状肌而引起调节痉挛等。作用较毛果芸香碱强而持久,但刺激性较大。又...
- 尼莫地平胶囊
【药品名称】通用名:尼莫地平胶囊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NimodipineCapsules汉语拼音...
- 尼莫地平分散片
【药品名称】通用名:尼莫地平分散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NimodipineDispersible...
- 更多少阳痉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少阳痉
- 《伤寒论纲目》:[卷五]痉
。阳明痉也。若一目或左或右。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痉也。太阳固属风寒。阳明少阳亦风火热之内作。中风...
- 《证治准绳·杂病》:[第五册诸风门]痉
阳明痉也。若一目或左右斜视,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痉也。汗之、止之、和之、下之,各随其经,可使必已...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第一节·伤寒转痉
寒热。或左右一目斜牵。或左右一手搐搦。脉弦数者少阳痉也。又有伤寒结胸证。项亦强为柔痉状。此似痉而非...
- 《医宗金鉴》:[卷二]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注】病人身热恶寒,太阳证也。颈项强急,面赤...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十三]辨痉湿病脉证并治篇
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注】病患身热恶寒,太阳证也。颈项强急、面赤...
- 更多古籍中的少阳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