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商

目录

1 拼音

shào shāng

2 英文参考

Shàoshāng LU11[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àoshā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少商:1.经穴名;2.运气学说术语。

4 经穴名·少商

穴位少商
汉语拼音Shaoshang
罗马拼音Shaoshang
美国英译名Yang Tradesman
各国代号中国LU11
日本P11
法国莫兰特氏P11
富耶氏LU11
德国L11
英国LU11
美国11

少商为经穴名(Shàoshāng LU1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鬼信[2]。属手太阴肺经[2]。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井穴,五行属木[2][3]。少即小也,商为金声,代表肺,此穴为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少商[3]。主治感冒,发热,肺炎,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咯血,咽喉肿痛,颌肿喉痹,扁桃体炎,腮腺炎,声哑,失音,中风昏迷,牙关紧闭,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手挛指痛,指肿麻木,中暑,热病,鼻衄,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食道狭窄,黄疸,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脑溢血,盗汗等。

4.1 别名

鬼信(《备急千金要方》)。

少商也是经外奇穴“三商”(老商、中商、少商)之一。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

4.3 穴名解

少即小也,商为金声,代表肺,此穴为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少商[3]

少即幼小,微小之义。商为古代五音之一。金在人为肺,在音为商。《广雅·释乐》“神农琴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又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少商为商之高音。如以肺之经气从脏走手言,则商金之气至此虽达高峰,但已微弱与微小,如以肺之经气初生和所出为井言,则商金之气在此尚属幼小和刚开始发生也。《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其类金…,其音商。”肺属金,金在音为商,于时为秋。本穴为手太阴之末,交传手阳明之初,出阴经而入阳经。动能通瘀解热,以其具金气肃清之力也,因名之以“商”。商之气令虽属肃杀,但其初令,尚含生意,故为“少商”。杨上善说:“手太阴脉归于肺,肺之所起处,故谓之少商也。”[4]

4.4 特异性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4.5 所属部位

拇指端[5]

4.6 少商穴的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5][6]

少商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6]

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6]

少商(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少商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

少商的位置

上肢内侧部经穴——少商的位置

少商的位置(手太阴肺经)

少商的位置(肌肉)

少商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7 取法

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伏掌,在拇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处,相当于沿爪角桡侧画一直线与爪角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一手拇指伸直,另手拇、食指轻握,拇指弯曲掐按伸直的拇指指甲角边缘处即是[8]

4.8 穴位解剖

少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与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皮薄,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动脉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并有同名静脉、神经伴行,与对侧同名动脉互相吻合,形成血管网。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8]

皮肤→皮下组织[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有桡神经浅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指背支(正中神经分支)和拇主要动脉分布[8]

布有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8]

4.9 功效与作用

少商穴有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的作用。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苏厥救逆作用[8]

少商穴有泄热开窍、回阳救急、利咽镇痉之功,是急救穴之一[8]

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之井穴,故外感风热所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失音、鼻衄、热病等可取少商点刺出血,散风清热以治之[8]

阴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肝主风,又肺属金,可抑肝木,故肝风内动之中风昏迷、癫狂等,可用少商平肝熄风以治之[8]

少商穴为十三鬼穴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开窍安神定惊的主穴[8]

4.10 主治病症

少商穴主治感冒,发热,肺炎,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咯血,咽喉肿痛,颌肿喉痹,扁桃体炎,腮腺炎,声哑,失音,中风昏迷,牙关紧闭,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手挛指痛,指肿麻木,中暑,热病,鼻衄,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食道狭窄,黄疸,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脑溢血,盗汗等。

少商穴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8]

少商主要用于胸肺、咽部及神志疾患等: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为常用急救要穴之一[8]

少商主治发热,昏迷,咳嗽,咽喉肿痛,癫狂,鼻衄等[8]

肺病:咳嗽,气喘,发热[8]

五官病:咽喉肿痛,失音,鼻衄,牙关紧闭[8]

神志病:昏迷,癫狂,小儿惊风[8]

经脉病:指肿麻木[8]

其他病:中暑,热病,中风[8]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

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手指挛痛。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8][8]

直刺0.1寸,或向腕平和0.2~0.3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8]

浅刺0.1~0.2寸,局部有刺痛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8]

向腕平刺0.2~0.3寸,局部胀痛。

三棱针点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紧,迅速刺入并挤出5~10滴血。

注意:不能强刺激,以免局部疼痛。

4.11.2 灸法

可灸[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4.12 配伍

少商配商阳治咽喉肿痛[8]

配人中治中风昏迷,休克[8]

配其他十一井穴治高热不退[8]

少商配天突、合谷,治咽喉肿痛[8]

少商配太冲、经渠,治喉中鸣[8]

少商配水沟、涌泉,治小儿惊风[8]

少商配合谷、颊车,治急性扁桃体炎[8]

少商配中冲、关冲,有醒脑开窍,泄热启闭的作用,主治中风昏迷。

少商配合谷,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少商配大敦,有镇心涤痰,泻肝清热的作用,主治狂证。

4.13 特效按摩

用指甲使劲掐一掐少商,可以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8]

打嗝时,用拇指按压少商,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钟,即可止嗝[8]

4.14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耳前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忽腮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

《类经图翼》:泄诸脏之热,项肿,雀目不明,中风。

《针灸甲乙经》:热病象疟,振栗鼓颔,腹胀睥睨,喉中鸣,少商主之。症,寒厥及热厥,烦心善哕,心满而汗出,刺少商出血立已。寒濯濯,心烦,手臂不仁,唾沫,唇干引饮,手腕挛,指肢痛,肺胀上气,耳中生风,咳喘逆,痹,臂痛,呕吐,饮食不下膨膨然,少商主之。

《针灸大成》:主颔肿喉闭,烦心善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痃疟振寒,腹满,唾沫,唇干引饮,食不下,膨膨,手挛指痛,掌热,寒栗鼓颔,喉中鸣,小儿乳蛾。

《外科证治全生》:喉中似有物如龙眼大,吞不入,吐不出,名梅核气。男妇皆有此证,针少商穴妙。

《乾坤生意》:凡初中风,暴卒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4.15 研究进展

高热:三棱针点刺或毫针刺治疗重症肺炎所致高热、惊厥、呼吸急促患者,有较快的退热作用。亦有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少泽双侧治疗痄腮279例,针1~2次,多数患者热退痛减。

上肢麻木:三棱针点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上肢或指端麻木,每日1次。

呃逆:针刺或三棱针点刺,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30例,效果良好。

改善微循环: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少商、商阳等井穴,观察对不同疾病造成的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经激光照射后,镜下管襻形态及管襻内流态基本恢复正常[8]

有助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有实验报道,针刺少商等穴有助于一氧化碳中毒而致昏迷的患者苏醒,使血中一氧化碳性血红蛋白解离。实验证明,针刺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得针刺前后不同时期血中一氧化碳含量,结果有显著差异,针刺组为53.8%,15 min后降至25.5%,对照组仅由45%降至30%。动物苏醒时间:针刺组为4.4 min,对照组为11 min。[8]

转胎:对异常胎位孕妇,艾灸少商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具有一定的转胎作用[8]

5 运气学说术语·少商

少商为运气学说术语[8]。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商代表金运,故不及之金运称为少商[8]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1-152.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