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ǎo chōng
2 英文参考
Shàochōng HT9[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àoch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T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少冲 | ||
汉语拼音 | Shaochong | ||
罗马拼音 | Shaochung | ||
美国英译名 | Little Flush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HT9 | |
日本 | 9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C9 | |
富耶氏 | C9 | ||
德国 | H9 | ||
英国 | H9 | ||
美国 | He9 |
少冲为经穴名(Shàochōng HT9)[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经始[2]。属手少阴心经[1]。少冲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五行属木[1][3]。少即幼小,冲即冲要,此穴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1]。主治心悸,心痛,心绞痛,癫狂,热病,发热,高热,昏迷,晕厥,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胸痛,胸胁痛,胸膜炎,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手小指拘挛,吐血,嗌干,口干热,黄疸,舌本痛,喉痹,喉炎,休克,小儿惊厥,癫痫,脑出血等。
4 少冲的别名
经始(《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6 特异性
少冲为手少阴心经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7 穴名解
少即幼小,冲即冲要,此穴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1]。
少,小也,幼也。冲,通达也,通行而直进也。本穴为心经之井穴。井像水之所出,如水泉突涌。也寓有冲进之意。本经之气,由其络穴通里传接手太阳经,为由阴转阳,化阴沉之气为阳春之和,迳行手太阳之经路。而本经之络穴以下各穴,则本经行气之佘,犹行驶虽停,贯力仍在也,故名之以冲,而曰“少冲”。手少阴之脉,循小指之内侧出其端,此穴适在其处,其经虽尽,而气仍冲,以交贯手太阳,故名少冲。又心主手厥阴之井穴中冲,在手中指端,此穴在手小指之端,故因名少冲。[4]
8 所属部位
9 少冲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少冲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3][6]。
少冲位于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2]。
少冲位于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1]。
少冲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
少冲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
少冲穴的位置
少冲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
少冲穴的位置(肌肉)
少冲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下,小指上翘,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2]。
伏掌,手小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交点处即是少冲穴[8]。
11 穴位解剖
少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薄,由尺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有少量的纤维束连于皮肤的真皮层和指骨的骨膜。除有尺神经的指背支经过外,还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和掌背动脉的指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1]。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有尺神经之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6]。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2]。
12 少冲穴的功效与作用
心藏神,乃神明之府,为情志思维之中枢,心主血脉为人体生命活动之中心,血液循行脉中,赖心气鼓动周流全身,营养机体,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温补少冲可治疗心阳虚衰、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络瘀阻等引起的心神疾病[7]。
少冲为心经之井穴,配五行属木,故本穴具有泻心火、熄肝风之特点,可主治热病及神志病属于肝风内动或肝阳扰心者[7]。
少冲穴可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之肘臂、手腕、手指疾患[7]。
少冲为手少阴经之井,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厥,皆取其冲通而和之力也[4]。
少冲穴为手少阴心经井穴,为阴阳气交接之处,具有清热、急救的作用,故多用于神志异常的急救及热病[7]。
13 主治病症
少冲穴主治心悸,心痛,心绞痛,癫狂,热病,发热,高热,昏迷,晕厥,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胸痛,胸胁痛,胸膜炎,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手小指拘挛,吐血,嗌干,口干热,黄疸,舌本痛,喉痹,喉炎,休克,小儿惊厥,癫痫,脑出血等。
少冲穴主治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6]。
少冲主要用于心胸病、热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1]。
少冲主治发热,昏迷,晕厥,心痛,心悸,胸痛,癫狂等[2]。
少冲穴主治 心痛,心悸,癫狂,中风昏迷,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手小指拘挛;热病,胸胁痛,吐血,嗌干,口干热,黄疸,舌本痛,喉痹[7]。
循环系统疾病:脑出血,心肌炎,心绞痛;
其它:胸膜炎,高热,喉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少冲配心俞、内关,有清心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癫狂。
16 特效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少冲穴,每次3~5分钟,有利于心脏健康[8]。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舌卷不能言,善笑,取井。
《备急千金要方》:主咽酸。主胸痛口热。主心痛而寒。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主乍寒乍热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掌中热,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
《针灸大成》:主热病烦满,上气嗌干渴,目黄,膈臂内后廉痛,胸心痛,痰气,悲惊寒热,肘痛不伸。
《类经图翼》:主心火炎上,眼赤。
18 研究进展
对血中CO含量的影响:针刺“少冲”、“少商”等,可使实验性CO中毒动物苏醒时间缩短,血中CO含量降低[1][7]。
19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8.
- ^ [6]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7.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1.
-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古籍中的少冲
- 《灵枢经脉翼》:[卷中]手少阴心经歌
少阴心之经腹走胸而胸走手是经多血少气起于极泉止于少冲计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心形如未敷莲花居肺下膈上附着...
- 《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
,悲泣不已∶通里后溪神门大钟心惊发狂,不识亲疏∶少冲心俞中脘十宣健忘易失,言语不纪∶心俞通里少冲心气...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针灸]附∶杂病穴法
,或合大肠井商阳。相生,肾井涌泉膀胱井至阴,心井少冲,小肠井少泽。丁亥时开穴,心荥少府,或合膀胱荥通...
-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九]孔穴主对法
为井(木)大敦中冲隐白少商涌泉(通按中冲心包络穴少冲心经穴不云少冲而云中冲者以心脏另为一条也)所流为...
- 《验方新编》:[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咽喉门二∶呛食哑喉。
不通,寸关之脉浮紧,肺胃之症也。即针少商、商阳、少冲两手六穴,用六味汤加苏叶三钱,羌活一钱,一服可愈...
- 更多古籍中的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