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辞典》:山牛毛毡
2.1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2.2 拼音名
Shān Niú Máo Zhān
2.3 山牛毛毡的别名
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
2.4 来源
2.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20~40厘米。叶线形,长5~15厘米,先端急尖,两面被毛。苞片2~4,叶状,长8~35毫米,被毛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有多数被毛的辐射枝;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有花鳞片卵状披针形,被粗短毛,棕色,中脉1条;雄蕊3;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有三棱,淡棕色或白色。花、果期6~9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山顶、草地或田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贵州等地。
2.7 性味
性平,味辛。
2.8 功能主治
2.9 附方
治斑疹伤寒:山牛毛毡一两。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2.10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