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山里红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45:54)[共489字]
摘要: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ShānLǐHónɡ别名野山查(《西藏常用中草药》),扎巴兴罗玛涅买(藏名)。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川梨的果实。9~10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川梨,又名:棠梨刺。落叶乔木,高达12米。通常有刺。主干粗大,多分枝,树皮灰棕色,小枝蓝紫色,幼时被绵状毛。叶互生或丛生于短枝。卵形或长卵形,长4~7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具钝锯齿;叶柄长1.5~3厘米。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3朵,总花梗和花梗均密生绒毛,渐脱落,果期无毛或近无毛;花白色或粉红色,直径2~2.5厘米,花瓣5;雄蕊25~30,稍短于花瓣;花柱3~5,离生,无毛。梨果近球形,径1~1.5厘米,成熟时红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野、村庄附近等向阳处。分布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酸甘,温。"功能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消食积,化瘀滞。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血作痛,高血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本草蒙筌》:[卷之七果部]山查子
\r山查子\pj389.bmp\r味甘、辛,气平。无毒。一名糖球子,俗呼山里红。深谷沿生,立秋摘取。蒸熟去核,曝干收藏。益小儿摩宿食积,扶产妇除儿枕疼。消滞血,理疮疡。行结气,疗疝。脾胃可健,膨胀立驱。煮肉少加,须臾即烂。《本草蒙筌》明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 消食降脂话山楂
【摘要】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山里红、山楂及野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山楂味酸甘,微温,为药食两用之品,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山楂对消化油腻肉积效果最好,特别适合于脾胃虚弱,或中老年人肉食不化及油腻反胃等。山楂善行胃肠之气,适用于食积肠胃,脘腹胀满等症。近年来,发现山楂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关键词】山楂;药食两用 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山里红、山楂及野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二下血]易简诸方
梅师方∶用山栀子三十枚,以手擘破,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温服。一方∶百草霜米饮调下二钱。一方∶五倍子炒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一方∶椿根白皮锉,酒浸晒干为末,枣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一方∶木槿煎服。《斗门方》∶代赭石一两,火红,醋淬数次,以碎为度,研为细末极细,空心米饮调下一钱,一服即瘥。一方∶山里红果(即山楂)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山楂(Shanzha)FructusCrataegi
山楂(Shanzha)FructusCrataegi [来源] 蔷薇科(Rosaceae)植物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或山里红C.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野山楂C.cuneataS.etZ.的干燥成熟果实。前两种称北山楂,后一种称南山楂。 [性状] 北山楂类圆形片,直径10~25mm,厚2~smm。外皮红褐或棕红色,具皱
- 山楂
中药名称山楂拼音名Shanzha英文名FRUCTUSCRATAEGI来源本品为蔷微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ea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性状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 果肉深黄色至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玉簪
白凤仙子各一钱半,紫葳二钱半,辰砂二钱,捣末,蜜和丸梧子大。产内三十日,以酒半盏服之。不可着牙齿,能损牙齿也。(《摘玄方》)解斑蝥毒∶玉簪根擂水服之,即解。(赵真人《济急方》)下鱼骨哽∶玉簪花根、山里红果根,同捣自然汁,以竹筒灌入咽中,其骨自下。不可着牙齿。(刮骨取牙∶玉簪根(干者)一钱,白砒三分,白七分,蓬砂二分,威灵仙三分,草乌头一分半,为末。以少许点疼处,即自落也。(余居士《选奇方》)叶【
- 六种常见果实类药材的真伪性状鉴别
从事中药材检验工作实践经验,对六种常见的果实类掺杂造假中药材的性状鉴别作一总结[1],现介绍如下。1山楂1.1山楂正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ge.或山里红C.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的干燥成熟果实。[性状]]横切片圆形,直径约1~2nm,皱缩不平,外皮红色,具细皱纹及灰白色小点,果肉深黄或浅棕色,内果皮硬骨质,
- 山楂
中药名称山楂拼音名Shanzha英文名FRUCTUSCRATAEGI来源本品为蔷微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ea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性状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 果肉深黄色至
- 咖啡酸
用 途]抗菌,抗病毒,中枢兴奋,解毒,凝血[成分来源]菊科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virga-ureaL.var.leiocarpa(Benth.)A.Gray全草[2],^a蔷薇科植物^b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c果实[3],^a无患子科植物^b坡柳Dodoneaviscosa(L.)Jacq.[4],^a毛茛科植物^b升麻Cimicifugafoetid
- 怎样食疗贫血?
性疾病,造成铁、叶酸、维生素B12三种造血因子缺乏所致。 此病患者,日常膳食应注意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有三大类:一是菜果类,油菜、菠菜、芹菜、香菜、韭菜、芥菜、萝卜缨、小葱、香椿、红枣、桃、杏、桔、橙、李子、山里红、梅子;二是蛋类,鸡蛋、鹅蛋、鸭蛋、鹌鹑蛋;三是肉类,瘦牛肉、瘦猪肉、牛肝、牛心、猪肝、猪心等。 此病患者,还应注意多食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以动物肝、肾、瘦肉中含量丰富,其
- 中医药专家教你鉴别部分药材掺伪
直径3~9mm,外表为棕红色或紫褐色,有纵皱纹及细点状皮孔,叶痕类三角形,皮部较薄,不易脱落,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或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气微,皮部味微苦。山楂中掺西府海棠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横切片圆形,直径约1~2nm,皱缩不平,外皮红色,具细皱纹及灰白色小点,果肉深黄或浅棕色,内果皮硬骨质,具浅黄色的果核,果核外层坚硬难剥开,已脱落果核的呈中空的环状。味酸微甜。本
- 中药图谱:彩色图文版
芪土党参土银花叶大戟大枣大蒜大飞扬大头狗大叶菜大红袍大良姜大青根大草蔻大麻药大一枝箭大叶云实大乌泡根大叶凤尾大母猪藤大对经草大甘溜溜大狗尾草大接骨丹大夜关门大剑叶草大叶白头翁大萼鹿角藤大苞叶千斤拔万年青根万年青叶万寿菊山鸡山楂山药山甘草山羊血山羊角山皮条山里红山枇杷山鸡蛋山茶花……编辑推荐:作者: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8935/8935448.shtml
- 山楂提取物抑制六价铬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突变作用研究
ium(Ⅵ). 【Keywords】hawthornfruitunscheduledDNAsynthesismutagenesisantagonistslymphocyte 山楂,别名为酸楂、山里红、红果,为常用中药,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高血脂症。其抗突变及抗肿瘤活性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1~3]。六价铬是环境中常见的污
- 辽东山区五味子人工栽培
圈肥2—3千克,与土拌匀后栽苗,栽时要使根舒展栽后踏实、浇透水。 三、田间管理 1、搭架:移栽定植后,应搭架供其攀援。支架分天然支架和人工支架两种,自然支架的树木要有适当的高度和稀疏的树冠,以山里红或山丁子较好,人工支架用水泥柱搭设,每隔4—6米设一立柱,每50厘米高拉一镀锌铁线,将五味子藤蔓绑在铁线上。 2、除草、追肥、灌水:移栽后根据田间情况除草,每年进行4—5次,中耕深度10厘米左右
- 山楂炮制方法丞待规范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的成熟果实。其味酸、甘,微温,入脾、胃、旰经,具育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效。临床上常用炮制品的规格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等。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亦不同,如散瘀止痛用生品、消食化积用炒制品等。现代研究表明,山楂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如有机酸、黄酮、磷脂和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山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因此亟待规范山楂炮制方法。炮制对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 保和丸剂型改革初探
可改善口感方面的不足,又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制剂的稳定性。1处方组成[1]山楂180g、神曲60g、半夏90g、茯苓90g、陈皮30g、连翘30g、莱菔子30g。2工艺路线的设计2.1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3],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等。动物实验表明,山楂中的有机酸口服后有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消化的作用[3]。有机酸易溶于水,故山楂选用水提取方法。2.
- 影响中药疗效因素的探讨
冠李戴者甚多。如将香加皮当五加皮,滇枣仁当酸枣仁,西青果当青果,九节菖蒲当石菖蒲等。还有些个体经营者和游医药贩甚至以华山参冒充人参,以川红花冒充藏红花,以藏羚角冒充羚羊角,以水牛角冒充广角、犀角,直接影响中药疗效的发挥。如山楂,《中国药典》1990版收录了山里红、山楂和野山楂3个品种,前2个作为北山楂,后一个为南山楂,习惯上认为南山楂质次,在1995版的修订工作中,对南、北山楂的质量与其化学成分
- 舒心降脂片药物分析与讨论
异常蛋白质的增多,从而防止心肌细胞肥大。丹参素对细胞因子活化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减少白细胞的勃附,可能是其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山碴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山植、山里红及野山碴的干燥成熟果实。性酸、甘、味温,归脾、胃、肝经。山碴的药理作用涉及以下几方面:降压作用,将山碴的流浸膏、黄酮或水解产物注射于麻醉猫、兔或小鼠,均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山碴具有降血脂作用和增
- 校学生会“托起大山里的希望”公益演唱会顺利举行
去贵州最偏远的山区支教,远离繁华的大都市而扎根到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偏僻山村月亮山摆王村。在毕业后,他克服种种压力,毅然选择了终身留在月亮山。陈晓明曾获得“全国杰出志愿者”的称号,被《中青报》誉为“大山里的精神贵族”,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他的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为了颂扬陈晓明式的大爱、无私、奉献的青年志愿服务精神,支持他的教育事业和精神追求,2011年4月24日晚,在我校仙林校区的逸夫广场
- 北大硕士到山里当医生不到一年成长为一线骨干
“北大医学硕士来咱山里当医生了。”半年前,这个消息成了重庆开县街头巷议的话题,有人将信将疑:这个高才生不留在大城市,怎么偏偏跑到这个山旮旯来了。半年过去了,25岁的朱兴旺对当初的决定一点也不后悔。“其实,小地方特别能锻炼人。如果当初留在北京,我可能还是一个被人呼来唤去的见习医生,可是现在,我已经快速成长为一名一线医生。”边当医生边搞科研朱兴旺生于1984年,湖南娄底市双峰县印塘乡人。从首都医科大学
- 山楂在临床上的妙用
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的特有果品,为秋冬两季供应时间较长的一种鲜果。食之酸甜,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中医学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具有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瘀、收敛止痢、驱虫解毒等功效,是很常用的消导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对心血管系统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
- 《寿世保元》:[卷一本草]药性歌括
壳取仁)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酒浸切片)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结实秋收名红豆蔻。善解酒毒。余治同)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一名糖球子。俗呼山里红。蒸。去核用)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炒黄色。)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炒。孕妇勿用。恐坠胎元。)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白芥子辛。专化胁痰。疟
- 中医药专家教你鉴别部分中药材掺伪
直径3~9mm,外表为棕红色或紫褐色,有纵皱纹及细点状皮孔,叶痕类三角形,皮部较薄,不易脱落,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或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气微,皮部味微苦。山楂中掺西府海棠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横切片圆形,直径约1~2nm,皱缩不平,外皮红色,具细皱纹及灰白色小点,果肉深黄或浅棕色,内果皮硬骨质,具浅黄色的果核,果核外层坚硬难剥开,已脱落果核的呈中空的环状。味酸微甜。本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一肠痔漏门(附论)]肠痔漏通治方
山里果(晒干)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
摘 要:综述了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针对目前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流程长、能耗大、收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高浸取效率,采用膜分离技术减少能耗等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膜分离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06)02-0005-031 红花黄、红花红
- 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
摘 要:综述了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针对目前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流程长、能耗大、收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高浸取效率,采用膜分离技术减少能耗等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膜分离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06)02-0005-031 红花黄、红花红
- “一种辣椒红素和番茄红素双红色素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辣椒红素和番茄红素双红色素软胶囊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010586889.8)。 天然色素是指从天然资源中获得的色素,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具有安全性高、色调自然、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等优点,也存在溶解度小,着色不均匀,色素浓度小,不稳定易受pH值、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等缺点。通过将天然色素组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蔬部]红海粉
虫语∶海珠生岭南,状如蛞蝓,大如臂,所茹海菜,于海滨浅水吐丝,是为海粉。鲜时或红或绿,随海菜之色而成,或晒晾不得法,则黄。有五色者,可治痰。或曰∶此物名海珠,母如墨鱼,大三、四寸,海人冬养于家,春种之。濒湖∶田中遍插竹枝,其母上竹枝吐出,是为海粉,乘湿舒展之,始不成结。以点羹汤佳,治赤痢风痰。疳积坏眼慈航活人书∶谷精草、小青草俱炒、青黛水飞、海粉、刺蒺藜、使君子肉各一两,为末,早用羊肝七片拌药三
-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金良美咳嗽吐红潮热左胁不能卧
有金良美者,年十八,患咳嗽吐红,下午潮热梦遗。市医进四物汤加天门冬、黄柏,知母之类,治半年,反加左胁胀疼,不能侧卧,声音渐哑,饮食辄恶心,肌肉大削,六脉俱数,医告技穷,因就予治。观其面色白,又隐隐有清气夹之,两足痿弱无力,予语之曰∶此症气虚血热,而肝脉甚弦,弦则木气太旺,脾土受亏,不能统血,殆始怒气所触,继为寒凉之剂所伤,以致饮食恶心,肌肉瘦削。书云,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以肺金不足,则肝木愈不能
- 《外科传薪集》:红铜片
(专治油脓窠疮。)硫黄(四两)明矾(二钱)红砒(五分)土朱(一钱)共为细末。将药入锅溶化。倾出。做成锭子。每用以毛钵。用香油磨下。涂疮上。《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公元1912-1949年
- 《医方考》:[卷六妇人门第七十]白葵花红葵花治赤白带下考
凡人腰脐之间有带脉,奇经八脉之一也,环腰一周,如束带焉。下焦虚损,督任有亏,则下焦气血乘虚而袭之,陷于带脉之下,气病为白,血病为赤,名曰赤白带下也。东垣曰∶白葵花治白带,红葵花治赤带。赤治血燥,白治气燥,此何言哉?昆谓葵花乃朝阳之萼也,禀草之阴,涵天地之阳,故能润燥而升阳,使营卫上行,不复陷于带脉之下而为带下也。或问∶带下一疾耳,此言气血陷于带脉之下为带下,前言胃中湿热下注为带下,何相悖也?余曰
- 《孙文垣医案》:[卷二三吴治验]一妇心痛唇红虫痛症
一妇人心痛,唇红,痛则大发热,头疼,少顷出汗,脉大小不一。予曰∶此虫痛之症,痛吐白沫可征也。槟榔、川椒各二钱,杏仁一钱五分,石菖蒲一钱,乌梅七个,炮姜、草豆仁、陈皮各五分,山栀仁一钱,一进而痛减半,再进而痛全除。《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怪虫证治(计九证)]红线虫
遍身皮内有红虫如线,长二、三寸,时或游动,了了可见,痒不可当,医莫能治。宜用水蛙为脯,早晚食之,月余虫乃自消。《外科证治全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红花茶
出粤西,似红花嫩苗为之,土人制以赠客。宋邹道乡有诗∶消膈滞宿食,辟烟岚瘴气。《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红芍药散
歌曰∶心痛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各等分细末,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三钱,用麻扎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白汤送下,大效。《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三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一两右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末去再服。@@@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注】诸疾腹痛,谓妇人腹中诸种疾痛也。既曰诸疾痛,则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岂能以此一方概治诸疾痛耶?当归芍归散主之,必是错简。《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证类本草》:[卷第九]红豆蔻
味辛,温,无毒。主肠虚水泻,心腹搅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不宜多服,令人舌粗,不思饮食。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生南海诸谷。(今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红豆蔻亦可单用,味苦、辛。能治冷气腹痛,消瘴雾气毒,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海药云∶择嫩者,加入盐,累累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此外无诸要使也。《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
-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二]红润不起已出不红第四十二
红润尖耸如珠状。此等麻疹最为上。若红不起二便涩。急用清热透肌汤。出而不红发热甚。烦躁头疼或身疼。葛根疏邪解表方。须宜早用莫迟延。麻疹色贵红润。形贵尖耸。若色虽红润。而麻不起发者。或兼二便艰涩。宜用清热透肌汤(见二十五条)去甘草治之。如麻色淡而不起。二便如常者。此属本虚。当兼培养气血。以清热透肌汤(见二十五条)去石膏、甘草。加生地黄、当归治之。若已出而标不红。已现而发热转甚者。或头痛、身痛、烦躁者
- 《奇方类编》:[卷下疮毒门]生肌红玉丹
治一切疮不收口。黄丹(炒)二钱白龙骨()二钱石膏()三钱共为末掺之。《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灵素节注类编》:[卷八肠便红下白沫脓血]便红飧泄
《灵枢·论疾诊尺篇》曰∶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易已。下泄而完谷不化,名飧泄,多由虚寒。此言赤瓣,则湿邪伤血也。脉小本为顺,手足寒,则中阳衰矣,气血两伤,故病难愈;手足温,其中土未伤而邪易去,可愈也。《灵素节注类编》
- 《外科传薪集》:红膏药
(即外科至宝千捶膏。倪氏家藏之方。)老松香(半斤)东丹(三钱)银朱(一钱)用蓖麻子去壳。打成胶。《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公元1912-1949年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令眷吐红发热
令眷,辰州太守石峰公女也。吐红发热,经水二十日一行或一月行二次,白带且多,胸膈饱胀,脉洪数。以丹参、生地、山栀子、白芍药、小蓟、鹿角胶,水煎。临服前加入童便一酒杯,二十剂而瘳。《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太学少竹眼红肿胀
侄孙少竹,大学生也,眼红肿胀。佘云谷以苦寒治时疾之剂与之,眼愈肿且增两太阳痛。前药中再加石膏,不惟眼肿不消,头痛不止,且令遍身胀闷,寝食俱废。予为脉之,弦大而无力,乃用蔓荆子、桑白皮、柴胡、香附、夏枯草、甘草、芽茶,一帖而痛定,两帖肿消,四帖全瘳。《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养生类要》:[前集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并序]取红铅法
用无病室女月经首行者为最次二三者为中四五为下取法以黑铅打一具如月信动时即以此具置阴户上以软绢兜住如有即取之约一二钟许沉底红如朱砂者此为母气真元也其面上有黄色浮起此为发水即用棉纸轻轻拖渗去只将沉底荡干听用《养生类要》明吴正伦公元1368年—1644年
-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三良姜五十六]红豆蔻
炒用。辛,温,无毒。主治略同。忽然恶心,含咽之。(验方第一。)霍乱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霍乱呕甚,水煎枣引。(第三。)头痛,生研吹鼻。(第四。)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本草易读》清汪讱庵公元1644-1911年
- 《炮炙全书》:[卷第一草之属]红豆蔻
即高良姜子,苦、辛,温。炒过入药。肆中名伊芳豆缩砂,售者乃此也。《炮炙全书》
- 《海药本草》:[草部卷第二]34.红豆蔻
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择嫩者,加入盐,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此外无诸要使也。生南海诸谷。(《大观》卷九页51,《政和》页236,《纲目》页810)《海药本草》五代李珣公元907-960年
- 《得配本草》:[卷二草部]红豆蔻
即良姜子辛,热。入手足太阴经。温肺醒脾,散寒燥湿,解酒毒,消食积。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东壁土拌炒,或吴茱萸泡汤浸炒。动火致衄,伤目,不可常用。脾肺素有伏火者禁用。《得配本草》清严西亭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红木香
红皮藤一名广福藤,又名紫金皮。立夏后生苗,枝茎蔓延,叶类桂,略尖而软,叶蒂红色,咀之微香,有滑延。根入土,入药用,须以水洗净,去外粗皮,取内皮色红者用之。入口气味辛香而凉沁,如龙脑。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紫金锭中必不可少。雷头风肿痛贴痛法∶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如膏,调敷,药到立止,如神。汪连仕云∶金谷香今人呼紧骨香,即红木香,一名木腊,正名
- 《汤液本草》:[卷之四草部]红豆蔻
气温,味辛。无毒。《本草》云∶主肠虚水泻,心腹绞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不宜多服,令人舌粗不能饮食。《液》云∶是高良姜子,用红豆蔻复用良姜,如用官桂复用桂花同意。《汤液本草》元王好古公元1298年
- 《外科传薪集》:红膏药
蓖麻子(去壳二斤)老松香(一斤)纬丹(五钱)先将蓖麻研烂。加松香打和再加麝香二钱。再打。看老嫩。老者加蓖麻子。嫩者加松香。《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公元1912-1949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