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上实下虚针方
摘要:上实下虚针方指“上实下虚”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岜《针方六集·尊经集》“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通而决之,是谓解结。”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5/4/28 9:52:05 79字 ]
相关词条:
- 上实下虚针方
拼音:shàngshíxiàxūzhēnfāng英文:上实下虚针方指“上实下虚”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岜《针方六集·尊经集》“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通而决之,是谓解结。”...
- 分中
拼音:fēnzhōng英文:HuántiàoGB30概述:分中为经穴别名,即环跳穴。出《针方六集·神照集》。环跳为经穴名(HuántiàoGB30)。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枢中(《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髀厌(《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髀枢(《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张志聪注),膑骨(《针灸大全》),髋骨(《针方六集》),分中(《针方六集·神照集》),环谷(《针灸...
- 太乙神针方
名·太乙神针方:太乙神针方为方剂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卷九方。组成:人参、麝香各四两,三七八两,山羊血二两,千年健、钻地风、肉桂、川椒、乳香、没药、小茴香、苍术各一斤,艾叶、防风各四斤,甘草二斤,穿山甲半斤。制法:上药为细末,用棉纸一层,高丽纸三层,纸宽一尺二寸五分,长一尺二寸,每针用药七至八钱,将纸卷紧呈一般艾卷状。用法用量:用时将针点燃,按穴位或痛处灸治。功能主治:主治痛风寒湿,筋骨疼痛。...
- 针方六集
拼音:zhēnfāngliùjí英文:《针方六集》为书名。明·吴崑撰。成书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书分六集。①神照集:论述经脉、腧穴、骨度等,并附图解。②开蒙集:注释《标幽赋》,并论五门八法及六十六穴。③尊经集:引用《内经》原文,讲述九针、候气、见气、取气、置气等针刺手法。④旁通集:阐发针药关系、八法理论及针刺手法。⑤纷署集:叙述腧穴的主治及操作。⑥兼罗集:辑录各家歌赋及灸法,兼有作者的评...
- 五刺五应针方
拼音:wǔcìwǔyìngzhēnfāng英文:五刺五应针方指应合五脏、五体(皮、肉、脉、筋、骨)的五种针刺方法。见吴崑《针方六集·尊经集》“浅纳而疾发针,无及肌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肺之应也;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心之应也;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者,脾之应也;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肝之应也;直出直入,深纳之至骨,所以上下摩骨,以取骨痹,肾之应也。”此法出于《...
- 上热下寒针方
拼音:shàngrèxiàhánzhēnfāng英文:上热下寒针方指“上热下寒”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岜《针方六集·尊经集》:“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下于经络者,针而灸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 上寒下热针方
拼音:shànghánxiàrèzhēnfāng英文:上寒下热针方指“上寒下热”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崑《针方六集·尊经集》:“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火熨项与肩胛,令热上合乃至,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 针方
拼音:zhēnfāng英文:《针方》为书名。唐·甄权撰。一卷。书佚。见《新唐书》。...
- 先天性肠旋转异常
以及整复扭转的肠管,使十二指肠沿着右侧腹直下,小肠置于腹腔右侧,将盲肠和结肠置于腹腔左侧部(Ladd术)。常规切除阑尾,以免今后发生误诊。横结肠后位时,多因反向旋转之故,整复要求将扭转的肠管按反时针方向旋转360°,使腹膜后的横结肠转到肠系膜根部的前方,并将盲肠与升结肠固定于右侧腹膜壁层,肠系膜血管前方的十二指肠下部移位到腹部右侧,防止受压,解除反向旋转所致的肠系膜静脉淤滞,使恢复通畅。病理改变...
- 吴崑
拼音:wúkūn英文: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吴崑(1552-1620年?)。字山甫,号鹤皋、参黄子。自幼聪颖,善属文。家藏医书甚多,崑好慕医术。后因举子业不售,专而攻岐黄术。以同邑名医余午亭习医,尽得其术。后又到各地游学。...
- 海底
拼音:hǎidǐ英文:HuìyīnCVl概述:海底为经穴别名,即会阴。出《针方六集·神照集》。会阴为经穴名(HuìyīnCV1,RN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下阴别(《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屏翳(《针灸甲乙经》),平翳(《医宗金鉴》),金门(《备急千金要方》),神田(《圣济总录》),海底(《针方六集·神照集》),下极(《类经图翼》)。属任脉。会阴是任脉之别络;冲脉、督脉、任脉之交会穴。此穴...
-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gqiánlùjiǎnyāshù颈椎病前路减压术手术图解⑴显露椎体和间盘⑵环锯钻孔(正面)⑶顺时针方向旋入椎体(断面)⑷用刮匙刮除骨赘⑸用枪式咬骨钳清除骨赘⑹椎体间植骨融合图1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图2椎体后缘及后外侧骨赘压迫脊髓及神经根⑴切除横突孔周围骨质,显露椎动、静脉⑵将椎动、静脉牵开保护,切除椎体侧方骨赘⑶切除椎体后方骨赘图3颈椎病前路椎间孔扩大术适应证1.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手术
肠与右侧后腹壁间的膜状腹膜索带(Ladd’sbands)或盲肠本身压迫十二指肠造成梗阻(图12.8.2-3,12.8.2-4)。2.小肠扭转小肠系膜根部仅是肠系膜上动脉周围很小的附着点,易于发生顺时针方向的小肠系膜扭转,造成小肠不同程度的扭转、梗阻、绞窄甚而坏死。严重的扭转可达2~3周。轻度扭转,时而复位,可表现为发作性呕吐(图12.8.2-5)。小肠扭转和十二指肠梗阻可单独或并存。3.仅少数病...
- 鹤皋山人
拼音:hègāoshānrén英文:鹤皋山人即吴崑。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
- 吴鹤皋
拼音:wúhègāo英文:吴鹤皋即吴崑。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
- 吴山甫
拼音:wúshānfǔ英文:吴山甫即吴崑(kūn)。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
- 引气法
拼音:yǐnqìfǎ英文:概述:引气法为针刺方法名。即行气法。行气法指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一类针刺方法。亦称引气法、通气法和导气法。《针灸大成》:“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得病所。”《黄帝内经灵枢·官能》“切而转之,其气乃行”。是采用捻转等法促使针感的传导。《针灸大成》卷四:“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至病所。”说明本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主要包括提插行气、呼吸行...
- 臗骨
拼音:kuāngǔ英文:HuántiàoGB30臗骨为经穴别名。见《针方六集·神照集》。即环跳。环跳为经穴名(HuántiàoGB30)。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环: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当下肢环曲呈跳跃式时取穴,故名。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
- 神经性皮炎
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皆属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不治则沿漫项背。”历代医家临床上多用凉血清热疏风、养血润燥、健脾渗湿等法为主,并配合外治。一些医籍,如《儒门事亲》、《本草纲目拾遗》等还有用针灸方法治疗顽癣的记载。现代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报道,始见于50年代中期,最初的文献多是用针灸疗法和外治法960年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内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比较普遍;针灸治疗则以皮肤针的应用报道较...
- 旋光度
tion旋光度又称旋光率,比旋光度。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的化合物液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称为右旋,用“+”表示;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称为左旋,用“-”表示)。旋光仪是用来测定光学活性物质旋光能力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光学活性物质可以旋转偏振光平面,其大小和方向除了与该物质结构有关外,还与测定时的温度、所用光的波长、溶液的浓度和溶剂、旋光管的长度...
- 骻骨
E1)。出《类经图翼》。位于股前区,梁丘两旁各1.5寸,一肢2穴。主治两脚膝红肿痛、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脚丫风痛、举动不得等。一般斜刺0.5~1.0寸;可灸。经穴别名·髋骨:髋骨为经穴别名。见《针方六集》。即环跳。环跳为经穴名(HuántiàoGB30)。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环: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当下肢环曲呈跳跃式时取穴...
- 肠扭转
扭转治疗:肠扭转是一种较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时期内发生肠绞窄、坏死,死亡率为15~40%,死亡的主要原因常为就诊过晚或治疗延误,一般应及时手术治疗。(一)扭转复位术将扭转的肠袢按其扭转的相反方向回转复位。复位后如肠系膜血液循环恢复良好,肠管未失去生机,则还需要解决预防复发的问题,如为移动性盲肠引起的盲肠扭转,可将其固定于侧腹壁;过长的乙状结肠可将其平行折叠,固定于降结肠内侧,也可行二期手...
- 先天性肠旋转不全整复术
、或高位骶管麻醉。手术步骤1.体位平卧位。2.切口右中经腹直肌切口。3.显露肠管进入腹腔后,可见扭转扩张的小肠,充血或呈青紫色,术野看不到右半结肠、盲肠和阑尾[图1⑴]。将全部小肠提出切口外,翻向上方并妥为保护,可发现肠系膜根部呈柄蒂状,大部分小肠以肠系膜根部为轴心,悬吊在腹腔中,向顺时钟方向扭转,有的可扭转达2~3圈以上;有时可见有一段末端回肠或盲肠、升结肠缠绕在扭转的肠系膜根部[图1⑵]。4...
- 肝右叶切除术
分支的梗阻和复发性感染常导致右肝大范围损害,门管区纤维化,导致相应肝组织的萎缩;③左叶肝组织的代偿性增大,使肝失去正常的形态和左右叶间的比例,并逐渐发生以下腔静脉为轴心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变化,从而使有病变的肝右叶被推挤至右后方,使显露及手术分外困难;④肝右叶未表现纤维化及萎缩者,由于远较肝左叶大而厚,加之炎症充血,致手术费时、创伤大、创面宽、出血或渗血多,术后并发症亦多。因而,肝胆管结石病施行肝右...
- 针刺方向
拼音:zhēncìfāngxiàng英文:needlingdirection针刺方向指进针时针尖所刺的方向。针刺方向的确定主要根据经脉循行走向,腧穴分布部位和针刺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使针感到达病痛部位,也可将针尖指向病痛部位。选择针刺方向时应注意朝安全方向针刺,避开大血管、神经干、重要组织器官、内脏等;或朝有针感方向,朝病灶所在方向刺;或根据穴位分布部位而确定针刺方向。针刺方向的确...
- 蝶转法
拼音:diézhuǎnfǎ蝶转法推拿手法名。该法用右手全掌贴附在病人脐部,缓慢、柔和地反复作顺时针方向的旋压,但手掌不移动。必要时左手可按在右手手背上以辅助用力。有温通气血,缓解胃痛等作用。...
-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二、培训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
- 针灸处方学
针灸处方学》为书名。杜元灏主编。2004年3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内容共分为十八章,第一章至第二章分别论述了针灸处方的特点、分类、针灸治则及针灸处方的组成要素。第三章至第十八章分别论述了疏通经络方、协调阴阳方、调神开窍方、安神利眠方、通窍方、止痛方、解表方、通利方、和解方、清热方、补益方、固摄方、理气方、调理经血方、消导化积方及治风方等十六类252个针灸处方的组成、操作、功效、主治、方解、应...
- 中外卫生要旨
要旨》为养生学汇编。5卷。清·郑官应辑。刊于1890年。前3卷为国内的养生保健资料,除辑录文史、佛、道诸书养生论述外,合刊了《却病延年动功》、《易筋图说》、《八段锦坐功图》、《真人咏蛰龙法》、《六字延寿诀》、《重刊太乙针方》等有关养生、导引、针灸等书,增补了《随息居饮食谱》;卷4~5为国外部分,有《泰西卫生要旨》及其补充资料。全书虽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论述,但编排杂乱观点兼收并蓄,应分析批判地对待。...
- 代针散
拼音:dàizhēnsǎn英文:概述:代针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疡医大全》卷八方之代针散:组成:木鳖子、川乌。制备方法:水磨。功能主治:《疡医大全》卷八方之代针散主治恶毒肿痛,日久不出头者。用法用量:以鹅翎扫刷疮上,留豆大一处出脓,如药水干再刷。以鹅翎扫刷疮上,留豆大1处出脓。如药水干,再刷上。不过1时即穿。《囊秘喉书》卷上方之代针散:处方:胆星3分,指甲2-3寸,冰片5厘,朱砂少许。...
- 针灸处方
xibustionpreion;acu-moxibustionpreion针灸处方(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reionacu-moxibustionpreion)是指运用针灸进行预防治疗疾病时所确立的具体方案,包括施术穴位、施术方法。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方法,加以配伍组合而成。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治疗方案的表现形式,包括治则治法、腧穴配...
- 新针灸方集
拼音:xīnzhēnjiǔfāngjí英文:《新针灸方集》为书名。杨医亚编。1954年由上海大东印刷厂出版。...
- 铜人针灸方
拼音:tóngrénzhēnjiǔfāng英文:《铜人针灸方》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绿竹堂书目》。书佚。...
- 气针丸
拼音:qìzhēnwán英文:概述:气针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奇效良方》卷二十六方之气针丸: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大黄各四两,牵牛子(取头末,半生,半炒)半斤。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煎汤送下。功能主治:《奇效良方》卷二十六方之气针丸主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心胸刺痛拒按,六脉沉伏。《奇效良方》卷二十八方之气针丸:组成:木香4两,槟...
- 针砂方
拼音:zhēnshāfāng《奇效良方》卷五十四:别名:针砂水组成:针砂。主治:气瘿。用法用量:浸于水缸中,平日饮食,皆用此水,10日1换针砂,服之半年,自然消散。附注:针砂水(《医统》卷六十七)。方中针砂用量原缺。《医统》用不拘多少。...
- 中国针灸处方学
拼音:zhōngguózhēnjiǔchùfāngxué英文:《中国针灸处方学》为书名。肖少卿编撰。1986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针灸处方概述,主要介绍针灸处方的规律、原则、配穴方法以及腧穴的主治作用;下篇为常见病症针灸处方,按内、外、妇、儿、皮肤、五官、急救等科分列处方。...
- 小腿抽筋
拼音:xiǎotuǐchōujīn英文:小腿抽筋的典型症状:肌肉强直、疼痛骤作。推拿疗法治小腿抽筋:①用拇指点揉承山约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②用拇指点按足三里30次,力度稍重,两侧可同时进行。③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阳陵泉1分钟,力度适中。④以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拿捏腓肠肌至跟腱太溪、昆仑处,重复3~5遍。...
- 脑堂
拼音:nǎotáng英文:NǎohùGV17脑堂为经穴别名。即脑户。《针方六集·神照集》:“在头后风府穴上一寸五分,玉枕骨下陷中。”脑户为经穴名(NǎohùGV17)。出《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的交会穴。脑:脑髓;户:门户。督脉循脊上行入脑。穴在枕部,相当于脉气入脑的门户,故名。位于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
- 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方法
拼音:zhēnjiǔliùjué:shénjīngbìngzhēnjiǔxiàndàifāngfǎ英文:《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方法》为书名。高维滨著。2007年4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介绍了神经解剖,神经病检查法、定位诊断方法及神经病常用针灸、中药治疗规律及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神经病常见症状及120余种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法。...
- 针灸处方集
拼音:zhēnjiǔchùfāngjí英文:《针灸处方集》为书名。阎洪臣、程绍恩编著。1983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针灸方法和经穴的位置、功能、探讨针灸处方的基本规律和配穴方法,重点论述80种疾病的辨证处方。...
- 北方针叶林
的云杉、冷杉组成的针叶林叫做“阴暗针叶林”。动物以麋、黑熊、鹿、貂和啮齿类为多,此外尚有虎、驯鹿等。低温限制了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的活动,使北方针叶林下具有很厚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在有积水或湖泊地方还有泥炭的积累。所以在这里物质循环比较缓慢,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迥然不同。北方针叶林受低温限制,生产力较低,约为0.5—3克/米2·天。但林木寿命长,植物物质的现存量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林副产品...
- 开蒙集
拼音:kāiméngjí英文:《开蒙集》为针灸书名。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为《针方六集》针灸丛书系列之一。《针方六集》为针灸丛书,6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1《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2《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3《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卷4《旁通集》...
- 本草万方针线
拼音:běncǎowànfāngzhēnxiàn英文:《本草万方针线》为书名。八卷。清·蔡烈先辑于1712年。本书将《本草纲目》中所附的单方(包括全部附方以及发明项下的个别处方)15000余首,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每一病证均记明该书的卷、页数。内容分为通治部、外科、女科、儿科、上部、中部、下部共七部,105门。每门分列各种病证,计收集单验方约一万五、六千条。是《本草纲目》有关病证治疗方剂的一种检...
- 质量方针
拼音:zhìliàngfāngzhēn英文:qualitypolicy质量方针(qualitypolicy)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 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
拼音:chángjiànbìngshíyòngzhēnjiǔpèifāng英文:《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为书名。石学敏主编。2003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分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包括针灸配穴原则、特定穴配穴法、醒脑开窍法等;第2部分从常见82个病种针灸配方进行论述;第3部分分别从“是动病”和“所生病”原文病症的证候分析和病症的证候的临床证治进行阐述。...
- 大经
dian;概述:大经为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②指本经的经脉;③指十二正经。较大的经脉·大经:大经指较大的经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本经的经脉·大经:大经指本经的经脉。《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十二正经·大经:大经指十二正经。《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
- 针灸经验方
拼音:zhēnjiǔjīngyànfāng英文:《针灸经验方》为书名。朝鲜许任著。三卷。1778年刊行于日本。上卷论穴;中、下卷为临证治疗。...
- 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
拼音:shíyòngzhēnjiǔjīngyànchùfāngshǒucè英文:《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为书名。杨元德编。2003年3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与针灸处方有关的一部分针灸的基本理论(经络)、基本知识(腧穴)、基本技能(手法)。重点写明针灸处方的原则与常见病、疑难病的针灸处方,每病举出毫针的3~5组处方或更多。包括家传与笔者的经验处方。...
- 复方两面针漱齿液
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6.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理作用: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
- 复方卡铁针
拼音:fùfāngkǎtiězhēn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甲砷酸铁;复方卡古地铁;复方卡铁针外文名:InjectionIronCacodylateco.适应症:用于慢性贫血、神经衰弱、病后恢复期等。用量用法:肌注或皮下注射:每日1ml。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规格:注射液(含卡古地铁、甘油磷酸钠、士的宁等)。...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