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食恶寒

目录

1 拼音

shāng shí è hán

2 英文参考

cold aversion with improper die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伤食恶寒为病证名[1]。因饮食过度所致恶寒证。《证治汇补·恶寒章》:“伤食恶寒,由饮食过度,宿食内停,或食冷物所致。脉必沉滑,恶心头痛,饱闷咽酸。宜从消导,食化而寒自己。”

参见恶寒、伤食:

恶寒(音wù误)为症状名[2]。即怕冷[2]。诸邪郁遏表阳,或阳虚卫弱所致[2]。《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丹溪心法·恶寒》:“阳虚则恶寒。”《张氏医通·寒热门》:“有卫气虚衰,不能实表分肉而恶寒者;有上焦之邪,隔绝营卫,不能升发出表而恶寒者;有酒热内郁,不得泄而恶寒者。背恶寒是痰饮。……外感、内伤、伤食、温痰、火郁、皆有恶寒,非独阳虚也。”《证治汇补·恶寒》:“此第言阴阳正虚之病,他如风、寒、暑、湿、痰、火、郁、瘀、痈、疮,一切邪气拂郁于表,表中之阳气不能发越者,皆令恶寒。”又:“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幕之中,猛火近热之处,仍觉憎寒拘急,甚则毫毛毕直,鼓颔战栗,非若恶风之候,见风则凛凛畏惧,无风则坦然自适也。”本证有外感恶寒、内伤恶寒两类[2]。外感者,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疟疾等病症[2]。内伤者,有阳虚恶寒、痰饮恶寒、郁火恶寒等[2]

伤食为病证名[3]。指饮食损伤脾胃,食物不能消化所致的病证[3]。症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脉滑[3]。见《丹溪心法·伤食》,一名食伤[3]。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其中以健脾消导之法最为常用[3]。方如保和丸、平胃散之类[3]。伤食有伤谷、伤面、伤肉、伤鱼鳖、伤蟹、伤蛋、伤生冷果菜、伤酒、伤茶、宿食、食滞、五味过食等[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