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上痞为病证名,指上焦闭塞不通所致痞症[1]。《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证见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治宜桑白皮、槟榔、木通、大黄、黄芩、泽泻等。[1]
痞指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外有形也。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误下而然者,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则为痞;饮食痰积不能施化则为痞;湿热太盛,土乘心下则为痞。既痞与湿同治,惟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略与疏导。”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2]。
4 参考资料
治疗上痞的穴位
- 兴隆
二穴,小肠为腑,主心中冷惫年深,气上攻或结双痃或痞块,兴隆二穴与针通。其穴在脐角斜上一寸,以指按痃...
- 下脘
胃,肠鸣,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腹坚硬胀,痞块连脐上,呕逆,日渐消瘦,胃溃疡等。下脘穴的别名:下管(...
- 下管
疾,腹中痞块,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胃脘疼痛,呃逆,不欲食,小儿疳疾,虚肿,小便...
- 肓门
于肓膜。”张隐庵曰:“络小肠之脂膜谓之肓。”本穴上有膏盲,下有胞肓,前有肓俞,与三焦俞平,在十三椎...
- 长平
季胁下,如同屏障内脏之门户,故名。章,障也。山丘上平者亦曰章,又是障的意思。犹云障碍也。门,禁要守...
- 更多治疗上痞的穴位
治疗上痞的方剂
- 生芦根八味饮子
细细饮,不限遍数冷暖,亦不限食前后服。制备方法:上切。附注:此饮子虽不能顿除热病,然于诸侯不觉有加...
- 曾青丸
小量儿与之,日3服。服之当微烦,勿怪。制备方法: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猪、鱼、...
- 治痞膏
,水胶8两。主治:痞。用法用量:贴痞处,待痞化,去药。制备方法:好黄酒2钟,同水熬成珠,摊狗皮上。...
- 痞积血瘕膏
草乌1两。主治:痞积血瘕。用法用量:用狗皮摊贴痞上,外以布条扎住。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先将陀僧末入...
- 三脘痞气丸
功能主治:《御药院方》卷三方之三脘痞气丸主治三焦痞滞,气不升降,水饮停滞,不得流行,胁下虚满,或时...
- 更多治疗上痞的方剂
治疗上痞的中成药
- 失笑丸
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者。方解:方中枳实行气消痞...
- 挨癖丸
灵脂3钱,北大黄3钱,巴豆(压去油尽)1钱。制法上为1末,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乳癖谷症,...
- 阿魏化痞膏
乌(生)2两,(??)螂2两,胡黄连2两。制法:上药碎断,用香油7.5kg炸枯,去渣过滤,炼至滴水...
- 二十九味能消散
下的有关规定。(附录第10页)功能与主治:祛寒化痞,消食,调肝益肾。用于食积不化,胃肠肝区疼痛,肾...
- 消痞阿魏丸
(附录ⅠA)。功能与主治:消痞积。用于症瘕积聚,痞块疟母。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5g,一日2次...
- 更多治疗上痞的中成药
上痞相关药物
- 健胃消炎颗粒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
- 小儿消食健胃丸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酌减,三岁以上者可酌增。【禁忌】虚寒泄泻者忌服。【注意事项】1...
- 健胃消炎颗粒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规格...
- 复方陈香胃片
滞型胃脘疼痛、脘腹痞满、嗳气吞酸等症,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属气滞证者。【规格】每片重0.28克【用法...
- 苏子降气丸
纳气。用于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规格】每13粒重1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 更多上痞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上痞
- 《高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脘所经。及脘外膈分之总名。此处闷满。系虚寒之气。上痞阳位之应。夫呕虽有寒热之不同。若呕而胸满。则为寒...
-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八时气门]时气二日
)桂心(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赤芍药(一两)上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二钱。良久再服。未...
- 《华佗神方》:[卷一]一○四五·论三痞
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是为上痞。又如肠满胀,四肢倦,行立艰,食以呕,多冒昧,减...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暑
。热痰聚脘。苦辛自能泄降。非无据也。(暑热阻气中痞不运)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干姜加杏仁枳实。王身热自汗...
- 《续名医类案》:[卷四]伤风
然无头痛体痛恶风诸症。旬日来,杂治皆不效。其胸以上痞隔,渐至汤饮到喉而止,脉之关以上微浮,此瓜蒂散症...
- 更多古籍中的上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