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

目录

1 拼音

shāng hán yǔ fù shāng hán

2 英文参考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伤寒与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感染性疾病,分别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经消化道入侵人体感染而致[1]。病原菌经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在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生长繁殖,释放入血,进入肝、脾、骨髓等大量繁殖,再次入血,引起人体典型感染发作[1]。伤寒与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是其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在水源受到污染时,可引起暴发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节多发[1]

伤寒、副伤寒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1]

4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

5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5.1 流行病学史

夏秋季节,不洁饮食、与患者接触等[1]

5.2 典型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

5.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1]

5.4 病原学检查

怀疑伤寒与副伤寒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血和骨髓培养,阳性培养结果可以确诊本病;肥达反应对伤寒与副伤寒诊断有辅助价值[1]

6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6.1 隔离措施

伤寒与副伤寒患者需要隔离,排泄物需要进行消毒处理[1]

6.2 一般治疗

患者适当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多渣与产气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高热患者可适当补液,物理降温为主[1]

6.3 病原治疗

(1)首选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治疗,我国临床分离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对这类药物耐药率还比较低;成人常用诺氟沙星(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疗程10~14天;口服困难者可先静脉滴注,继后改为口服给药;18岁以下儿童慎用;慢性病原携带者需要治疗至少4周以上;[1]

(2)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适用于儿童与孕妇,成人2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给药;儿童10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

6.4 并发症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疾病第2~3周是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多发阶段,需要加以注意[1]

7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0-5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