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āng hán yǔ fù shāng hán
2 英文参考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伤寒与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感染性疾病,分别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经消化道入侵人体感染而致[1]。病原菌经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在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生长繁殖,释放入血,进入肝、脾、骨髓等大量繁殖,再次入血,引起人体典型感染发作[1]。伤寒与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是其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在水源受到污染时,可引起暴发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节多发[1]。
4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
5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5.1 流行病学史
夏秋季节,不洁饮食、与患者接触等[1]。
5.2 典型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为伤寒与副伤寒最主要临床表现,体温逐步上升,极期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检发现典型皮肤玫瑰疹、肝脾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消化道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1]。
5.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1]。
5.4 病原学检查
怀疑伤寒与副伤寒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血和骨髓培养,阳性培养结果可以确诊本病;肥达反应对伤寒与副伤寒诊断有辅助价值[1]。
6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6.1 隔离措施
6.2 一般治疗
患者适当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多渣与产气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高热患者可适当补液,物理降温为主[1]。
6.3 病原治疗
(1)首选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治疗,我国临床分离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对这类药物耐药率还比较低;成人常用诺氟沙星(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疗程10~14天;口服困难者可先静脉滴注,继后改为口服给药;18岁以下儿童慎用;慢性病原携带者需要治疗至少4周以上;[1]
(2)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适用于儿童与孕妇,成人2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给药;儿童10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
6.4 并发症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疾病第2~3周是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多发阶段,需要加以注意[1]。
7 参考资料
伤寒与副伤寒相关药物
- 呋喃唑酮片
疾,肠炎、霍乱,也可以用于伤寒、副伤寒、贾第鞭毛虫病、滴虫病等。与制酸剂等药物合用可治疗幽门螺杆菌...
- 呋喃唑酮片
疾,肠炎、霍乱,也可以用于伤寒、副伤寒、贾第鞭毛虫病、滴虫病等。与制酸剂等药物合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
- 氯霉素滴耳液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下列细菌...
- 氯霉素胶丸
品后发生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尚不清楚。与本品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作用,则认为是由于药物抑制...
- 氯霉素耳栓
早产儿不宜使用。【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与林可霉素类或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发生...
- 更多伤寒与副伤寒相关药物
治疗伤寒与副伤寒的中成药
- 新雪丹
5.5%。用该药与羚羊角水煎液为对照,对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致热家兔退热的比较试验表明,该药与羚...
- 桂枝茯苓丸
、结核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桂枝醇提取物还对肺炎球菌、大...
- 紫雪丹
,心悸,气促等症,故应中病即止。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
- 连花清瘟胶囊
学中医学院药理室实验证实,连花清瘟胶囊对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三联菌致家兔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 双黄连胶囊
所致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解热--显著降低伤寒、副伤寒所致家兔的体温升高。功能与主治:适用于病毒或细...
- 更多治疗伤寒与副伤寒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