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眩晕

目录

1 拼音

shāng fēng xuàn yūn

2 英文参考

anemogenous vertigo[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伤风眩晕为病证名[1]。又称风晕[1]。指感冒风邪及头风证所致的眩晕[1]。《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伤风眩晕,必恶风自汗,或素有头风而发。宜芎劳散。”

参见眩晕、风寒眩晕、风热眩运、头风眩晕:

眩晕为病名[2]。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眩运、头旋眼花[2]。眩,视物黑暗不明或感觉昏乱;晕,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2]。《医碥·眩晕》:“眩,惑乱也,从目从玄。玄,黑暗也,谓眼见黑暗也,虚人久蹲陡起,眼多黑暗是也;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证治汇补·眩晕章》:“其状目暗,耳鸣,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不省人事。盖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2]。《东医宝鉴·外形篇》:“眩晕,有风,有热,有痰,有气,有虚,有湿。”历代医家有不同论述。如刘河间主风火[2]。《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朱丹溪主痰[2]。《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2]。《景岳全书·杂证谟》:“无虚不能作眩。”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2]。相当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2]

风寒眩晕为病证名[3]。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因感受风寒外邪所致的头晕目眩[3]。有风邪眩晕与寒邪眩晕之分[3]。风邪眩晕,症见头痛额痛,骨节烦痛,身热多汗,上气喘逆,躁扰时晕[3]。治以祛风为主[3]。用羌活防风汤等方[3]。寒邪眩晕,症见身热无汗,恶寒拘紧,头痛身痛,时时眩冒[3]。治以散寒为主[3]。用羌活败毒汤等方[3]

风热眩运为病证名[4]。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热上壅所致的头目眩晕[4]。《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热上冲眩晕,必胸中不利,旋运欲倒。”治宜疏风清热,用羌活汤、荆黄汤等方[4]

头风眩晕为病证名[5]。见《医碥·眩晕》。又称头风眩运[5]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