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叶

目录

1 拼音

shān cí gū yè

2 《中医大辞典》·山慈菇叶

山慈菇叶为中药名,出自《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

2.1 来源及产地

兰科植物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Rolfre或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Makino等的叶。前者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后者分布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1]

2.2 功能主治

主治乳痈,便毒,疮肿[1]

2.3 用法用量

捣敷[1]

2.4 运用

山慈菇花:研粗末煎服治血淋涩痛[1]

3 《中华本草》·山慈菇叶

3.1 出处

出自《证类本草》

3.2 拼音名

Shān Cí Gu Yè

3.3 英文名

leaf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2.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3.5 原形态

1.杜鹃兰,陆生植物。假鳞茎聚生,近球形,粗1-3cm。顶生1叶,很少具2叶;叶片椭圆形,长达45cm,宽4-8cm,先端急尖,基部收窄为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直立,粗壮,通常高出叶外,疏生2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偏向一侧,紫红色;花苞片狭披针形,等长于或短于花梗(连子房);花被片呈筒状,先端略开展;萼片和花瓣近相等,倒披针形,长3.5cm左右,中上部宽约4mm,先端急尖;唇瓣近匙形,与萼片近等长,基部浅囊状,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前端扩大并为3裂,侧裂片狭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花期6-8月。

2.独蒜蒜兰,陆生植物,高15-25cm。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2cm,顶生1枚叶,叶落后1杯状齿环。叶和花同时出现,椭圆状披针形,长10-25cm,芝2-5cm,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花葶顶生1朵花。花苞片长圆形,近急尖,等于或长于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红色;萼片直立,狭披针形,长达4cm,宽5-7mm,先端急尖;唇瓣基部楔形,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内面有3-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及林下阴湿处。

2.生于海m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3.7 性味

味甘;微辛;性寒

3.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痈肿疮毒

3.9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3.10 各家论述

《纲目》:除乳痈、便毒。

3.11 摘录

《中华本草》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