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菊

目录

1 拼音

shān bái jú

2 英文参考

threevein aster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菊科植物三褶脉马兰的全草·山白菊

山白菊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红管药之别名[1]

3.1 别名

山白菊、田边菊、山马兰、八月霜[2]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iodes Turcz.的全草。分布几遍全国[2]

3.3 性味

苦、辛,凉[2]

3.4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祛痰止咳,凉血止血,解毒[2]

1.治风热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泌尿系感染,鼻衄。煎服:15~60g[2]

2.捣敷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外伤出血[2]

3.5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黄酮类,从中分离出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芸香苷、山柰酚及其3-鼠李糖葡萄糖苷等。根含皂苷[2]

3.6 药理作用

煎剂及所含黄酮在动物试验中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及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小鼠甲状腺对131碘的积聚和增加甲状腺的活力,提高肌体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变形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

4 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带根全草·山白菊

4.1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4.2 拼音名

Shān Bái Jú

4.3 别名

野白菊(《植物名实图考》),小雪花、白升麻(《贵州民间药物》),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4 来源

为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基部狭,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粗糙有毛,脉3条,明显。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圆形,苞片2~3列,边缘薄;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平,冠毛丰富,锈色或暗白色。花期秋季。

4.6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水沟边、旷野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4.7 化学成份

含黄酮甙类、皂甙类,以及醣类、酯类、鞣质、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类(主要为甾体皂甙),而无黄酮类;地上部分(茎、叶)主要含黄酮甙类,而无皂甙。皂甙类的祛痰作用较好,黄酮甙类的止咳作用较好,故一般以带根全草入药。

4.8 性味

苦辛,凉。

①《植物名实图考》:"凉。"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苦辛,凉。"

4.9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

①《植物名实图考》:"煎洗无名肿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解表除热。治感冒风热。"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凉血止血。治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乳腺炎,鼻衄,蕲蛇、蝮蛇咬伤。"

④《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治毒蛇咬伤,蜂螫虫咬伤,疔疮,扭伤,外伤出血。"

4.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4.11 附方

①治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山白菊一两。水煎服。

②治感冒发热:山白菊根、一枝黄花各三钱。煎水服。

③治鼻衄:鲜山白菊根、白茅根、万年青根、球子草各三钱。水煎服。

④治乳腺炎:山白菊根一两。水煎服。

⑤治蕲蛇、蝮蛇咬伤:小槐花鲜根、山白菊鲜根各一两。捣烂绞汁服,另取上药捣烂外敷伤口,每日二次。(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12 临床应用

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每日用新鲜全草3两(干2两),水煎4小时,浓缩,过滤,分2次服;或用全草制成片剂,每天3次,每次5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2两);或制成冲剂,每天2次,每次25克。均以1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疗效:按二个疗程水煎剂治疗581例分析,近期控制72例(占12.4%),显效105例(占18.1%);按337例三个疗程的分析,近期控制38例(占11.3%),显效96例(占28.2%);片剂治疗20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7例;冲剂治疗119例,近期控制7例(5.9%),显效17例(14.3%)。其中以单纯型较喘息型的效果明显;消炎、平喘的效果不如止咳、祛痰。多数病人在服药后1~5天内开始见效,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痰色由黄转白,呼吸舒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转为正常。副作用:一般在服药后1~2天内,少数病人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或偶有咽干、烦躁、腹胀、腹泻、便血、尿频、荨麻疹等反应,无需停药,3~5天内可自行消失。服药期间对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均未见损害。此外,临床上曾用本品与醉鱼草,或与白果叶及兰香草制成复方片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但其疗效与单味三脉叶马兰并无明显差异。

4.13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