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痫

目录

1 拼音

sān xián

2 英文参考

three kinds of epileps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三痫为病名,出自《幼幼集成》。即风痫、惊痫、食痫[1]

4 风痫

风痫为病名[2]

4.1 痫证发作由本虚蓄热,风邪乘袭,或肝经有热引起者

风痫指痫证发作由本虚蓄热,风邪乘袭,或肝经有热引起者。《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痫病者,由心气不足,胸中蓄热,而又风邪乘之。病间作也,其候多惊,目瞳子大,手足颤抖,梦中叫呼,身热瘈疭,摇头口噤,多吐涎沫,无所觉知是也。”治宜用麻黄饮、茯神汤、钩藤丸、丹砂丸等[2]

4.2 发痫瘥后出现身体头面肿满或不能言语之证

风痫指发痫瘥后出现身体头面肿满或不能言语之证。多因痫发后气血尚虚,热未尽除,或因风冷之气留滞心之络脉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瘥后而肿满者,是风痫。风痫因小儿厚衣汗出,因风取凉而得之。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掣缩是也。其痫虽瘥,气血尚虚,而热未尽,在皮肤与气相搏,致令气不宣泄,故停并成肿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瘈疭是也。是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本证可见于乙脑等病的后遗症[2]

4.3 手足偏废如瘫痪之证

风痫指手足偏废如瘫痪之证。《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风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睫眼,或睫口,或口㖞牵引颊车。”本证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2] 。

5 惊痫

惊痫为病证名[3]

5.1 痫因受惊而发者

惊痫指痫因受惊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惊痫者,因惊怖大啼乃发。”治宜钱氏蛇黄丸等[3]

5.2 小儿惊风

惊痫指小儿惊风。唐宋医书所载的惊痫,即指小儿惊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惊痫者……轻者但身热面赤,睡眠不安,惊惕上窜,不发搐者,此名惊也。重者上视身强,手足拳,发搐者,此名痫也。”参痫、惊风条[3]

5.3 小儿痫证的类型之一

惊痫指小儿痫证的类型之一[3]。《备急千金要方》:“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痫也。”

5.4 惊风、痫证各种病证

惊痫泛指惊风、痫证各种病证(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3]

5.5 痫证发后可见头、口、目后遗症者

惊痫指痫证发后可见头、口、目后遗症者[3]。《奇效良方·五痫》:“惊痫为病,废头目,吊口目,或一目双目,或昏或冒,或邪视,或头,或摇头,或战脑。”

6 食痫·三痫

食痫为病证名。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或吐后发热,嗳吐馊气即发搐,大便酸臭等。治宜下之。用四味紫丸等[4]。《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痫为病,伤肉食,手足搐动,角弓反张,或拳挛,或张狂大声,如羊如犬大叫,吐出饮食方定。其饮食尽被痰涎包裹在其中。”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9.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