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散

目录

1 拼音

sān léng sǎn

2 概述

三棱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三棱散

3.1 处方

蓬莪术(煨)、益智仁、京三棱(煨)、青皮(去白)各二两,白茯苓(焙)四两,甘草(爁)三两[1]

3.2 炮制

上为细末[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盐少许,水煎温服,不拘时[1]

3.4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三棱散工功在宽胸利膈,消食和胃。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腹疼;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年高气弱,三焦痞塞,脘闷不舒[1]

3.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4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三棱散

4.1 组成

炒三棱、炒莪术各一两,益智仁、甘草、炒神曲、麦芽、橘皮各半两[1]

三棱(炮)5分,莪术(炮)5分,益智仁(去壳)5分,甘草(炙)5分,神曲5分,麦糵5分,橘红5分。

4.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三棱散功在补脾消食化积。治小儿尿白,久则成疳[1]

乳哺不节,过伤于脾,久则成疳,小儿积聚癖块。

4.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白开水冲服[1]

5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汤氏方之三棱散

5.1 处方

砂仁、甘草、炒益智仁、三棱、莪术、炒青皮各等分[1]

5.2 制法

为细末[1]

5.3 用法

冲服[1]

5.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汤氏方之三棱散主治积气腹痛[1]

6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三棱散

6.1 处方

人参七钱半,炮三棱、香附各一两半、青皮、益智仁、陈皮、炒枳壳、炒神曲、谷芽、大黄(半生,半熟)、紫苏各五钱,甘草(半生、生炙)一两一钱[1]

6.2 制法

为细末[1]

6.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陈仓米一百粒,水煎服[1]

6.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三棱散主治停滞疳积,发热泻痢酸馊,水谷不化。若气虚者加茯苓一两[1]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引张涣方之三棱散

7.1 处方

三棱(炮)、赤茯苓、当归、鳖甲(醋炙)各一两,炒枳壳、白术、木香各五钱。[1]

7.2 制法

为细末[1]

7.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加生姜七片,水煎频服[1]

7.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引张涣方之三棱散主治小儿乳癖结实不瘥[1]

8 《嵩崖尊生全书》卷七方之三棱散

8.1 组成

三棱八钱,川芎四钱,大黄(醋煨)一钱[1]

8.2 制法

上药为末[1]

8.3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8.4 主治

《嵩崖尊生全书》卷七方之三棱散主治气机凝滞,癖积疼痛[1]

8.5 附注

《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用法:研为末,清水煎服。

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之三棱散

9.1 方名

三棱散

9.2 组成

蓬莪术(煨)2两,益智仁2两,京三棱(煨,切)2两,青皮(去白)2两,白茯苓(焙)4两,甘草(爁)3两。

9.3 功效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之三棱散功在宽胸利膈,消酒食,和胃。酒食所伤,胸膈不炔,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脾疼;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年高气弱,三焦痞塞,常觉妨闷。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水1大盏,加大枣1个(擘破),盐少许,同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之三棱散

10.1 方名

三棱散

10.2 组成

京三棱1两(炮、锉),木香3分,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当归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川大黄3分(锉,微炒),桔梗3分(去芦头),桂心3分,槟榔3分,柴胡1两(去苗),干姜3分(炮裂,锉),诃黎勒3分(煨,用皮),防葵3分,白术半两。

10.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之三棱散主治气劳,心腹积聚,两胁妨闷,四肢羸瘦,不能起立。

10.4 用法用量

服每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0.6 用药禁忌

忌苋菜。

11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张涣方之三棱散

11.1 方名

三棱散

11.2 组成

京三棱(炮,锉碎)1两,赤茯苓1两,当归(洗,焙干)1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1两,白术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木香半两。

11.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张涣方之三棱散主治小儿乳癖,结实不愈。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7片,煎至5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2 《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全婴方》之三棱散

12.1 方名

三棱散

12.2 组成

京三棱(面裹煨焦,去面)。

12.3 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全婴方》之三棱散主治小儿阴疝核肿。

12.4 用法用量

3岁半钱,空心盐汤调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之三棱散

13.1 方名

三棱散

13.2 组成

缩砂仁、甘草(炙)、益智(炒,去壳)、三棱、莪术、青皮(去白,炒)各等分。

13.3 主治

《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之三棱散主治气积腹痛。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白汤点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普济方》卷三九○方之三棱散

14.1 方名

三棱散

14.2 组成

益智(炒,去壳)半两,三棱半两,莪术半两,青皮(炒)半两,香附子半两,青木香半两,砂仁半两,甘草2钱半。

14.3 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方之三棱散小儿心腹痛。

14.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水煎服。次与保童丸之类,微利取效也。

15 《汉药神效方》之三棱散

15.1 方名

三棱散

15.2 组成

三棱10钱5分,莪术10钱5分,芍药10钱5分,延胡索10钱5分,乙切草(即小连翘,茎叶皆用)10钱5分,黑大豆1两,生姜1两(豆、姜2物用醋5分煮之,豆煮烂时,取出炙干),牡丹皮9钱8分,肉桂9钱8分,当归9钱8分,干地黄9钱8分,乌药9钱8分,黄菊花9钱8分。

15.3 主治

《汉药神效方》之三棱散主治妇人经水时腹痛甚,数年不愈;及产后瘀血不下,气上冲,谵言狂语。

15.4 用法用量

每次用5分,和温酒或白汤醋服之。

15.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细末,混和。

16 《幼科折衷》卷上方之三棱散

16.1 方名

三棱散

16.2 组成

人参、莪术、三棱、陈皮、枳壳、香附、青皮、益智、神曲、谷芽、半夏、大黄、紫苏、甘草。

16.3 主治

《幼科折衷》卷上方之三棱散主治小儿积吐。由宿乳滞胃,吐黄酸水,或有渍痰,脉实而滑;如食积所伤,吐酸馊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乳不化;积症盗汗,脾冷所致,睡中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

17 《鸡峰普济方》卷十二方之三棱散

17.1 方名

三棱散

17.2 组成

三棱3两,莪术3两,白术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大麦蘖1两,豆蔻仁1两,青皮1两,木香3分,桃仁半两,沉香半两,神曲半两,诃子皮半两,槟榔半两,甘草3分,干姜1分。

17.3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十二方之三棱散主治脾元虚冷,心胸满闷,腹胁胀满。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入盐点服,不拘时候。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8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三棱散

18.1 方名

三棱散

18.2 组成

人参(去芦)7钱半,三棱(炮,锉)1两半,净香附1两半,青皮(去白)半两,益智仁半两,陈皮(去白)半两,半夏(汤煮透,滤,仍锉,焙干)半两,枳壳(水浸润,去壳,锉片,麦麸炒微黄)半两,神曲(炒)半两,谷芽(洗,焙)半两,莪术(醋煮透,滤干,锉,焙)半两,大黄(半生半炮)半两,紫苏(去老梗)半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2钱。

18.3 功效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三棱散功在和脾胃,进饮食,长肌肉,益神气。诸般停滞,疳积发热,泻痢酸馊,水谷不化。

18.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仓米100粒,煎7分,温服,不拘时候。

18.5 加减

气虚劳,加白茯苓1两。

18.6 附注

方中谷芽,《奇效良方》作“麦芽”。

19 《采艾编翼》卷二方之三棱散

19.1 方名

三棱散

19.2 组成

荆三棱2两,白芍(炒)3两,蓬莪术5钱,槟榔3钱,木香3钱。

19.3 主治

《采艾编翼》卷二方之三棱散主治积聚癥瘕不散,痞闷,痃癖,食不下。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沸汤调下。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